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西医结合治疗急性胰腺炎的临床观察
发表时间:2012-12-28 浏览次数:1002次
作者 作者单位
刘建林 江苏省溧阳市人民医院
急性胰腺炎为腹部外科常见病,近年来重型胰腺炎发病率逐渐增多。由于它对生理扰乱大,而且对各重要脏器损害明显,故死亡率甚高。有时可引起骤然死亡。重型胰腺炎死亡率为20%,有并发症者可高达50%,是目前外科急腹症中最棘手的疾病之一。我科从2004年6月~2008年6月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重症急性胰腺炎32例,现总结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
本组32例,男性12例,女性20例,年龄31~68岁,平均42岁。平均住院时间32天。据中华医学会外科学会胰腺学组[1]对SAP的分级法,Ⅰ级14例,Ⅱ级18例。从发病至入院的时间为24~72小时,平均28小时。发病原因:胆石感染11例,合并胆道蛔虫者2例,暴饮暴食12例,饮酒5例,有慢性胰腺炎病史4例,不明原因2例。
2 治疗方法
2.1 综合保守治疗
2.1.1 解痉止痛:1)杜冷丁、阿托品肌注。在腹痛剧烈时予以应用。不宜单独使用吗啡止痛,因其导致Oddi括约肌痉挛,合用阿托品可对抗其所引起的痉挛,效果好。(2)针刺治疗:体针取阳陵泉、足三里、内关、下巨虚、中脘等。耳针取胰区、胆区。(3)剧痛不缓解者,可用0.1%奴夫卡因300~500ml,静脉滴注。
2.1.2 应用抗生素:使用青霉素、链霉素、庆大霉素、氨苄青霉素、磺苄青霉素、先锋霉素等,为控制厌氧菌感染,可同时使用甲硝唑。由于胰腺出血坏死、组织蛋白分解产物常是细菌繁殖的良好培养基,故在重型病例中尤应尽早使用,可起到预防继发感染及防止并发症等作用。
2.1.3 胰酶抑制剂:①抑肽酶(Trasylol),具有抗蛋白酶及胰血管舒缓素的作用。首量20万μ,以后20万μ/6小时,静脉。或20万μ、2次/日、静滴,连用5日。②5-FU,为细胞毒药物,可抑制DNA、RNA合成,减少胰酶分泌,对胰蛋白酶及磷酸脂酶A均有抑制作用,每日100~500mg、静滴,或250mg加入5%葡萄糖液500ml中静滴,24小时可重复一次。
2.1.4 中药治疗:柴胡12g、元胡12g、茵陈20g、淡豆鼓30g、枳实12g、白术12g、泽泻12g、芦荟12g。水煎分二次于持续胃减24小时以后从胃管内早晚各注入一次,注入后夹闭胃管1.5~2小时。
3 治疗结果
本组32例中死亡3例(占9.4%),死因包括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5例、肾功能衰竭1例、心功能衰竭1例。其余29例(90.6%)均治愈。
4 讨论
急性胰腺炎(Acute Pancreatitis,AP)的发病机理主要是由于胰酶对胰腺的自我消化,对其周围组织的消化,从而继发一系列的器官的功能障碍。胰腺含有非常丰富的消化酶:蛋白酶、脂肪酶、淀粉酶等。胰腺腺泡分泌的酶主要有胰蛋白酶、糜蛋白酶、羧肽酶、弹力酶、磷脂酶A2、硬蛋白酶、脂肪酶、淀粉酶、核蛋白酶等。正常情况下除脂肪酶、淀粉酶、核蛋白酶是以活性型存在外,其他的均是以非活性状态存在。在病理情况下,这些酶在胰腺导管及细胞内被活化后即可引起胰腺炎的发生。胰酶在胰腺管内活化:由于各种因素使胆汁、十二指肠液、肠酶、乳化脂肪、溶血卵磷脂等返流于胰管,则使胰管内的各种酶原活化,活化的酶对胰腺组织自我消化而发生胰腺炎。治疗方法中,采用中西医结合方法解痉止痛,缓解症状,再使用抗生素、胰酶抑制剂和中药治疗,直达病灶,巩固疗效,其中中药处方中柴胡疏肝理气;元胡活血化瘀,行气止痛,两药合用,气血同行。茵陈利湿退黄;淡豆鼓解表,宣发肺热;枳实破气化痰;白术健脾益气,燥湿利尿;泽泻利水消肿、渗湿泄热;芦荟清热泻下,全方共同促进疾病恢复。
【参考文献】
[1] 中华医学会外科学会胰腺学组.急性重症胰腺炎临床诊断及分级标准[J].中华外科杂志,1997,35(12):7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