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连康及蒙托石散治疗母乳性黄疸的疗效研究
发表时间:2015-03-25 浏览次数:1356次
黄疸是临床中婴儿常见的症状,病因病种多样化,给临床诊断和治疗带来困难,且其病理机制不完全明确。母乳性黄疸是指与母乳喂养相关的特发性黄疸,新生儿母乳喂养后未结合胆红素升高,临床出现黄疸[1],但无其他全身症状。近年来对母乳性黄疸发病机制进行深入研究,并推出一系列的治疗方案。现为进一步研究母乳性黄疸临床治疗方案,对在我院治疗的母乳性黄疸的患儿采用口服四连康/蒙脱石散以及联合治疗,观察其治疗效果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85 例黄疸患儿为我院2010年1月~2011年12月期间住院患儿,以黄疸消退延迟而就诊的年龄在30~60 d的足月婴儿。均符合母乳性黄疸诊断标准[2-3]:①纯母乳喂养;②发生于生理性黄疸期内,为生后3~14d,但生理性黄疸期过后未消退;③黄疸以轻、中度黄疸多见,以未结合胆红素为主;④患儿一般情况好,发育正常,肝脏无肿大,肝功能无异常,乙肝病毒表面抗原阴性;⑤除外以下其他引起婴儿黄疸的原因,如败血症、巨细胞病毒感染、先天性胆道梗阻、先天性甲状腺功能低下及遗传代谢病等;⑥中止母乳喂养后48~72 h,血清总胆红素明显下降,恢复母乳喂养,黄疸可反复,但不会达到原来程度。患儿随机分为4组,A 组对照组(20例),男10例,女10例。B组四连康组(25例),男14例,女11例。C 组蒙脱石散组(20例),男12例,女8例。D组四连康联合蒙脱石散组(20例),男10例,女 10例。四组性别、体重、日龄及平均血清胆红素等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治疗方法:四组均采用常规治疗,停母乳喂养改人工喂养。B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四连康,1 片/次,2次/d。C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蒙脱石散,1 g/次,3次/d。D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同时应用四连康(1片/次,2次/d)及蒙脱石散(1 g/次,3次/d)。治疗前及治疗5 d后所有病例均采血测定血清胆红素水平。 1.3 统计学处理:应用SPSS 13.0统计软件分析数据,数据以均数±标准差(x〖TX-*3〗±s)表示。成组比较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One way ANOVA),两两比较采用Newman-Kuel q检验,P< 0.05表示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进行治疗前A组、B组、C组、D组患儿的胆红素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进行5 d治疗后4个小组的胆红素值都有下降,其中B、C、D三个小组下降值均高于A组,黄疸消退时间短于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D组下降值高于B、C两组,消退时间短于 B、C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B、C两组下降值及消退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
3讨论
黄疸是肝胆系统疾病常见的症状和体征,是由于胆红素代谢异常引起血中胆红素水平升高,其特征为皮肤、黏膜及巩膜黄染,分为生理性和病理性[4],其中大约5%~10%是需要治疗的病理性黄疸[5]。母乳性黄疸(BMJ)属于病理性黄疸,占母乳喂养的30%,指发生在健康足月母乳喂养婴儿中,以血清未结合胆红素升高为主的高胆红素血症。母乳性黄疸自20世纪60年代首次由美国Arias及Gartner等报道以来,伴随着母乳喂养的普及,其发病率呈现逐年上升的趋势。及时有效的处理BMJ,防止母乳喂养率下降,在目前的临床治疗中尤为重要。 黄疸病因有很多,在临床中常常是几种原因并存,如胆红素生成增多、肝细胞对胆红素摄取能力不足、肝脏内胆道闭锁、肠肝循环的特殊性等,排列前三位的依次是:感染(32.5%)、母乳性黄疸(21.25%)、围产因素(17.5%)[6]。