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文献频道 > 临床内科学 > 文献详细

《中药学》

经方剂型变换的规律及对方剂效用的影响

发表时间:2012-12-11  浏览次数:911次

作者                        作者单位

蔺鹏飞       内蒙古达拉特旗达仁中医院 中医内科 014300

李博         内蒙古达拉特旗达仁中医院 中医康复科014300 

付少锋       内蒙古第四医院 骨科 010080

方剂在施于病体之前,根据药物性能、病机及治疗需要而加工成各种形态,谓之剂型,不同剂型对药物功效之发挥有不同的影响,也就是炮制的第二层含义。据我国现存最早的医药文献《五十二病方》,可知早在战国时代,我们祖先已经知道运用汤、酒、丸、丹、膏、灸、熏等不同剂型。《本经》总结西汉以前关于药性与剂型之经验,谓:“药性有宜丸者,宜散者,宜水煎者,宜酒渍者,宜膏煎者,亦有一物兼宜者,亦有不可入汤酒者,并随药性,不可违越。”仲景《金匮玉函经》指出:“若欲治疾,当先以汤洗涤五脏六腑,开通经脉,理导阴阳,破散邪气,润泽枯槁,悦人皮肤,益人气血。水能净万物,故用汤也。若四肢病久,风冷发动,次当用散。散能逐邪风湿痹,表里移走,居处无常处者,散当平之”;“丸能逐沉冷,破枳聚,消诸坚症,进饮食,调营卫。[1]26”笔者从《伤寒论》《金匮要略》所载251首方剂选用的剂型入手,结合现代药学研究和临床应用,总结了仲景在剂型的选择及对方剂效用影响的规律。

1 仲景方剂型选择规律

1.1依据方剂药效发挥的作用选择剂型 方剂剂型具有载体效应, 方剂中药物药效在人体内实现,需剂型这个载体,组方相同,剂型不同,药效并不完全相同,剂型对其有多方面的影响:方剂增效或减效,起效快捷或缓慢,副作用降低或增强等,如抵挡汤祛瘀之效就快于抵挡丸,所以要充分发挥方剂药效,就应选最佳的剂型[228]。

1.2依据中药药性确定剂型 《神农本草经》曰:”药有宜丸者、宜散者、宜水煎者、宜酒渍者、宜膏煎者,亦有一物兼宜者,亦有不可入汤酒者,药性不得违越[329]。”可见方中药物的药性与剂型的确定有关。比如说露剂,是将药物以水蒸馏,用馏出液制备的,其中含能随水蒸汽挥发的成分,有清凉解热之效,选用的药物应气味芳香清凉、富含挥发性成分,如金银花等,若药物的主要成分不能被蒸馏提取,就不宜采用,以免减效;再如膏剂虽有滋补之功,但因收膏需长时间加热浓缩,故受热易分解或含挥发性有效成分的药物,就不宜直接熬膏,可研末、提取挥发油,收膏后再加入,以保证原方的药效;此外很多芳香类药物与剧毒药物,不宜做汤剂煎服,如安宫牛黄丸、舟车丸等。

1.3根据疾病病情选择剂型 《圣济经》云:”治内者,自内以达外,汤醴丸散之类,治外者,由外而通内,膏熨蒸浴粉之类。”仲景剂型的选择是根据病情变化的需要,因病而设,因证而别。⑴依据病变部位选择剂型 局部病变局部采用药物治疗,可避免药物在吸收中,有效成分的损失或药物对全身正常组织的毒副反应,如皮肤的局部病变可选用丹剂、膏药、酊剂、熏剂等;鼻腔、阴道、肛门的病变可选洗剂、栓剂等;⑵依据病性选择剂型 “汤者荡也,去大病用之。丸者缓也,舒缓而治之也。” 急性病证需采用汤剂,承气汤类方、独身汤等;慢性病应采用丸剂,如六味地黄丸,金匮肾气丸等;⑶依据病种选择剂型 对剂型提出更高要求,传统酒剂虽有成分纯净、有效成分含量高、生物利用度好的特点,但因乙醇可兴奋交感神经,升高血压,而不宜用于高血压病人;蜜剂、膏剂中的糖虽有矫味、滋补之效,但糖尿病患者不能用,这些在剂型时也需注意。

