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连配伍吴茱萸化学成分的变化以及药理作用研究现状
发表时间:2012-12-12 浏览次数:939次
作者 作者单位
张朋 甘肃中医学院2006级硕士研究生,甘肃兰州 730000
1 黄连配伍吴茱萸对化学成分的影响
1.1 黄连配伍吴茱萸对提取物中化学成分的影响 彭明兴等[1]用水和盐酸-甲醇提取不同配伍比例的黄连-吴茱萸药对样品,用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RP-HPLC)定量测定药根碱、巴马汀及小檗碱的含量,并比较它们的溶出率。结果:与水提法不同,用盐酸-甲醇提取时,3种生物碱的溶出率随黄连-吴茱萸配伍比例减小而降低的幅度较小。故提取方法对黄连-吴茱萸药对中化学成分的溶出率有较大影响。邓雅婷等[2]建立黄连-吴茱萸药对半仿生提取液化学成分的高效液相色谱-二极管阵列检测-质谱联用分析方法,研究黄连-吴茱萸配伍机制的物质基础。结果:黄连配伍吴茱萸后半仿生提取无新物质生成,但小檗碱和巴马汀的溶出量降低。吴江明等[4]建立胶束毛细管电泳同时测定黄连-吴茱萸药对(比例分别为1∶1、6∶1、2∶1、1∶6)中5种主要生物碱(小檗碱、巴马汀、药根碱、吴茱萸碱和吴茱萸次碱)的含量。结果:以氯霉素为内标,小檗碱、巴马汀、药根碱、吴茱萸碱和吴茱萸次碱在0.027~1.345、0.018~0.710、0.018~0.712、0.016~0.653、0.016~0.661 mg/mL范围呈良好线性关系(r≥0.9930);加样回收率(n=6)分别为99.2%(RSD 3.2%)、103.1%(RSD 2.1%)、100.9%(RSD 1.5%)、99.4%(RSD 2.9%)、101.9%(RSD 3.3%)。潘浪胜等[5]将黄连和吴茱萸分别用水煎煮,分煎液按不同比例配伍,在100℃下加热1 h。在优化的RP-HPLC条件下进行分析,比较色谱指纹图谱,考察主要组分相对峰面积变化和配伍比例之间的关系。结果:吴茱萸中主要组分的相对峰面积未见明显变化,黄连生物碱的相对峰面积随吴茱萸水煎液配比的增加呈线性下降。
1.2 黄连配伍吴茱萸对黄连化学成分的影响 叶富强等[3]分别把黄连、吴茱萸按1∶1、1∶2、1∶4、1∶8、1∶16、1∶32比例配伍,水煎制得水提液,用柱层析-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配伍方剂水提液中黄连生物碱的含量,并进行配伍比例与黄连生物碱含量的变化之间的相关分析。结果:黄连配伍吴茱萸可引起黄连生物碱含量的减少,其损失率与吴茱萸的配伍剂量线性相关(P<0.01)。因此,在现代制药工艺设计中应考虑黄连、吴茱萸的配伍对黄连生物碱的影响。彭明兴等[6]考察黄连与吴茱萸按不同比例配伍时,黄连中主要化学成分溶出率的变化规律。黄连与吴茱萸分别按1∶0、6∶1、3∶1、2∶1、1∶1、1∶2、1∶3、1∶6、0∶1等9个比例配伍,水煎制得各供试品,在优化的RP-HPLC条件下进行分析,得到色谱分析数据,然后考察其中8种组分的溶出率与配伍比例之间的关系。结果:8种组分中,1种组分的溶出率保持相对稳定;6种组分与黄连比例成线性关系;检出1种新组分,它与黄连比例成非线性关系。黄连与吴茱萸配伍后各种黄连生物碱的溶出率成相同比例下降,并检出1个两药单煎时未能检出的成分。谭晓梅等[7]采用硅胶薄层层析法,以环己烷∶乙酸乙酯∶甲醇∶三乙胺(19∶5∶1∶1)为展开剂,以10%硫酸乙醇溶液为显色剂,用紫外分光光度法,在波长349 nm处测定萸黄连总生物碱中黄连总生物碱的含量。结果:萸黄连供试液色谱在与吴茱萸对照溶液色谱相应的位置显相同颜色的荧光斑点,阴性对照溶液色谱无此斑点;用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黄连总生物碱、盐酸小檗碱的线性范围为1.04~11.44 μg/mL,r2=0.99999,平均回收率99.2%,RSD 1.0%。