母乳性黄疸的病因与发病机制尚无定论,母乳性黄疸分为早发型和晚发型,其中早发型又称母乳喂养性黄疸,发生于生后3~4 d ,由于奶量不足,开奶时间晚,肠道蠕动缓慢,致使肠肝循环增加,血清胆红素水平增高。同时肠道正常菌群较晚建立使胆红素转变为尿、粪胆原的细菌过少,亦可使结合胆红素的排泄减少[7]。晚发型母乳性黄疸是真正的母乳性黄疸,常发生在生后1周,持续3~1 2周消退,母乳在晚发型母乳性黄疸的发生发展中起着重要作用,可能是与母乳的独特特点、含有某种未识别因子有关(如母乳中IL-1β浓度较高,母乳的抗氧化剂含量下降,母乳中 β-葡萄糖醛酸苷酶(β-GD)活性高[8-9]。母乳喂养可以使β-GD进入消化道,并且新生儿肠壁含有丰富的β-GD,其活性和含量可以达到成人的10倍,β-GD可将结合胆红素水解为未结合胆红素,迅速被肠道吸收入血液循环,致使肠肝循环增加,促使肝脏的代谢负荷增大,造成血清胆红素水平升高[10]。母乳喂养是黄疸时间延长的重要原因[11],所以母乳性黄疸小儿通过中止母乳喂养,可减少肠道β-GD的含量,降低未结合胆红素的生成,肠肝循环进一步减少。同时建立正常肠道菌群,可以使胆红素加速排泄,使黄疸减轻及消退。本研究通过暂停母乳治疗母乳性黄疸说明暂停母乳可降低血胆红素水平。 人体肠道内大约有百余种,数百万亿个细菌生长,分为益生菌和致病菌,各菌群维持动态平衡,正常的肠道菌群对人体健康至关重要,肠道菌群可影响胆红素的肠肝循环。微生态制剂治疗黄疸的机制包括:在肠道内迅速建立正常菌群,维持菌群平衡,使其发挥生理功能;使肠道内β-GD活性下降,通过抑制肠肝循环减少胆红素的重吸收,使血清胆红素浓度下降;使肠道pH值下降,促使胆红素快速排出体外;使肝酶活性增加[12]。四连康为微生态活益生菌制剂,含有婴儿双歧杆菌、嗜酸乳杆菌、粪肠球菌和蜡样芽孢杆菌等,它可在肠道形成生物屏障保护肠黏膜,加速胆红素分解代谢并抑制胆红素重吸收。双歧杆菌的含量与胆红素水平负相关,可促进胆红素在肠道中代谢,使其排出体外。双歧杆菌可辅助治疗黄疸,防止母乳性黄疸[13]。健康人体的消化道内存在大量正常菌群,其中包括嗜酸乳杆菌及粪肠球菌。它们在消化道内繁殖能力非常强,并抑制消化道内的某些致病菌,并促进益生菌生长繁殖,维持正常的肠道蠕动,调节菌群平衡,调节肠道PH值,减少胆红素重吸收,促使胆红素排出[14]。蜡样芽孢杆菌在肠道中定植,属于非肠道正常菌群,是专性需氧菌,为双歧杆菌等益生菌提供厌氧环境,可以促进双歧杆菌等的生长和繁殖,这些菌群协同作用,调节肠道菌群失衡,促使结合胆红素还原成尿、粪胆原,通过尿液和粪便排出体外,减少肠肝循环,降低血清胆红素水平[15-16]。本研究通过25例口服四连康治疗母乳性黄疸进行观察和总结,四连康可迅速降低血清胆红素水平,缩短治疗时间,且优于只停母乳治疗的疗效,与既往报道相符[17]。 蒙托石散是一种天然蒙脱石微粒粉剂,它可以很强的固定、吸附、抑制肠道内的病毒、病菌及其产生的毒素、气体,并使其失去致病性;同时覆盖肠道黏膜,提供强大的保护能力;并通过与黏液糖蛋白相互结合,进一步修复、提高肠黏膜屏障防御功能,降低致病因素的危害,具有调节菌群失衡和局部止痛效果,是肠黏膜保护剂和肠道病原清除剂。蒙托石散进入人体后不被吸收而是分布在肠道黏膜表面,对肠道黏膜表面形成一层保护屏障,吸附并固定胆红素,减少肠道对胆红素的重新吸收,促进胆红素连同蒙脱石散随肠道的蠕动排出体外,从而降低血清胆红素浓度,缩短母乳性黄疸的持续时间[18-20]。有研究发现其效果可以与低强度的蓝光治疗相媲美[21]。本研究中蒙脱石散组较对照组能明显降低血清胆红素水平,缩短黄疸治疗时间,与资料报道相符[22-23]。同时四连康与蒙脱石散合用在退黄方面具有协同作用,更加显著降低黄疸的程度,加速胆红素的排泄,明显缩短黄疸的持续时间。但两者疗效相当,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过去,大多数学者一致认为母乳性黄疸预后较佳,但新近的报道认为母乳性黄疸也会对患儿存在危害,血清未结合胆红素浓度升高对中枢神经系统具有潜在的神经毒性,治疗不当可造成不可逆的神经系统损害,可造成患儿IQ指数落后和生长发育指数落后。黄疸是儿科医生临床工作中经常面对的一类疾病症状,尽早地给予有效的诊治措施,是患儿恢复健康的重要保障[24]。本临床观察发现,联合使用四连康及蒙脱石散治疗母乳性黄疸,是一种治疗效果好、安全性高,并且非常可靠的治疗方法,值得更广泛的推广和应用。
4参考文献
[1]金汉珍,黄德珉,官希吉.实用新生儿学[M].第3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3:26 2.
