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文献频道 > 临床内科学 > 文献详细

《中西医结合》

50例肺癌患者中西医结合治疗后舌脉象参数的变化

发表时间:2012-12-28  浏览次数:2262次

作者                             作者单位

燕海霞                  上海中医药大学基础医学院, 上海 201203

王忆勤                  上海中医药大学曙光医院肿瘤科, 上海 201203

朱惠蓉                  上海中医药大学曙光医院肿瘤科, 上海 201203

赵丽红                上海中医药大学龙华医院肿瘤科, 上海 200032

原发性支气管肺癌是指原发于支气管黏膜和肺泡壁的恶性肿瘤。现代西医治疗手段总的治愈率低,中医药及中西医结合疗法在改善肺癌患者症状,延长生存期和提高生存质量方面有独特优势[13],但能充分体现中医疗效特色的评价体系尚不完善。结合中医药的作用特点,建立中医药自身的临床疗效评价体系迫在眉睫。

肿瘤患者的个体化治疗以及依据病变阶段和演变过程进行辨证论治是中医药疗法的特点。中医的舌脉象是中医临床辨证的重要依据,对临床辨证、立法、处方、用药以及判断疾病转归,分析病情预后,都有十分重要的意义[4]。将舌脉象指标引入中西医结合疗效评价体系,对于建立能充分体现中西医结合疗效特色的评价体系有重要意义。

本研究观察了运用益肺抗瘤饮加化疗的原发性肺癌患者治疗前后舌脉象客观指标的变化。将舌脉象的客观化检测指标应用于中西医结合治疗肺癌的疗效评价中,旨在充分反映中西医结合疗法的临床疗效优势,最终为建立中医临床疗效系统评价体系奠定基础。

1 资料和方法

1.1 临床资料

1.1.1 一般资料 从2006年3月开始,至2007年9月,在上海中医药大学龙华医院门诊及病房采集病例。纳入研究的病例共68例,除去剔除或脱落病例,最后完成且有舌脉象采集数据的合格病例为50例。收集的50例肺癌患者中男性27例,女性23例,平均年龄(53.16±11.01)岁。

1.1.2 病例选择标准

1.1.2.1 诊断标准 肺癌诊断参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医政司《中国常见恶性肿瘤诊治规范》[5]原发性支气管肺癌的诊断标准。肺癌气阴两虚证诊断标准参见《中医虚证辨证参考标准》[6]。气虚证:(1)神疲乏力;(2)少气或懒言;(3)自汗;(4)舌胖或有齿印;(5)脉虚无力(弱、软、濡等)。具备3项可诊断为气虚证。阴虚证:主症(1)五心烦热;(2)咽燥口干;(3)舌红或少苔、无苔;(4)脉细数;次症(1)午后升火;(2)便结而尿短赤;(3)盗汗。具备主症3项,次症1项可诊断为阴虚证。气虚证与阴虚证同时存在,再结合肺癌常见的咳嗽、气急、痰中带血、低热及胸痛等症,可诊断为肺癌气阴两虚证。

1.1.2.2 纳入标准 选择经胸片或CT检查,并经细胞学或组织学检查,证实为原发性肺鳞癌、肺腺癌或鳞腺癌的患者;中医辨证属于气阴两虚者;健康状况评分(Karnofsky标准)≥60,估计能存活3个月以上者。

1.1.2.3 排除标准 不符合上述纳入标准者;合并严重心、肝、肾等器质性疾病者;已经放疗或手术治疗者。

1.2 研究方法

1.2.1 治疗方法 益肺抗瘤饮(水煎汁)联合化疗。益肺抗瘤饮主要由生黄芪、北沙参、天门冬、女贞子、石上柏、重楼等中药组成,为上海龙华医院院内制剂,生药含量为3.22 g/mL,口服,每次30 mL,3次/d,30 d为1个疗程。