1.3 黄连配伍吴茱萸对吴茱萸化学成分的影响 徐艳春等[8]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测定黄连与吴茱萸配伍前后吴茱萸中主要生物碱的含量。结果:黄连配伍吴茱萸后吴茱萸中生物碱含量均有不同程度的下降。潘浪胜等[9]采用HPLC对黄连生物碱与吴茱萸黄酮配伍后的各色谱峰进行检测和分析,黄连生物碱与吴茱萸黄酮配伍后色谱峰具有加和性,各成分的相对峰面积未见明显变化,且未见新的色谱峰产生,说明黄连生物碱与吴茱萸黄酮配伍后没有发生化学反应。鲁佳慧等[10]采用HPLC对黄连与吴茱萸单煎液比较,黄连与吴茱萸的合煎液及单煎混合液中的吴茱萸胺、吴茱萸次碱含量均有不同程度的增高。许立颖等[11]采用薄层色谱法,对黄连与吴茱萸按6∶1配伍的提取液的萃取物进行定性研究。结果:吴茱萸主要成分吴茱萸胺、吴茱萸次碱的斑点在配伍后荧光变强。可推知,黄连与吴茱萸配伍有利于吴茱萸胺、吴茱萸次碱的溶出。
1.4 黄连配伍吴茱萸对提取物中微量元素的影响 黄连配伍吴茱萸对吴茱萸中微量元素有降低作用。赵贤芳等[12]采用美国热电SOLAAR-M6型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计定量测定黄连配伍吴茱萸前后煎液中微量元素的含量。结果:黄连与吴茱萸中共含有12种微量元素,与黄连单煎液比较,二者配伍前后其微量元素含量变化呈现2种趋势:铅(Pb)、钙(Ca)、镁(Mg)、镉(Cd)的煎出量在配伍之后是增加的,其中Pb、Mg、Cd在黄连∶吴茱萸(1∶1)组中煎出量最高,黄连∶吴茱萸(2∶1)组和黄连∶吴茱萸(6∶1)组其煎出量下降。除铬(Cr)外的大多数微量元素的含量在二者配伍后的煎出量均有不同程度的下降,且下降程度与吴茱萸的比例有关,吴茱萸比例越大,药对中微量元素煎出量越低。
1.5 黄连配伍吴茱萸对吴茱萸挥发油的影响 王显著等[13]对左金汤与吴茱萸中挥发油进行含量测定及薄层分析的对比实验,结果显示左金汤中挥发油含量仅为单味药1/10,从而为临床用药及药理研究提供参考。鲁佳慧等[15]采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对黄连与吴茱萸配伍前后水提液中的挥发油成分进行了分析。结果:从挥发油中共分离出83种化合物,初步鉴定了其中的50种成分。两药配伍后多数低分子量的挥发油含量均有所下降,部分挥发油含量增幅显著,同时有少数成分存在于单味药水提液中而在共煎液中几乎未能检测到,另有个别成分存在于共煎液中而在单味药水提液中几乎未检测到。
2 黄连配伍吴茱萸对药理作用的影响
2.1 黄连配伍吴茱萸对胃溃疡动物模型的影响 杨江萍等[15]探讨黄连、吴茱萸不同配伍比例对大鼠胃溃疡愈合治疗作用的药理学基础及影响。采取醋酸注射、幽门结扎法造慢、急性胃溃疡模型(以下简称醋模、幽模),观察黄连、吴茱萸不同配伍比例(6∶1、5∶2、4∶3、3∶4、2∶5及1∶6)对其影响,并用放免法检测胃泌素(GAS)、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及前列腺素E2(PGE2)。结果:醋模中黄连与吴茱萸6∶1、5∶2、4∶3实验组能显著抑制溃疡指数(P<0.01),幽模各实验组均能抑制溃疡指数(P<0.05);醋模各实验组均能降低GAS含量,黄连与吴茱萸6∶1、5∶2、4∶3及3∶4实验组降低显著(P<0.05,P<0.01);幽模各实验组GAS值均有不同程度的升高,黄连与吴茱萸6∶1、5∶2、4∶3升高显著(P<0.05);2种模型各实验组均能升高PGE2,醋模中黄连与吴茱萸6∶1、5∶2、4∶3、3∶4及2∶5实验组升高显著(P<0.05,P<0.01),幽模中黄连与吴茱萸6∶1、5∶2、4∶3及3∶4升高显著(P<0.05)。