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文献频道 > 临床内科学 > 文献详细

《中药学》

中药大黄治疗急性胰腺炎的护理体会

发表时间:2012-12-21  浏览次数:821次

作者          作者单位

郭望仙 433200,湖北省洪湖市人民医院

金彩虹  433200,湖北省洪湖市人民医院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我院2003年6月—2006年12月共收治急性胰腺炎病人28例,其中采用中西结合非手术治疗的病人20例,男12例,女8例,年龄23岁~68岁,平均47岁。

1.2 治疗方法

治疗方案按具体情况区别对待,中药以大黄为主,其他治疗包括禁食、胃肠减压、补液、抗生素的应用、抑制胰腺的分泌、胃肠外营养支持等。大黄用法:生大黄粉10 g加温开水250 mL搅拌均匀后凉至适当温度,自胃管内注入每日2次或3次;连用3 d~5 d。如单用大黄通便效果不佳,可酌情加适量芒硝。

2 治疗效果

20例均痊愈出院,平均住院11 d。治疗后腹痛、腹胀等自觉症状和体征随排便排气的发生和通便次数的增加而逐渐改善,血、尿淀粉酶随之恢复正常。用大黄后,20例经中西医治疗的病人最快4 h~5 h排便排气,3 d后腹痛腹胀明显改善。

3 护理

3.1 准确的给药方法

由于大黄的泻下作用与加热时间、给药剂量均有密切的关系。因此,大黄加水煮沸以2 min~3 min为宜,以免影响药效。由于不同人的体质及不同病情的相对特殊性,对大黄药力的反应不尽相同;尽量使剂量用得合理,是提高疗效,减轻副反应的关键,具体药量通常在6 g~20 g。并非剂量越大越好,一切以病情为准,重要的在于视病人用药后的反应,通常以大便通泻每日2次或3次为度。注入大黄前,应先抽尽胃内容物后再经胃管注入,注入速度不可过快,以免发生反应性恶心、呕吐。也可在大黄给药前半小时肌肉注射甲氧氯普胺(胃复安)10 mg,以防不良反应的发生。

3.2 密切观察腹痛的变化

服用大黄后,病人一般6 h左右排出软泥或粥样大便,多数病人出现不同程度腹痛加重和肠鸣音亢进,往往以为病情加重,实际上是药效发挥作用,应向病人多解释。腹泻后腹痛、腹胀明显缓解。如腹泻后不缓解反而加重,应警惕病情变化及时报告医生。本组病人用药2 d后腹痛开始减轻,3 d~4 d后腹痛、腹胀明显好转,大多数病人在3 d后腹痛及腹部体征消失,生化检测指标恢复正常。

3.3 密切观察排便情况

注入大黄后应密切观察排便的次数、性状及量的变化。因个体差异,有的病人排出水样便,通常为稀便。病人在用药当日、最迟2 d后排便,每日2次~5次。通常泻下后腹痛腹胀症状缓解,“通则不痛”。少数病人在用药3 d后排便次数达十余次,此时病人常感疲乏、无力,应密切观察病情变化,及时报告医生并遵医嘱补充平衡液,以防腹泻次数过多致水、电解质平衡紊乱。对腹泻严重者应加强病人的心理护理,做好解释工作,避免因紧张情绪加重病情,同时便后宜用软纸擦拭肛周,温开水冲洗,防止肛周皮肤损伤。少数病人单用生大黄症状未缓解,可改用胰胆炎合剂加强及皮硝腹部外敷继续治疗[1],通常会有显著效果。

3.4 观察体温变化

继发感染是导致急性胰腺炎死亡的主要原因,感染可能为肠壁通透性增加,细菌易位所引起[2,3]。大黄的攻下作用能有效保护肠黏膜功能,清洁肠道,阻止肠道细菌的易位。体温的变化是反映病情发展或缓解的一项可靠指标,因此应密切观察、记录病人体温的变化情况,如体温过高应及时向医生报告,同时做好高热病人的护理。

4 小结

中药大黄的重要单体是大黄素,具有多种功效。它能抗感染、抑菌、保肝、保护肾脏、泻下、保护胰腺、利尿、利胆、降低内毒素等作用,具有较好的临床应用价值。大黄具有泻热通腑的作用,既能“釜底抽薪”,又可“急下存阴”,能有效地防止胰腺炎的发生和发展。用大黄治疗急性胰腺炎与用西药相比具有明显减少手术率,降低病死率的作用。大黄能明显改善胃肠黏膜微循环,消除氧自由基,清理肠道、抗菌、抗毒,促进肠蠕动,改善肠麻痹,从而有效地防止危重病人的胃肠衰竭。大黄价廉易得,且疗效快,病人容易接受,胰腺炎病人一般自带胃管,经胃管注药不增加病人的负担,护理操作简便,易掌握。总之,对于急性胰腺炎病人维持大便通畅,有着非常重要的临床意义。

【参考文献】

[1]李培.临床实用方剂手册[M].成都:四川科学技术出版社,2003:164.

[2]孙君军.急性坏死性胰腺炎时清洁肠道的意义[J].医师进修杂志,1999,22 (1) :32.

[3]郝进梅,昝新华,庞琼.暴发性重症胰腺炎病人的护理[J].家庭护士,2006,4(1B):3436.

医思倍微信
医思倍移动端
医思倍小程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