1.2.2 舌脉象采集

1.2.2.1 采集方法 观察对象取正坐或仰卧位。前臂自然向前平展,与心脏置于同一水平,手腕伸直,手掌向上,手指微微弯曲,在腕关节下面垫一松软的脉枕,使局部气血畅通,便于诊察脉象。

用TPⅠ型舌脉象数字化分析仪(上海中医药大学中医证实验室与上海交通大学合作研制)采集关部脉图及舌象图片。脉象采集时取若干个压力段,每个压力段需包含最佳取脉压力脉图,每个压力段采集时间为10 s,选择最佳压力脉图备作脉图参数分析。采集的舌象图片由计算机自动分析。于治疗前以及治疗1、2个月后采集舌、脉象。

1.2.2.2 舌脉象参数 提取脉图的参数有功率谱能比1(power spectral ratio 1, PSR1)、PSR2、PSR3、PSR4和倒谱能比1(cepstrum spectral ratio 1, CSR1)、CSR2、CSR3、CSR4。舌象参数主要包括润燥指数、厚薄指数、裂纹指数、胖瘦指数、腐腻指数等。润燥指数指舌图像上白斑区域占整个舌面区域的比值,如果指数越大即偏润,反之偏燥。白斑指的是那些白色像素。裂纹指数指经分割的舌图像中裂纹区域像素点个数与整个舌面积的比值,指数越大,裂纹越明显,反之少量裂纹或无裂纹。胖瘦指数指按照拟合出的抛物线的二次项的指数,并将其规整为0~1之间进行判断,系数越大,舌形偏瘦,反之偏胖。厚薄指数指根据舌苔区域内红色像素占总舌苔面积的比例大小判断,比例大即偏薄,反之为厚。腐腻指数指计算出待测舌苔的纹理特征向量,求该特征向量与各个标准腐腻样本的特征向量之间的距离,然后根据实际设定腻苔矢量阈值判读每个像素,得出判为腻苔像素点占舌苔面积的比例大小。

1.3 统计学方法 将全部数据输入电脑,采用Excel进行数据管理,双遍录入和核对。统计学软件采用SPSS 11.5,采用方差分析比较治疗前后舌脉象参数的变化。

2 结 果

2.1 治疗前后脉象参数 治疗1、2个月后,脉象参数PSR1升高,而PSR2降低,与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2个月后PSR1降低,而PSR2升高,与治疗1个月后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1、2个月后PSR4降低,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CSR与治疗前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和表2。

2.2 治疗前后舌象参数 治疗1、2个月后,患者的舌象润燥指数升高,腻腐指数升高,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1个月后,舌象厚薄指数降低,裂纹指数升高,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表1 治疗前后脉象的功率谱能比表2 治疗前后脉象的倒谱能比表3 治疗前后舌象参数

3 讨 论

中医药和中西医结合疗法在改善肺癌患者症状,延长生存期,提高生存质量方面有独特优势。但中医药的疗效评价更多地加入了叙述性的判断和分析,缺乏直观的原始数据,能充分体现中医、中西医结合疗效特色的评价体系尚不完善。近年来,国内外对舌脉象的客观化研究日益深入,为中医、中西医结合的疗效评价奠定了基础。有研究显示肿瘤患者发生猝死前1个月左右即出现舌质青紫、脉涩、面色晦暗、胸闷等症状,且会随着病情的进展而加重[7]。近年来上海中医药大学基础医学院在承担四诊客观化研究中观察了肺癌、胃癌、乳腺癌等肿瘤的舌象、脉象,发现肿瘤舌象多呈青紫舌、瘀斑舌、光剥苔、厚腻苔等,脉象多见弦、涩、弱、细等,且会随病情的不同周期而有明显改变,常与病情严重程度相关[8]。从文献检索中还发现,目前将舌脉象的客观指标应用于中西医结合的疗效评价中的相关报道较少,而舌脉象是中医临床疗效评价中较敏感的重要指标。根据中医特色,结合现代医学肿瘤疗效评价研究进展,建立充分体现中西医结合疗效特色的评价体系是一项十分有意义的研究。