[2]许植之.母乳性黄疸的病因、发病机制与防治[J].中国实用儿科杂志,1999,14(2):68 .
[3]刘敬.母乳性黄疸有关临床问题探讨:附51例分析[J].临床儿科杂志,1995,13(2): 96.
[4]胡亚美,江载芳.诸福棠实用儿科学[M].第7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2:437,13 78.
[5] Mishra S,Agarwal R,Deorari AK,et al.Jaundice in the newborns[J].Indian J Pediatr,2008,75(2):157.
[6]李深根.新生儿黄疸的临床治疗与分析[J].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2007,6(7):93.
[7]成泉,李戈彦.母乳性黄疸44例的临床治疗及文献回顾[J].吉林医学,2011,32(17) :3486.
[8] Apaydin K,Ermis B,Arasli M,et al.Cytokines in human milk and late-onset brea st milk jaundice[J].Pediatr Int,2012,54(6):801.
[9] Uras N,Tonbul A,Karadag A,et al.Prolonged jaundice in newborns is associated with low antioxidant capacity in breast milk[J].Scand J Clin Lab Invest,201 0,70(6):433.
[10]杨建.黄疸茵陈颗粒辅助治疗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J].白求恩军医学院学报,2006,4 (3):165.
[11] Paul SP,Hall V,Taylor TM.Prolonged jaundice in neonates[J].Pract Midwife, 2012,15(6):14.
[12] Ling WH,Korpela R,Mykk〖AKa¨〗nen H,et al.Lactobacillus strain GG supplemen tation d e creases colonic hydrolytic and reductive enzyme activities in healthy female adu lts[J].J Nutr,1994,124(1):18.
[13] Tuzun F,Kumral A,Duman N,et al.Breast milk jaundice:effect of bacteria pres e nt in breast milk and infant feces.J Pediatr Gastroenterol Nutr,2013,56(3):3 28.
[14]赵罗忠.中药茵陈汤联合双歧杆菌三联散剂治疗新生儿黄疸疗效观察.吉林医学,2013,34 (25):5197.
[15]李慧.双歧杆菌四联活菌片联合黄疸茵陈口服液治疗新生儿黄疸[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11,5 (18):7.
[16]林晓燕,马君花.思连康联合退黄散治疗新生儿黄疸的临床观察[J].中国美容医学,201 1,20(5):118.
[17]孙本举.四联康辅助治疗新生儿母乳性黄疸疗效探讨[J].中外医疗,2011,6(18):117 .
[18]陈连芳.思密达、双歧三联活菌胶囊、四磨汤治疗母乳性黄疸52例疗效观察[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08,17(29):4548.
[19]刘冬俊.蒙脱石散佐治新生儿病理性黄疸治疗观察[J].国际医药卫生导报,2008,14(9) :69.
[20]李邹金,冷秋文,唐清萍,等.妈咪爱散联合茵栀黄颗粒、思密达散干预新生儿黄疸的临床疗效观察[J].中国妇幼保健,2012,27(8):1239.
[21]陈自励,管婉华,李凤英,等.思密达治疗新生儿母乳性黄疸疗效观察[J].新生儿科杂志,1998,13(4):155.
[22]彭慧,刘云.思密达治疗新生儿黄疸的疗效观察[J].华夏医学,2003,16(3):377.
[23]陈辉隆,谢少斌.思密达辅助治疗新生儿黄疸疗效观察[J].海南医学,2006,17(7):61 .
[24]陈继.探讨新生儿黄疸诊疗新进展[J].中外医疗,2011,1(3):174.
[收稿日期:2013-10-28编校:李兵/郑英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