熊平等[16]采用盐酸-乙醇致急性胃溃疡动物模型法,研究左金丸水煎液和生物碱抗溃疡、促进黏膜修复的作用。结果:水煎液和生物碱能明显抑制胃黏膜的充血、出血和糜烂,减少黏膜层和黏膜下层的炎性细胞浸润。陈艳芬等[17]通过无水乙醇和冰水加氢氧化钠(NaOH)建立大鼠寒、热胃黏膜损伤模型,采用放射免疫法比较左金丸和反左金丸(黄连∶吴茱萸=6∶1)对大鼠血液和胃黏膜中白细胞介素-8(IL-8)、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和PGE2的影响。结果:在胃热损伤模型中,左金丸能明显降低IL-8(P<0.05),黏膜TNF-α含量略有降低,PGE2变化不明显。
2.2 黄连配伍吴茱萸对血脂的影响 沈涛[18]研究黄连与吴茱萸配伍对实验性高脂模型小鼠的降脂作用。结果:黄连、吴茱萸和黄连∶吴茱萸(1∶1)可以显著降低高脂小鼠的甘油三酯(TG)(P<0.05,P<0.01);黄连∶吴茱萸(1∶1)、黄连∶吴茱萸(2∶1)、黄连∶吴茱萸(6∶1)和黄连可以显著降低高脂小鼠的总胆固醇(TC)(P<0.05,P<0.01)。
2.3 黄连配伍吴茱萸对机体生物活性物质的影响
2.3.1 黄连配伍吴茱萸对谷胱甘肽含量的影响 沈涛等[19]研究小剂量和大剂量黄连、黄连配伍吴茱萸对大鼠红细胞内谷胱甘肽含量的影响。黄连小剂量组0.05 g/100 g,黄连大剂量组0.15 g/100 g,黄连配伍吴茱萸组0.15 g/100 g,空白对照组予等量的水,每日1次,共给药15日。结果:给药后,红细胞内谷胱甘肽含量有降低的趋势,黄连大剂量组与空白对照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1);黄连小剂量组、黄连配伍吴茱萸组对红细胞内谷胱甘肽含量的影响较小,与空白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黄连大剂量组与黄连配伍吴茱萸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2.3.2 黄连配伍吴茱萸对红细胞膜三磷酸腺苷(ATP)酶活性的影响 黄兆胜等[20]用党参、黄芪给大鼠灌胃造成实热证模型,用黄连、黄芩灌胃造成虚寒证模型。观察黄连与吴茱萸分别为6∶1、2∶1、1∶1 3种不同配伍比例对模型大鼠的影响。结果:黄连∶吴茱萸(6∶1)和黄连∶吴茱萸(2∶1)能使实热证和虚寒证大鼠红细胞膜钠泵(Na+-K+-ATP酶)和钙泵(Ca2+-Mg2+-ATP酶)的活性显著降低,有消除热证病理改变和加重寒证病理改变的效应。
2.3.3 黄连配伍吴茱萸对白细胞介素-6(IL-6)、IL-8和促甲状腺激素(TSH)的影响 李盛青等[21]用党参、黄芪给大鼠灌胃造成热证模型,分别用黄连与吴茱萸比例为6∶1、2∶1和1∶1的水煎剂治疗。结果:黄连∶吴茱萸(6∶1)和黄连∶吴茱萸(2∶1)的配伍能使热证大鼠血清IL-6和TSH降低(P<0.05)。
3 小结
综上所述,黄连配伍吴茱萸提取液所含的化学成分受到配伍的比例、提取溶剂、提取方法、提取条件等多种因素的影响。结合现代提取技术,选择一个或几个比较合理的提取有效成分的方案还需要进一步的完善。在中医药理论的的指导下,把黄连配伍吴茱萸提取的有效成分用于临床,在治疗胃溃疡、心律失常、降血脂和免疫调节等方面更具有优势。治疗不同疾病,是哪一种或者哪几种化学成成分起作用及作用机制还有待于进一步的研究。
【参考文献】
[1] 彭明兴,吴永江,程翼宇.不同溶媒对黄连-吴茱萸药对中小檗碱型生物碱溶出率的影响[J].中国现代应用药学,2003,20(6):461-463.
