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文献频道 > 临床内科学 > 文献详细

《中西医结合》

中西医结合治疗面瘫的疗效观察及护理

发表时间:2012-12-11  浏览次数:1121次

作者                               作者单位

虞华                          226600,江苏省海安县中医院

鲁厚林                        226600,江苏省海安县中医院

周围性面瘫临床上较为常见,病人表现为同侧面部所有表情肌弛缓性瘫痪,其中以贝尔氏面瘫最为多见,为原发性周围性面瘫,约占周围性面瘫病人总数的80%[1]。我院2006年3月—2009年3月对46例贝尔氏面瘫病人采取中西医结合治疗,取得较好疗效。现将护理介绍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46例贝尔氏面瘫病人中均排除因外伤、肿瘤压迫、代谢障碍或中毒等因素而导致的周围性面瘫;男27例,女19例;年龄3岁~6l岁,平均41.2岁;病程l d~30 d,平均7.6 d;右侧面瘫19例,左侧面瘫27例。病人临床表现为患侧面部表情运动丧失,额纹消失,不能皱眉与闭目,鼻唇沟变浅,口角向下垂向健侧呈歪斜状,鼓腮漏气,进食可有口角漏液现象。

1.2 方法

1.2.1 药物治疗

1.2.1.1 中药治疗

防风10 g,赤芍10 g,白芍10 g,僵蚕10 g,制白附子8 g,蜈蚣粉2 g送服,每日1剂,2次分服。一般连服14剂。小儿剂量酌减。

1.2.1.2 西药治疗

利巴韦林:静脉输注或肌肉注射,每日按体重每公斤注射10 mg~15 mg,分2次注射,5 d~7 d为1个疗程;维生素B1 20 mg,每日3次口服;泼尼松10 mg,每日3次口服,1周后逐渐减量,小儿剂量酌减。眼部予润舒眼药水滴眼,每日4次。

1.2.2 电针治疗

取穴处完全暴露,取穴处皮肤常规消毒。取1.5寸的毫针,采用阳白透鱼腰、太阳透丝竹、迎香透四白、地仓透颊车、夹承浆、双合谷。进针后予平补平泻手法使穴位有得气感觉之后,接华佗牌SDZⅡ型电子针疗仪,采用连续波,接通电源后,患侧出现抬眉、眼轮廓肌颤动、口角向患侧牵拉动作为得气。开始刺激量宜轻,以后逐渐加强,以病人感觉舒适为原则,通电时间40 min,每日1次,连续10 d为1个疗程,同时配合红外线照射。一般治疗3个~4个疗程。

1.2.3 疗效标准

痊愈:症状及体征消失,面肌运功功能正常;显效:症状及体征明显改善,面部静止时外观正常,运动时有轻微功能障碍;有效:面部运动功能部分恢复,面部外观仍不对称,但较治疗前有所减轻;无效:症状及体征均无改善。

1.3 结果

46例中痊愈35例,显效8例,有效3例。

2 护理

2.1 心理护理

病人多为突然起病,难免会产生紧张、焦虑、恐惧情绪,有的担心面容改变而羞于见人及治疗效果不好而留下后遗症。告诉病人容貌在治疗后可以恢复,予安慰疏导,精神转移法,如听音乐、交谈等分散其注意力以减轻其焦虑情绪。鼓励病人谈感受,倾听他们的想法,给予安慰,正确对待疾病,使病人情绪稳定,身心处于最佳状态接受治疗及护理,以提高治疗效果。

2.2 电针治疗护理

保持病室环境舒适安静,避免对流风;确保物品齐全,如一次性1.5寸毫针、消毒液等,同时检查电针机的性能是否良好及电源是否充足。 治疗中密切观察病人面部肌肉颤动情况,发现过强或过弱均应做调节。注意倾听病人主诉,如是否出现面部肌肉疼痛、头晕、头痛等,发现异常及时报告医师并协助处理。心脏病病人应避免电流回路通过心脏,另外,还要注意“针刺耐受”现象的发生,某些病人长期多次反复应用电针,使机体对电针刺激产生耐受,而使其疗效降低。妥善固定好各电针线,指导病人可闭目作息,放松心情。多巡视,多关心病人,消除病人的顾虑和恐惧。针刺面部易出现局部出血及疼痛等并发症。因此,起针后应协助病人给予消毒棉球按压针刺部位10 min。

2.3 饮食护理

病人面神经麻痹致咀嚼不便,进食量减少,可造成病人潜在的营养失调,故应加强饮食调护,从少量食物开始,让病人逐渐掌握进食的步骤。指导病人将食物放在健侧舌后方,细嚼慢咽,少量多餐,以满足机体需要。根据病情给予半流食或普食,应以清淡、易消化饮食为主,如鱼、瘦肉、鸡、牛奶等,忌辛辣、煎炸、燥热、湿毒、动风之品,避免酸、干、硬、粗糙食物。另外,还要吃一些米面、粗粮类食物,以保持机体足够的能量供给,增强抗病能力。