3.1 舌脉象客观化研究在疗效评价中的应用情况 已有研究者利用舌象测色仪对肺癌患者进行舌色客观定量化的测量。认为通过色度学参数分析,可以为临床提供舌质细小或微观的变化,以便及时准确地掌握疾病的预后和转归[9]。

本研究组在以往的研究中曾证实脉图小波分析参数PSR1、PSR2、PSR3对区分平、弦、滑脉脉图有参考价值[10]。用PSR1、PSR2、PSR3作为平、弦、滑脉脉图的判别依据是以血流动力学变化为基础。小波分析法指标PSR1对于不典型弦脉脉图的区分更为敏感[10,11],因此引入小波分析法得到的PSR1、PSR2、PSR3、PSR4、CSR1、CSR2、CSR3、CSR4等参数进行脉图分析,在此基础上进行中医临床疗效评价。

3.2 肺癌患者治疗前后舌脉象参数的变化 肺癌是临床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属于中医“肺岩”、“息贲”范畴。其病机多为本虚标实,虚实夹杂。初起病源于肺,咳喘不已,肺病及脾,久病及肾,肺、脾、肾俱虚,复感外邪,正虚邪盛,病情恶化,可致痰浊或痰瘀蒙蔽心窍,或引动肝风,最后可致心肾阳衰、肺气欲绝和阴阳离决。

治疗1、2个月后,肺癌患者的脉象参数较治疗前有明显变化。根据已有的研究结果[10,11],脉象参数PSR1、PSR2、PSR3与脉图时域参数有关,如PSR1与h3/h1呈正相关,PSR2、PSR3与h3/h1呈负相关,其变化以血液动力学变化为基础。目前对于肺癌脉象的研究不多,本研究的结果提示治疗前后脉象参数有变化,脉象参数可作为评价肺癌中西医结合疗法临床疗效的参考指标。

舌象参数中,润燥指数越低,反映舌苔偏燥;裂纹指数越低,反映裂纹少或无裂纹。一般认为正气不足为肺癌发生与发展的根本原因,而邪毒则是重要的条件。正气虚损,阴阳失调,六淫之邪可乘虚入肺,郁久可化热,耗气伤阴,故肺癌患者以气阴两虚及阴虚多见。本研究收集的肺癌病人为气阴两虚型,其舌象特征多表现为舌质偏红,有裂纹,舌苔少或无,且偏干燥。益肺抗瘤饮为上海龙华医院肿瘤科院内制剂,是以益气养阴补肾扶正为主,佐以清热解毒中药制成的中药制剂。经益肺抗瘤饮治疗后,患者临床症状有改善,舌象也有变化。本研究结果提示,治疗1、2个月后润燥指数均较治疗前显著升高,说明舌苔由干燥逐渐转润,与患者症状体征的改善基本一致。治疗1个月后裂纹指数较治疗前显著升高,治疗1、2个月后腻腐指数均较治疗前显著升高,提示治疗后舌裂纹、腻苔增多,考虑可能与化疗有关。舌象参数在一定程度上可作为判断中西医结合治疗肺癌临床疗效的参考指标之一。

【参考文献】

1 Cheng JH, Liu WS, Li ZM, Wang ZG. A clinical study on global TCM therapy in treating senile advanced 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 Chin J Integr Med. 2007; 13(4): 269274.

2 Shen HM, Huang J, Wang YS. Clinical effect observation of syndrome differentiation treatment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and chemotherapy on advanced 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 Zhongguo Zhong Yi Yao Xin Xi Za Zhi. 2008; 15(1): 7879. Chinese.

沈红梅, 黄杰, 王轶珊. 中医辨证用药辅助化疗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临床疗效观察. 中国中医药信息杂志. 2008; 15(1): 7879.

3 Lin HS, Li DR. Phase Ⅱ clinical trial for evaluating the adjuvant chemotherapy for nonsmallcell lung cancer with ShenDan capsule and related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s. Zhongguo Xin Yao Za Zhi. 2007; 16(21): 17911795. Chinese with abstract in English.

