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熏洗法治疗糖尿病足疗效观察
发表时间:2012-12-13 浏览次数:984次
作者 作者单位
王秀阁 长春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内分泌科
刘富群 长春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内分泌科
糖尿病足(DF)又称糖尿病肢端坏疽,是糖尿病的严重并发症之一。它是一种慢性进行性疾病,可波及大、中、小微血管、神经、肌腱、骨骼等部位,分为血管性和神经性两大类。糖尿病足往往是周围神经病变、缺血、足部畸形和感染共同作用的结果[1]。在我国糖尿病发病率正呈逐渐增加趋势,约12%~25%的糖尿病患者在病程进展中可并发足部溃疡[2]。糖尿病足是糖尿病发展的一个严重阶段,其高发病率与致残率己成为一个重要的问题[3]。笔者将120例糖尿病足属0~2级的患者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两组,治疗组采用中药熏蒸治疗和西医常规治疗,对照组采用西医常规治疗,取得了比较满意的疗效,现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本研究对象共120例,来源于2008年12月~2010年5月长春中医学院附属医院内分泌科门诊及住院的患者。按患者入院顺序,随机将患者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两组,每组各60例。其中治疗组男39例,女21例,年龄32~69岁,糖尿病病程1.5~20年,入组时平均空腹血糖(6.3±0.42)mmol/L。对照组男34例,女26例,年龄(36~68岁);糖尿病病程1.3~18年,入院时患者平均空腹血糖(6.15±0.44)mmol/L。两组的性别、年龄、糖尿病病程、空腹血糖、餐后2 h血糖、糖化血红蛋白、糖尿病足病情严重程度、ABI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诊断标准:所有患者均符合1995年中华医学会糖尿病学会第一届全国糖尿病足学术会议制定《糖尿病足(肢端坏疽)检查方法及诊断标准》[4]、糖尿病足分级,按照Wanger,s分级标准[5]中属0~2级者。
1.3 治疗方法
1.3.1 基础治疗:两组基础治疗相同,包括糖尿病教育、饮食、运动,口服降糖药或注射胰岛素以控制血糖在理想范围(空腹≤7.0 mmol/L,餐后2 h血糖≤10.0 mmol/L)。扩血管予654-2 0.5~1.5 mg/(kg·d),静脉滴注1次/d,2周为1个疗程。合并周围神经病变者予以弥可保500 μg,隔日肌内注射。根据创面分泌物细菌培养及药敏结果选择敏感抗生素。控制全身或坏疽局部感染,减少坏疽局部蔓延扩大和毒血症、败血症的发生。肢端坏疽治疗多采取蚕食的方法,不宜急于做大面积扩创手术。待全身和局部微循环改善,炎性反应控制后,再做清创处理,并根据坏疽的性质予分别处置。干性坏疽者,用75%乙醇消毒,待自行脱落;湿性或混合性坏疽,用今来烫伤膏涂敷患处。
1.3.2 中药熏洗:治疗组除上述治疗外,予中药汤剂熏洗(方药组成:桂枝15g、红花15 g、透骨草15 g、鸡血藤20 g、乳香10 g、没药10 g、花椒15 g、吴茱萸15 g、木瓜50 g,用法:将上述中药放入3 000 ml水中煎煮30 min,药液温度保持在40~42℃,浸泡患足,药液以泡过足踝为度,1次/d,30 min/次,睡前进行。
1.3.3 注意:凡按照Wanger′s标准属于2级以上的糖尿病足患者禁止足浴。足浴后立即用软的干毛巾轻轻拭干双脚,尤其是脚趾间,切莫用力,以免拭破皮肤。
1.4 疗效标准:参考《中药新药治疗糖尿病的临床研究指导原则》为参考标准。显效:症状完全消失,足背动脉触之有力,下肢动脉彩色多普勒显示下肢动脉狭窄改善20%以上;有效:症状明显好转,足背动脉搏动可触及,下肢动脉彩色多普勒显示下肢动脉狭窄改善5%~20%;无效:症状无明显改善,足背动脉触仍不能触及,下肢动脉彩色多普勒显示下肢动脉狭窄无变化。
1.5 统计方法:实验结果采用SPSS 13.0软件等级资料用Ridit分析;计数资料用χ2检验;计量资料用t检验。
1.6 结果:治疗组治愈18例,显效24例,有效12例,无效6例,总有效率90%;对照组治愈12例,显效18例,有效19例,无效11例,总有效率81.7%,经统计学处理,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说明中西医结合方法治疗组总疗效明显优于单纯西医治疗组。详见表1~表4。表1 治疗前后ABI变化比较(略)注:与对照组比较,①P<0.01 表2 治疗前后10 g尼龙绳测定、音叉振动觉、足背动脉搏动结果变化比较(略)表3 治疗前后血流变学变化情况比较(略)注:与治疗前比较,①P<0.05,②P<0.05 表4 治疗前后脂代谢变化情况比较(略)注:与治疗前比较,①P<0.05,②P<0.01;与对照组比较,③P<0.05,④P<0.01
2 讨论
糖尿病足的发病机制包括神经和血管病变两方面,神经病变的发病机制主要是肌醇耗竭学说、微血管障碍等;而血管病变在糖尿病足的发病中起决定性作用,机制在于激素异常,血脂异常,血管内皮功能障碍,血小板功能异常,多元醇途径激活和非酶糖基化,动脉内结缔组织堆积等[6]。根据糖尿病足的主要临床表现,应归属中医“脱疽”范畴。其发病与湿、热、毒、气血凝滞、阴虚、阳虚、气虚有关。其病变趋势为:脉-皮-肌-筋-骨损害。消渴脱疽乃消渴日久阴损耗气,气阴两虚,气虚推动无力,血行不畅,瘀血阻络,肢端失养,肌肤溃烂而成,血瘀为合并肢端坏疽的主要原因。治疗时采取温经活血通络方法,使瘀得以化,脱疽自愈。方中红花、透骨草可活血通经、祛瘀止痛,使血活气畅,气血周流,通达四旁,而肢端得养则坏疽可愈。桂枝、木瓜、鸡血藤、乳香、没药皆为臣药,可散血祛瘀、温经通络,助君药活血化瘀,使瘀血去,新血生。花椒、吴茱萸温中止痛,血液得以畅行,肢端得以濡养。
目前单纯的中医或西医治疗糖尿病足,临床疗效均不太理想,把中医辨证治疗同西医抗炎、降糖、活血,以及局部清创引流方法等进行结合来治疗本病,临床已取得一定的成果。本研究以客观实验室检查为基础,以活血通络治疗方法为手段,以提高治愈率、降低截肢率、改善患者生活质量为目的,应用中药熏洗法对120例糖尿病足属瘀血阻络证的患者进行系统的临床观察,收效甚佳,可广泛应用于临床。
【参考文献】
[1]朱峥嵘,罗灿华,陈小乐.糖尿病足的治疗及进展[J].中国组织工程研究与临床康复,2007, 12(11): 2133.
[2]Smith AG,Comblath WT,Devikis JP.Local thrombolytic therapy in deep cerebral venous thrombosis[J].Neurology,1997,48(6): 1613.
[3]武强.颅内静脉窦血栓形成的研究进展[J].卒中与神经疾病,2004,11(5): 308.
[4]许樟荣,敬华译.国际糖尿病足工作组编写.糖尿病足国际临床指南,2003.
[5]瘳二元,赵楚生.内分泌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1:203.
[6]沈稚舟,吴松华,邵福源,等.糖尿病慢性并发症[M].上海:上海医科大学出版社,1999:288-2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