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文献频道 > 临床内科学 > 文献详细

《中药学》

中药化学成分与疗效的关系

发表时间:2012-12-12  浏览次数:1013次

作者         作者单位

石瑞   河南省许昌市中医院 461000

1 同种中药 炮制后化学成分改变 则疗效相异

如何首乌,内含卵磷脂、蒽醌衍生物等,生首乌中由于含能促进肠管蠕动的蒽醌类化合物,故具有生津润燥,通便解毒的作用,滋补作用不明显。生首乌经炮制后,所含的结合状态的蒽醌类衍生物通过水解变成无泻下作用的游离蒽醌衍生物,因而卵磷脂的药理作用突出,故制首乌有补肝肾,益精血的作用,而无润便作用。又如炉甘石,其主要成分为碳酸锌,只有经过煅制后变成氧化锌,才具有消炎、止血、生肌的作用。

2 不同药物 所含化学成分相同 则疗效亦相同

如杏仁与桃仁,杏仁中含苦杏仁甙约3%,经酶水解后产生微量的氢氰酸,对呼吸中枢有镇静作用,因而其作用以止咳定喘为主;桃仁也含有苦杏仁甙,因含量较少,故临床上主要应用于活血祛瘀。实际上桃仁也具有止咳定喘作用。《名医别录》记载:桃仁能止“咳逆上气”。临床上也有在止咳平喘的方剂中加入适量的桃仁,效果颇佳。另外,杏仁、桃仁两药在临床上还用于润肠通便,其原因也是两者均含有不易被肠道吸收的脂肪油。

3 药物疗效相似 化学成分不同 作用机理有异 则应用亦有别

如大黄与芒硝,其主要功效为泻热通便,主用于实热积滞,大便秘结之症,并且二者常相须为用。但由于其所含化学成分不同,其作用机理亦有所不同。大黄致泻的主要成分为蒽甙,其中以番泻甙A为最。大黄经口服后,结合状态的蒽甙大部分未经水解,未经吸收直达大肠,在大肠细菌酶的作用下,还原成蒽酮或蒽酚,刺激肠黏膜,并抑制钠离子从肠腔转运至细胞,使大肠内水分增加,蠕动亢进而致泻。部分蒽甙由小肠吸收后,在体内也可还原成蒽酮或蒽酚,再经大肠或胆囊分泌入肠腔而发挥作用。研究证明,大黄的致泻作用部位主要在大肠,能使中、远段结肠的张力增加,蠕动加快,而对小肠吸收营养物质的功能无影响。芒硝致泻成分为硫酸钠,硫酸钠虽在水中可溶解,但不易被肠壁所吸收,芒硝溶液口服后,在肠内形成高渗,大量水分滞留在肠腔,使肠容积增大,肠管扩张,机械性的刺激肠壁,引起肠蠕动增加而致泻,对小肠的吸收功能有影响,这与大黄有所不同,故不能久服。

上述两药,虽同为泻下药,但作用机理不同,其主要原因是所含化学成分不同,因此,在使用方法上也有所不同,生大黄用于致泻,入煎剂应后下或沸水冲泡,不宜久煎,因为蒽甙在水中久煎易水解成致泻力很弱的甙元,同时鞣质含量升高,泻后反产生继发性便秘。芒硝用于泻下,只宜冲服,不入煎剂,其原因是硫酸钠属离子型无机化合物,如与其它药物同煎,一则可能发生某些化学反应,二则使溶液饱和,其它药物的有效成分不易煎出,故只宜直接冲服为佳。

综上所述,中药化学成分与疗效有着密切的关系,无论是炮制前后化学成分的变化,或是其原有的化学成分,都影响着中药的疗效。随着科学的发展,中药新的化学成分的研究和发掘,使中药治疗疾病的前途更加辽阔。因此,结合中医药理论和临床实践,掌握和熟悉中药的化学成分对有效治疗各种疾病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下一篇:暂无
医思倍微信
医思倍移动端
医思倍小程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