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文献频道 > 临床内科学 > 文献详细

《临床药学》

医院质量查房中调研抗生素使用情况分析

发表时间:2014-05-16  浏览次数:1055次

1调查方法医院制定相应的医疗质量查房制度,检查内容涉及医疗质量、病历质量、感控检查、合理用药等方面。药剂科负责合理用药检查,检查该病区当日所有住院病历及医嘱,对使用抗菌药物病历中的有关内容如诊断、体征、检验指标及用药的详细情况逐一检查。再对这些资料中药品适应症、使用频率、用法用量及联合应用等逐项检查,进行数据统计、处理。依据《抗菌药物临床使用原则》和医院抗菌药物应用的具体规定,对抗菌药物应用的合理性进行分析和干预。以该院某病区为例,抽取当日该病区所有病例进行合理用药相关指标分析,对于危重病人、特殊病人(老年、儿童、孕妇、移植病人等)进行重点用药分析。2结果与分析2.1调查结果2.1.1抗菌药物使用情况该病区在院病人34人,其中使用抗生素病例有18人,使用率为52.9%,其中预防使用抗生素病例有5人,预防使用率为27.8%;仅有2例进行了病原学检查,送检率为15.4%。2.1.2抗菌药物使用方法住院患者注射用抗菌药物的使用频度远大于口服抗菌药物的使用频度。两者分别是56.7%、33.3%。2.1.3抗菌药物联合用药在18例应用抗菌药物的病例中,单一抗菌药物用药13例,占抗菌药物总应用量的72.2%,二联抗菌药物合用5例,占抗菌药物总应用量的27.8%。2.2分析2.2.1抗菌药物的选择抗菌药物的选择应参考《抗菌药物使用原则》,应有针对性,抗菌药物选用应符合适应症。有条件时,用药前必须确定病原体,并根据药敏试验结果选用有效的抗生素。无条件时,应根据传统经验选用相应抗菌谱的抗生素。应用抗生素的前提是有无指针,这一点往往被医生忽视,而造成盲目使用。在选择药物时应根据患者的病情、感染情况、生理状态、药物抗菌作用特点及其体内过程特点选用抗菌素。为获得理想的疗效必须采用最佳用药方案,即尽可能选用针对致病菌抗菌作用强,药物分布在感染部位浓度高,不良反应少,而价格适宜的抗菌药物。应遵循“三先三后”的选用原则,即先用“一线”抗生素,后用“二、三线”抗生素;先选常用、普通的抗生素,后选不常用、昂贵的抗生素;先考虑口服给药,后考虑注射给药[4]。该病区专科特点强,在抗生素选择上基本合理,所用的药物基本集中在青霉素钠、阿莫西林/克拉维酸、二代头孢这些药物上。2.2.2抗菌药物的使用方法在不存在消化道吸收问题的前提下抗菌药物提倡口服给药。我院住院患者应用注射用抗菌药物的频度远大于口服抗菌药物的频度。抗菌药物的用法、用量必须遵循《药典》或药品说明书等法律依据的规定,但我们在调查中发现极个别病例在用法上尚有欠缺,如:去甲万古霉素用于伤口换药,甲硝唑片阴道上药等这些用法都没有科学依据,有违抗生素合理使用原则。2.2.3抗菌药物联合用药药品是一把双刃剑,据报道合用5种药物以下者不良相互作用发生率约为4.2%,超过6种者为18.6 %[2]。单从该病区看联合用药的情况较少且用药也是合理的,但在个别科室也存在5种以上抗生素联合使用,这种联用存在重复用药、费用增加、药效相抵,还极易出现严重不良反应-二重感染。联合用药时应权衡利弊,对抗菌药的抗菌谱、抗菌活性、药代动力学性质、副作用以及与其他药物间的相互作用等有所了解,才能做到有的放矢。2.2.4盲目预防性使用抗生素预防策略主要是针对感染尚未发生而具有感染潜能的患者,尤其是在近几年来,肿瘤化疗、骨髓和器官移植以及各种复杂危险手术的广泛开展,这些治疗不可避免地降低了机体免疫力,导致机体出现感染的机会大幅增加,因此合理的预防性抗生素使用显得尤为必要。