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文献频道 > 临床内科学 > 文献详细

《中西医结合》

中西医结合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60例疗效观察

发表时间:2012-12-13  浏览次数:2412次

作者            作者单位

王旭正   陕西中医学院 陕西 咸阳 712046

张杨立   陕西省宝鸡中医院骨科 陕西 宝鸡 712001

王明怀   陕西省宝鸡中医院骨科 陕西 宝鸡 712001

卫建民   陕西省宝鸡中医院骨科 陕西 宝鸡 712001

林强     陕西省宝鸡中医院骨科 陕西 宝鸡 712001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120例病例均为我院骨科住院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每组60例。对照组中男41例,女19例;年龄最大77岁,最小19岁,平均35岁;病程2个月~2年。治疗组中男38例,女22例;年龄最大79岁,最小18岁,平均36岁;病程1个月~3年。两组病例在性别、年龄、病程等方面经统计学分析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诊断标准

①反复发作的腰背痛合并放射性下肢痛,腹压增加,疼痛加重;②脊柱侧凸,在病变节段的症状侧椎间隙有压痛,重者可引起下肢放射痛;③脊柱前屈受限,直腿抬高试验阳性,直腿抬高加强试验阳性(L3~L4椎间盘突出症为股神经牵拉试验阳性);④肌肉萎缩,肌力减弱,感觉障碍和反射异常;⑤X线摄片呈腰椎生理前凸减小或消失,椎间隙变窄(前窄后宽),并能排除脊柱结核等骨性疾病。CT扫描对本病的诊断和定位能提供可靠依据,必要时可行MRI扫描或椎管内造影等检查。具备以上前4项中2项以上以及第⑤项即可诊断。

2 治疗方法

对照组采用5%葡萄糖注射液250 mL加复方丹参注射液20 mL静脉滴注,1次/d;20%甘露醇注射液250 mL静脉滴注, 120滴/min,1次/d,3 d后停用;急性期地塞米松注射液10 mg入壶,1次/d,3 d~5 d后减量停用。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同时口服中药独活寄生汤加减治疗,药物组成:独活12 g,桑寄生15 g,秦艽10 g,防风10 g,川芎10 g,牛膝12 g,杜仲15 g,乳香60 g,没药60 g,乌梢蛇10 g,威灵仙20 g,麻黄6 g,地龙12 g,炙甘草10 g。随证加减:血瘀型加桃仁10 g,红花10 g;寒湿型加制川乌10 g,制草乌5 g;湿热型加防己10 g,苍术10 g;肝肾亏虚型加川断10 g,补骨脂10 g。水煎服,日1剂,分早晚两次服,10 d为1个疗程,3个疗程后判定疗效。

3 结 果

3.1 疗效标准 [2]

优:症状、体征完全消失,直腿抬高可达80°以上,肌力恢复正常,恢复原工作。良:症状基本消失,仍残留有轻度的疼痛、麻木症状,直腿抬高达60°以上,可基本恢复原工作。可:症状部分消失,腰部活动及直腿抬高试验明显改善。无效:症状、体征无明显改善。

3.2 疗效观察

两组病例治疗后疗效比较,结果见表1。由表1可以看出,对照组治疗后总有效率为73.3%,治疗组治疗后总有效率为91.7%,两组病例治疗后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

4 讨 论

一般认为腰椎间盘突出是在椎间盘退变的基础上发生的,在此基础上,一次较重或多次反复轻微外伤,甚至日常活动腰椎间盘压力增加时,均可促使退变和积累性损伤的纤维环进一步破裂、髓核突出,突出物压迫神经根或马尾神经,机械和化学刺激引起受累神经根或马尾神经组织产生炎性反应,病变神经血供受阻,并发生充血、水肿等炎性反应,引起放射性痛,故有腰痛和放射性下肢痛以及神经功能损害的症状和体征 [3]。临床非手术治疗根据病因及病理改变,静脉滴注地塞米松以抗炎,复方丹参注射液以活血化瘀,甘露醇以脱水消肿。

椎间盘突出症属祖国医学“腰痛”、“腰腿痛”、“痹证”、“痿证”等范畴,瘀血阻络、经脉不通是腰椎间盘突出症发病的中心环节,“血瘀”贯穿于腰椎间盘突出症发病过程的始终。或因跌扑闪挫,或因寒凝、气滞、气虚、血虚、阴虚、阳虚等,均能导致血瘀的发生[4]。清代医家王清任《医林改错》中有:“元气既虚,必不能达于血管,血管无气,必留而瘀”;《金匮翼》中记载:“瘀血腰痛者,闪挫及强力举重得之。盖腰者,一身之要,屈伸俯仰,无不由之。若一有损伤,则血脉凝涩,经络窒滞,令人卒痛不能转侧,其脉涩,日轻夜重者是也。”《外科证治全书》中亦曰:“诸痛皆由气血瘀滞不通所致。”气血两虚、肝肾亏虚是腰椎间盘突出症发病的根本,受风寒湿邪的侵袭是发病的外因,瘀血是其发病的病理产物,整个病理过程符合“久痛多瘀、久痛入络、久痛多虚、久病及肾”的基本规律,因此在临床实践中,采用活血化瘀、通络止痛、补益肝肾、强筋壮骨、散寒除湿数法并进,标本同治,收效显著。独活寄生汤中以独活、威灵仙、麻黄祛风散寒、止痹痛;桑寄生、牛膝、杜仲补益肝肾、强壮筋骨;防风、秦艽以祛风胜湿;乳香、没药、地龙、川芎以活血通络止痛[5]。诸药相伍,使风寒湿邪俱除,筋骨强健,痹痛得以缓解。现代药理研究证实,中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有明显的活血化瘀、消炎止痛作用,可以减轻炎性反应程度,缩短炎症期,减缓结缔组织的形成,促进变性神经纤维恢复,减少胶质细胞和胶质纤维,减轻瘢痕化对周围神经组织的挤压,以达到缓解疼痛的目的[6]。

【参考文献】

[1]冯传汉,张铁良.临床骨科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 1 891.

[2]蒋协远,王大伟.骨科临床疗效评价标准[S].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5:101.

[3]陶天遵.新编临床骨科学[M].北京:科学技术出版社,1997: 1 668-1 672.

[4]多喜龙.腰椎间盘突出症疼痛机理探析[J].陕西中医学院学报,2001:31(2):48-49.

[5]董昆山,王秀琴.现代临床中药学[M].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1998:126.

[6]孙树椿,孙之镐.临床骨伤科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6:864.

医思倍微信
医思倍移动端
医思倍小程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