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西医结合治疗肝硬化40例疗效观察
发表时间:2012-12-27 浏览次数:1090次
作者 作者单位
姜方全 644200 四川,江安县中医医院
邹代萍 644200 四川,江安县中医医院
赖小容 644200 四川,江安县中医医院
【肝硬化是一种以肝组织弥漫性纤维化、假小叶再生结节形成为特征的慢性肝病。临床上有多系统受累,以肝功能损害和门静脉高压为主要表现,晚期常出现上消化道出血、肝性脑病、继发性感染等严重并发症,是我国常见疾病和主要死亡病因之一[1]。本病属祖国医学“积聚”、“鼓胀”、“黄疸”等病的范畴[2],现将近年所治肝硬化40例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病例选择 (1)病毒性肝硬化:患病毒性肝炎2年以上者32例。(2)酒精性肝硬化:嗜酒5年以上者8例。
1.2 一般资料 (1)性别:女18例,男22例。(2)年龄:35~65岁,平均42.6岁。(3)病史:3个月~25年,平均4年。
1.3 分期 代偿期18例,失代偿期22例。
1.4 辅助检查 乙肝血清标志物阳性32例,白球蛋白比倒置28例,蛋白电泳,γ球蛋白升高32例,胆红素升高18例,超声提示肝回声均明显增强,光点粗大。门静脉直径≥1.3 cm,脾静脉≥1 cm。脾脏肿大轻中度32例,腹水(少量至中量)21例。
1.5 治疗方法 给予益肝化纤汤治疗。药物组成:黄芪30 g,黄精30 g,鳖甲10 g(先下),甲珠5 g(先下),莪术10 g,僵蚕12 g,蜈蚣12 g,土鳖10 g(先下),茯苓15 g,猪苓15 g,太子参20 g。煎服法:鳖甲、甲珠、土鳖先煎30 min,后下诸药文火同煎20~30 min,取汁150 ml。二煎加水400 ml,取汁150 ml,两煎混合分早中晚各服100 ml,每日1剂。加减法:腹水明显者加服氨苯蝶啶片20 mg/次,每日2次。蛋白明显低下、双下肢水肿明显者加用人体白蛋白50 g/d,待水肿减轻停用。
1.6 疗效判断 40例均符合1993年11月在洛阳召开的第五届学术交流会讨论制定的肝硬化临床诊断标准、中医辨证和疗效评定标准。显效:主要自觉症状消失、肝脾缩小或触及不到或稳定不变,无触痛及叩击痛、肝功能恢复正常、黄疸消退、白球蛋白倒置纠正,γ球蛋白降至25%以下,超声提示腹水消失。有效:症状缓解,肝功能明显好转,ALT下降50%以上,血清白蛋白有不同程度升高,肝脾缩小1/3或变软、超声提示腹水明显减少。无效:症状体征无改善,白球蛋白未纠正,生化指标未改变[3]。
1.7 结果 40例中,显效15例,占37.5%;有效7例,占17.5%;无效18例,占45.0%;总有效率55.0%。
2 讨论
本病的治疗在目前仍难度很大,余采用以中药为主,配合西药治疗取得了比较满意的疗效。方中黄芪大补肝气,具有保肝抗病毒作用,与大补元气之太子参共同扶助正气以祛邪。
黄精滋阴以养胃,与健脾渗湿之茯苓、猪苓配合使胃阴得养、脾运得健、水湿得除,诸病无源以生,正体现了仲景之“见肝之病,知肝传脾,当先实脾”之妙处。鳖甲既具有软坚散结之功,又有滋养肝肾之用。穿山甲具有搜风软坚通络之功,与软坚之土鳖,祛风之僵蚕、蝉蜕,活血化瘀之莪术配伍。具有软坚祛风、活血化瘀之功,化瘀而不伤阴、软坚而不伤正。全方共呈益气健脾、软坚散结、活血化瘀、祛风除湿之功。
抗肝炎病毒等病因治疗可显著改善肝组织纤维化病理,但肝纤维化是涉及多环节的肝组织微环境“整合性”病理反应。中药具有有效成分与作用途径多样性的特点,针对这种多环节的复杂病理具有综合药效的优点,合理应用中医药可在抗肝纤维化治疗中发挥重要作用。
【参考文献】
1 叶任高.内科学,第6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460.
2 史大卓,马晓昌.常见难治病中西结合治疗.北京:新世界出版社,1992,293.
3 康建亭,郭爱廷.全国中西医药科学研究论文选集.北京:北京科学技术出版社,1996,7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