预防性应用抗生素要有明确的时间性和目标性。临床医生在一些非感染性疾病或说是在无指征或指征不强的情况下甚至对抗生素无效的疾病也常规使用抗生素预防是很不可取的。有的医生则把抗生素作为预防手术感染的保险措施,术前应用过早,术后停药过晚,任意扩大预防用药范围,这样不仅会增加病人的耐药菌株,而且一旦发生细菌感染抗药性极强,使许多病人使用抗生素低效或无效,此时会促使临床医生更加大剂量地使用一些广谱抗生素,从而进一步加重耐药菌珠的产生,给当代抗感染治疗造成困难。而这种盲目的预防使用在一些科室却是普遍现象,该病区是内科,只做一些简单的小手术,预防使用率为27.8%。2.2.5忽视病原学的检查由于病原学检查和药敏试验需要一定时间,或有些病人已先前用药等原因不能分离出病原体,经验性治疗往往成为抗感染治疗的首选。医生既要根据临床经验尽快判断感染部位、感染性质及感染的严重程度,又要对抗菌药的抗菌谱、抗菌活性、药代动力学性质、副作用以及与其他药物间的相互作用等有所了解,才能做到有的放矢。但住院病人必须在开始抗菌治疗前,先留取相应标本,立即送细菌培养,以尽早明确病原菌和药敏结果[3]。在调查过程中,发现一部分医生在使用抗生素时都忽略了留取相应标本,而且做病原微生物的比例也较低。当然目前细菌分离培养及药敏试验需要时间长,取得信息晚也影响了临床选择用药,另外抗生素的品种不断更新,但药敏试验所选择的抗生素却不能适应临床需要,造成药敏试验与临床用药脱节,影响临床医生作细菌培养的积极性。所以进一步加强和改进联合药敏检验手段,提高临床医生对病原学检查重要性的认识实属必要。2.2.6抗生素使用次数为保证药物在体内能最大限度地发挥药效,杀灭感染灶病原菌,应根据药代动力学和药效学相结合的原则给药。时间依赖性抗生素,其疗效与药物浓度大于最低抑菌浓度的持续时相关,给药目的是尽可能延长血药浓度超过MIC时间,则需一天多次给药,使24小时内血药浓度高于致病菌MIC的时间至少在14小时以上。而有的医生药学知识贫乏,不注重科学给药,比如:一诊断为慢性化脓性胆酯瘤型中耳乳突炎患者,因此病常见致病菌以革兰氏阴性菌为主,医生选用注射用青霉素钠进行治疗,但在给药次数上却是qd,这明显是不合理的给药方法。3体会抗生素的合理使用是一个复杂的问题,而抗菌药物滥用不仅造成药品的浪费还导致不良反应增多、细菌耐药菌株的迅速增长。从医院来讲应加强管理、加强教育,以提高全体人员的合理用药意识,切实把控制抗生素的滥用提到医院管理的议事日程上来。应定期检查抗生素的应用情况,发现不合理的及时纠正,严重的要给予处罚。发挥临床药学的作用,支持医院药学人员走出药房深入临床,参与查房、会诊、抢救、检查病历、开处方等临床工作,与临床医师多方合作,指导抗生素的合理使用,开展抗生素知识咨询服务,并开展对一些年幼、严重及个别典型病例血药浓度的临床检测,确实做到临床用药个体化,避免以往的经验性、大众化用药剂量给这些患者带来的不良后果[4]。开展临床用药查房不仅提高了药师参与临床用药的能力,弥补了临床医师药学知识的不足,同时也加强了抗菌药合理使用的监控力度,实现了“三赢”。【参考文献】[1]欧阳芳. 药师参与临床用药方法探讨[J].首都医药,2005,(5):34-35.[2]李成玲,刘艳辉. 医院要加强抗生素滥用的管理医学理论与实践[J].临床药学,2004,17(7):861-862.[3]刘辉国.预防性抗生素使用的策略与决策[J]. 医学与哲学,2005,2(10):29-30.[4]韩迎辰.加强医院医疗器械设备管理的措施[J].实用医药杂志,2004,21(3):286-287.

医思倍微信
医思倍移动端
医思倍小程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