[2] 邓雅婷,廖琼峰,毕开顺,等.黄连-吴茱萸药对化学成分的HPLC-DAD-MS分析[J].药学学报,2008,43(3):299-302.
[3] 叶富强,徐颂芬,陈蔚文,等.黄连与吴茱萸配伍比例对黄连生物碱含量的影响[J].河北中医,2000,22(5):397-398.
[4] 吴江明,栾连军,程翼宇.胶束毛细管电泳法同时测定黄连-吴茱萸药对中5种生物碱的含量[J].药物分析杂志,2006,26(3):325-328.
[5] 潘浪胜,徐晓梅,吕秀阳,等.黄连与吴茱萸分煎后配伍时主要组分含量变化规律研究[J].中国药学杂志,2005,40(4):258-261.
[6] 彭明兴,吴永江,程翼宇.黄连与吴茱萸配伍时黄连中主要化学组分溶出率变化规律研究[J].中国中药杂志,2003,28(7):629-632.
[7] 谭晓梅,彭树灵.萸黄连提取物中吴茱萸的鉴别与黄连总生物碱含量测定[J].中药材,2007,30(3):297-299.
[8] 徐艳春,魏璐雪,周玉新,等.高效液相法测定黄连与吴茱萸配伍前后吴茱萸碱及吴茱萸次碱的含量[J].中国中药杂志,2001,26(12):846-847.
[9] 潘浪胜,吕秀阳,许海丹,等.高效液相色谱法研究黄连生物碱与吴茱萸黄酮配伍时成分含量的变化[J].色谱,2006,24(2):168-170.
[10] 鲁佳慧,涂瑶生.HPLC测定黄连与吴茱萸配伍前后吴茱萸胺及吴茱萸次碱的含量[J].中成药,2007,29(2):311-312.
[11] 许立颖,李伟星,江秋谏.黄连与吴茱萸药对配伍定性方法[J].中国临床医药研究杂志,2006,(2):39-41.
[12] 赵贤芳,徐艳春,汪文莱.黄连配伍吴茱萸前后微量元素含量变化的研究[J].内蒙古民族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3,18(4):333-335.
[13] 王显著,武侠.左金汤与吴茱萸中的挥发油对比研究[J].陕西中医,1999,20(4):183.
[14] 鲁佳慧,宁德山,涂瑶生,等.黄连、吴茱萸配伍后挥发油成分的气相色谱-质谱联用分析[J].广州中医药大学学报,2003,20(4):312-315.
[15] 杨江萍,邱德文,董湘玉,等.黄连、吴茱萸不同配比对大鼠胃溃疡愈合的实验研究[J].贵阳中医学院学报,2004,26(4):12-14.
[16] 熊平,蒋灵芝,许利平.左金丸水煎液和生物碱抗胃溃疡的实验研究[J].中医药学刊,2004,22(2):273.
[17] 陈艳芬,陈蔚文,李茹柳,等.左金丸与反左金对寒热型胃粘膜损伤炎症因子和保护因子的影响[J].中国中西医结合消化杂志,2003,11(3):133-135.
[18] 沈涛.黄连吴茱萸组方对实验性高脂模型小鼠的降脂实验研究[J].成都中医药大学学报,2007,30(1):18-19.
[19] 沈涛,蒋通荣,吴施国.黄连配伍吴茱萸对大鼠红细胞内谷胱甘肽含量的影响[J].四川中医,2006,24(6):16-17.
[20] 黄兆胜,李盛青,何丽春,等.黄连与吴茱萸的不同比例配伍对大鼠红细胞膜ATP酶活性的影响[J].中药药理与临床,2001,17(5):1-2.
[21] 李盛青,黄兆胜,梁进权,等.黄连与吴茱萸的不同配伍比例对热证大鼠IL-6,IL-8和TSH的影响[J].广西中医药,2001,24(6):54-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