2.4 口腔护理

病人常有流涎,食物残留于口腔,咀嚼困难,味觉减退,因此要指导病人注意口腔卫生,进食后漱口,防止口腔感染。同时嘱病人经常咀嚼口香糖,以保持口腔清洁。

2.5 眼部护理

病人由于眼睑闭合不全或不能闭合,瞬目动作及角膜反射消失,角膜长期外露,易导致眼内感染,损害角膜,因此做好眼睛的保护非常重要,减少用眼,外出时戴墨镜保护,同时滴一些有润滑、抗感染、营养作用的眼药水,睡觉时可戴眼罩或盖纱布保护,并用抗生素眼膏涂眼以保护角膜及预防结膜炎。嘱病人戒烟,告知香烟中的尼古丁会使血管收缩,导致面神经缺血加重,耐心向病人讲明吸烟对疾病康复的影响。

2.6 生活起居

指导病人治疗期间应注意休息避免过度劳累,注意面部保暖,避免直接吹风;勿用冷水洗脸,风、雨、寒冷天气外出应加强防护,出门戴眼镜、口罩,避免感冒。

2.7 表情肌康复训练

面瘫时主要累及的表情肌为枕额肌额腹、眼轮匝肌、提上唇肌、颧肌、提口角肌、口轮匝肌和下唇方肌。进行这些主要肌肉的功能训练,可促进整个面部表情肌运动功能恢复正常。指导病人每日训练2次或3次,每个动作训练10次~20次。

2.7.1 眉训练

抬眉动作的完成主要依靠枕额肌额腹的运动。病人上提健侧与患侧的眉目,有助于抬眉运动功能的恢复。

2.7.2 闭眼训练

闭眼的功能主要依靠眼轮匝肌的运动收缩完成。训练闭眼时,病人开始时轻轻地闭眼,如不能完全闭合眼睑,露白时可用食指的指腹沿着眶下缘轻轻的按摩一下,有助于眼睑闭合功能的恢复。

2.7.3 耸鼻训练

耸鼻运动主要靠提上唇肌及压鼻肌的运动收缩来完成,在训练时应注意往鼻子方向用力。

2.7.4 示齿训练

示齿动作主要靠颧大、小肌、提口角肌及笑肌的收缩来完成。病人口角向两侧同时运动,避免只向一侧用力而形成一种习惯性的口角偏斜运动。

2.7.5 努嘴训练

努嘴主要靠口轮匝肌收缩来完成。进行努嘴训练时,用力收缩口唇并向前努嘴,努嘴时要用力。口轮匝肌恢复后,病人能够鼓腮,刷牙漏水或进食流口水的症状随之消失。

2.7.6 鼓腮训练

鼓腮训练有助于口轮匝肌及颊肌运动功能的恢复。鼓腮漏气时,用手上下捏住患侧口轮匝肌进行鼓腮训练。此方法有助于防治上唇方肌挛缩。

2.8 自我按摩

教会病人自我按摩,具体操作方法: ①准备,取卧床位者枕好,若坐位者头靠墙壁,病人思想集中排除杂念。②轮刮眼睑,以两手食指及中指的螺纹面为术端,分别从眼内眦向外均衡刮上下眼睑各50次,然后轻揉眼皮20次~30次。③指擦鼻翼,以两手食指螺纹面为术端,分别从鼻根两侧向下擦至鼻翼两旁迎相穴50次,在该穴处轻按揉1 min~2 min。指端按压由轻渐重,可治口角歪斜、鼻塞之症。④点捻四白穴,该穴在眶下孔凹陷处,瞳孔直下,以食指为术端捻四白穴,边捻边渐施压力,持续1 min~2 min。⑤掌揉颊车、地仓穴,以同侧手之大鱼肌紧贴病侧颊车穴(咀嚼肌),边揉边移至地仓穴,往返50次。

2.9 预防

增强体质,提高抵抗疾病的能力。警惕风寒邪气对面部的袭击。早晚温差大、室内外温差大,外出时特别是自身抵抗力弱的人要注意保暖。骑摩托车、自行车时一定要戴口罩防护面部,开车或坐车时不要摇下车窗,让风直吹面部。在疲劳之时或洗浴后注意保暖,不能再受风。晨练时,尤其是老年人需待太阳出来后,不要过早地在寒风中锻炼。少吃或不吃冰冻饮料或食物等。如感到面部不适,应及时就医,不要拖延。

3 小结

中医认为,本病多由脉络空虚,风寒之邪入阳明少阳之脉,以致经气阻滞,经筋失养,肌肉迟缓不收而发病。而现代医学认为,本病因为面神经非化脓性炎症所引起,它给病人的生活及工作带来极大的不便。治疗采用针刺方法,运用电针脉冲电流对经络腧穴的良性刺激,主要是能提高局部神经兴奋性,增强肌纤维收缩,促进神经传导功能,达到治疗目的。通过对46例贝尔氏面瘫病人进行中西医结合治疗,配合整体护理,并积极指导病人进行瘫痪面肌锻炼,能够减少并发症及后遗症,促进面部功能早日康复,提高病人生活质量。

【参考文献】

[1]田勇泉,孙爱华.耳鼻咽喉——头颈外科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391392.

医思倍微信
医思倍移动端
医思倍小程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