林洪生, 李道睿. 参丹胶囊辅助治疗非小细胞肺癌的Ⅱ期临床研究及对中药化疗辅助用药疗效评价的探讨. 中国新药杂志. 2007; 16(21): 17911795.

4 Feng YJ, Zhang JF, Zhang GL. Analysis of the relationships between syndrome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tongue and pathologic type on 112 patients with lung cancer. Zhongguo Zhong Yi Ji Zheng. 2004; 13(7): 446447. Chinese.

冯月娟, 张建芳, 张国良. 112例肺癌中医证型、舌象与病理分型关系探讨. 中国中医急症. 2004; 13(7): 446447.

5 Bureau of Medical Administration of Ministry of Health of the People’s Republic of China. Diagnosis and treatment criterion of the common malignant tumor in China (Sixth section). Bejing: United Publishing House of Beijing Medical University and Chinese Union Medical University. 1990: 23. Chinese.

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医政司. 中国常见恶性肿瘤诊治规范 (第6分册). 北京: 北京医科大学中国协和医科大学联合出版社. 1990: 23.

6 National Professional Committee of Integrated Traditional Chinese and Western Medicine of Deficiency Pattern and Senile Disease. Reference criteria of differentiation of deficiency syndromes in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Zhongguo Zhong Xi Yi Jie He Za Zhi. 1986; 6(11): 598. Chinese.

全国中西医结合虚证与老年病专业委员会. 中医虚证辨证参考标准. 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 1986; 6(11): 598.

7 Su QS, Lin Y, Yang JH, Yu ZH, Liu C, Shi ZM. Analysis of tougue and pulse changes before sudden death in cancer patients. Zhongguo Zhong Yi Ji Zheng. 2005; 14(2): 152. Chinese.

苏全胜, 林勇, 杨继红, 于正洪, 刘畅, 施志明. 癌症患者猝死前舌脉象变化分析. 中国中医急症. 2005; 14(2): 152.

8 Zhu HR, Yan HX, Wang YQ, Fu JJ, Yao D. Objective study on tongue image of patients with lung cancer. Liaoning Zhong Yi Za Zhi. 2008; 35(11): 16221623. Chinese with abstract in English.

朱惠蓉, 燕海霞, 王忆勤, 付晶晶, 姚笛. 肺癌患者舌象客观化研究. 辽宁中医杂志. 2008; 35(11): 16221623.

9 Yao Q. Objective study of tongue demonstration on mammary gland cancer and lung cancer patients. Liaoning Zhong Yi Za Zhi. 2008; 35(2): 163164. Chinese.

姚嫱. 乳腺癌和肺癌患者舌象特点及客观量化的研究. 辽宁中医杂志. 2008; 35(2): 163164.

10 Yan HX, Wang YQ, Zhou Y, Li FF, He JC, Tang WC. Application of TPⅠ digital electropulsograph to analyze pulse parameters in pregnant women. Shanghai Zhong Yi Yao Za Zhi. 2006; 40(12): 6061. Chinese with abstract in English.

燕海霞, 王忆勤, 周越, 李福凤, 何建成, 汤伟昌. TPⅠ型数字化脉象分析仪在妊娠脉图参数分析中的应用. 上海中医药杂志. 2006; 40(12): 6061.

11 Wang YQ, Yan HX, Li FF, He JC, Fu JJ, Yao D, Wang HF. Application of wavelet analysis on pulse figure characters of normal pulse, taut pulse and slippery pulse. Shanghai Zhong Yi Yao Da Xue Xue Bao. 2007; 21(2): 5456. Chinese with abstract in English.

王忆勤, 燕海霞, 李福凤, 何建成, 付晶晶, 姚笛, 王惠芳. 小波分析法在平、弦、滑脉脉图特征研究中的应用. 上海中医药大学学报. 2007; 21(2): 5456.

医思倍微信
医思倍移动端
医思倍小程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