当前位置:首页 > 文献频道 > 临床内科学 > 文献详细

《中药学》

复方丹参联合抗痨药物治疗肺结核临床观察

发表时间:2014-05-15  浏览次数:1161次

丹参为中医临床常用药物,具有活血化瘀,清心除烦,养心安神等功效。丹参在临床上被广泛用于心血管系统疾病、消化系统疾病、肾脏疾病、血液系统疾病、眼科及肿瘤治疗。因肺结核患者多合并有冠心病、糖尿病或慢性阻塞性肺病,再加上发热、血液粘稠,为防止住院期间心脑血管疾病发生以及增加抗结核药物疗效,我院结核科将复方丹参用于肺结核的辅助治疗中,收到较满意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选择我院2009年9月至2010年9月初治肺作者单位:061001 河北沧州沧州市传染病医院结核一科结核患者85例,均符合肺结核诊断标准(WS288—2008),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4O例:男性23例,女性17例;年龄18~79 岁;治疗组45例:男性25例,女性20例;年龄18~80岁。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治疗方法治疗组采用复方丹参(河南同源制药有限公司)12 ml加5%葡萄糖250 ml静点+HRZE(H异烟肼、R利福平、z对氨基水杨酸钠、E乙胺丁醇)+保肝药物治疗3周之后改用复方丹参片(广州白云山和记黄埔中药有限公司)2 次,3次/Et,及抗痨药物联合应用。对照组仅给予HRZE+保肝药物治疗。

1.3 观察项目① 痰菌阴转情况;②肺内病灶x线判断吸收情况:8)病灶吸收超过1/2;b)显吸收吸收1/3以上,但不超过 1/2;c)不变病灶吸收不过1/3;d)无效病灶无吸收或增大或有新病灶出现;③治疗过程中有无合并症出现。

2 结果

2.1 两组病灶吸收情况治疗组病灶吸收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2.2 痰菌阴转情况通过对两组患者的痰菌阴转分析,对照组与治疗组治疗1个月、2个月和3个月的痰菌阴转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2.3 两组治疗合并症比较治疗组合并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数据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论

肺结核是临床中常见疾病,是由结核分枝杆菌引发的一种肺部感染性疾病。临床中常给予西药治疗,但是总体治疗效果并不是很理想。肺结核在中医属于”肺痨”症的范畴,是由于正气虚弱,痨虫感染和侵蚀肺部而致,患者常常表现为咳嗽和咯血以及潮热与盗汗等症状。中医依据患者的临床症状进行治疗。复方丹参主要是由丹参、三七、冰片等组成。丹参属于苦中微寒,具有通脉和祛瘀养血的功效;三七属于味甘微苦,具有较好的活血化瘀效果;而冰片属于性寒药物,具有开窍醒神和清热止痛的效果。三者合用具有较好的活血化瘀、通络止痛的作用,并且该药物含有丰富的脂溶性丹参酮和水溶性丹参素等成分,可抑制血小板粘附对抗红细胞聚集,减轻动脉粥样硬化,抑制纤维蛋白原转变成纤维蛋白,因此有防止血栓形成和抗凝作用⋯。结核病患者在不规范治疗或者发现较晚的情况下,肺内常有大量的纤维组织增生,从而破坏了局部毛细血管,病灶血液循环下降。而复方丹参能够有效的促使血流的加快,增加病灶周围血药浓度,改善这种临床症状。本研究两组患者胸部CT提示,肺内病灶吸收情况治疗组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痰菌阴转情况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无明显合并症出现。由此分析,复方丹参联合抗痨药物治疗肺结核能够加快病灶修复及愈合,有效降低药物不良反应 J。同时,丹参还具有降低血管通透性,改善微循环,抑制各种球菌生长,从而达到抗感染和消炎的目的,提高治愈率 J。而且丹参能够抑制脂质过氧化,降低血液粘稠度及调节血脂,改善血液流变学 。联合治疗有效发挥了中西结合治疗的作用,改善了患者临床症状。但是复方丹参也有副作用,复方丹参片中含有冰片,含量较大,对胃肠道有刺激作用。长期应用丹参可诱发低钾血症的发生。因此,在联合治疗的过程中应注意药物使用的时间,并加强老人服药过程中的血钾监测。总之,复方丹参与抗痨药物联合治疗肺结核是可行的,它能够有效提高临床治疗效果,不良反应少,安全性高,是临床中治疗抗结核治疗的一个重要方法。

4参考文献

[1]陈淑云.现代应用临床药理学[M].北京:华夏出版社, 1996:1219—12202.

[2]陈明伟.中华医学会第九次全国结核病学术会议纪要 [J].中华结核与呼吸杂志,1996,19(6):375—376.

[3]焦万田,新编简明药物手册[M].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 1998:306.

[4]杨艳丽,李绍环.应用复方丹参滴丸治疗老年冠心病心绞痛疗效分析[J].中外医药,2009,28(B):73.

[5]牟鸣.复方丹参注射液临床应用及注意事项[J].中国药业,2003,12(12):7980.

[6]孟静娟.新抗生素莫西沙星国内外研究应用最新进展 [J].微生物学杂志,2007,27(5):29—101.

(2013-03-20收稿 2013-06-11修回)

医思倍微信
医思倍移动端
医思倍小程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