2 剂型对经方效用的影响

2.1药味相同,仅仅是剂型的变更,有时亦会引出药力大小与峻缓的区别,以适应主治病情轻重、缓急的差异性。如枳术汤与枳术丸,两方皆是用行气导滞之枳实配伍益气健脾之白术组成,枳术汤用治气滞水停心下坚满之证,因饮停于胃,应当急去,故用汤剂,并重用枳实,立意以消为主。而枳术丸适用于脾虚气滞食停之胸肮痞满证,乃脾胃虚弱,饮食不化,故只可缓图,改汤为丸,变急为缓,且白术之量倍于枳实,故治偏于补。张璐谓:”《金匮》治水肿心下如盘,故用汤以荡涤之;东垣治脾不健运,故用丸以缓消之。二方各有深意,不可移易。”再如抵当汤与抵当丸,方中皆由水蛙、蛇虫、大黄、桃仁四药组成。抵当汤为汤剂,主治下焦蓄血之重证,身热、少腹硬满,小便自利,其人发狂或如狂;而抵当丸则是水蛙、蛇虫减量,大黄同量,桃仁加量制成丸剂,主治下焦蓄血之轻证,其人身热,少腹满而不硬,小便自利,无狂。古代著名医家李皋云:“汤者荡也,去大病用之。丸者缓也,舒缓而治之也。”从上述实例和论述都证实剂型选择与疗效密切相关,切忌急病投缓药,轻病施峻药,以免药效相悖,延误病情。

2.2剂型的选择还可以避免某些剂型对病证的不利影响。如牡蛎泽泻散,尤在径《伤寒贯珠集。差后诸病七条》:“大病新差,而腰以下肿满者,此必病中饮水过多,热邪虽解,水气不行,浸渍于下,而肌肉肿满也,是当以急逐水邪为法。”牡砺泽泻散咸降之力居多,饮服方寸匕,不用汤药者,急药缓用,且不使助水气也。仲景用治水气为病的方剂当中,用散剂者另有五菩散、茵陈五等散、葵子获等散等。再如凉隔散用治上中二焦邪郁生热,从该方剂型来看,不用汤剂而取煮散,意在气轻味薄,寓有清散隔中郁火之意。

另外,剂型更换的变化,有时也能改变方剂的功效和主治。例如,九味羌活汤为治疗外感风寒湿邪兼有里热而致感冒的常用方,但王好古在《此事难知》中说本方“治杂病如神”,并指出“炼蜜作丸尤效”[78]。又如《金匮要略》所载桂枝茯苓丸原为治疗胞宫癥枳证而设,功能活血祛癖,缓消癥块,但《济阴纲目》将本方改为汤剂,易名催生汤,改用于产妇临产,见腹痛、腰痛而胞浆己下时服,有催生之功[430]。

综上可知,经方中对于剂型的选择是非常谨慎的,因此,对剂型更换影响方剂的功用进行系统的归纳总结,有利于临证参考、合理运用。

参考文献

[1] 高元宏.从经方配伍看《伤寒杂病论》对前人组方理论的继承与发展:[硕士学位论文],北京中医药大学,2005

[2] 常诚.浅析方剂剂型与方剂药效[J].中医药学报,1997,16(6):2-4.

[3] 黄奭.神农本草经[M]北京:中医古籍出版社,1982.

[4] 鲁兆麟等校点,明·武之望著.济阴纲目 [M].沈阳:辽宁科学技术出版社,1997年8月第一版

医思倍微信
医思倍移动端
医思倍小程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