异位妊娠应用甲氨蝶呤联合米非司酮治疗的临床体会
发表时间:2014-04-24 浏览次数:935次
目前,异位妊娠是妇产科最为常见的疾病。以往,临床多采用开腹手术治疗异位妊娠伴有出血的患者,虽然手术治疗有一定的临床疗效,但作为创伤性手术其在一定程度上破坏了生殖系统完整性。在这种情况下,药物保守治疗逐渐广泛应用于异位妊娠临床治疗中。2010年8月~2012年8月对收治的72例异位妊娠患者给予药物保守治疗,取得了一定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选择2010年8月~2012年8月我院收治的72例异位妊娠患者为研究对象,异位妊娠患者纳入标准:B超检查一侧附件有包块,有腹痛史和停经史尿HCG呈现阳性;对于无明显腹痛或停经,并伴有不规则阴道出血的患者,根据血β-HCG以及 B超检查确诊。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与治疗组,每组36例。对照组年龄27~38岁,平均31.5岁;平均停经44.8 d;孕次1~3次。治疗组年龄26~35岁,平均30.1岁;平均停经45.2 d;孕次1~3 次。两组患者年龄、停经时间以及孕次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对照组每天肌内注射0.4 mg/kg甲氨蝶呤,1次/d,连续治疗5 d。治疗组每天肌内注射0.4 mg/kg甲氨蝶呤,1次/d,同时口服米非司酮,50 mg/次,2次/d,连续治疗5 d。用药期间两组患者均保证卧床休息,并密切观察两组患者生命体征、阴道流血情况、腹痛、肛门坠胀感等,每周复查B超及血β-HCG[1]。
1.3 疗效判定[2]:治愈:患者临床症状如阴道流血或腹痛等消失,血β-HCG恢复正常,附件包块消失或明显缩小。失败:患者临床症状如阴道流血或腹痛等无明显变化或加重,血β-HCG 上升,附件包块无明显变化或增大。
1.4 统计学方法:使用SPSS 18.0对各项资料进行统计、分析,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血β-HCG及包块直径变化比较:与治疗前相比,两组患者治疗后血β-HCG显著下降,且包块直径显著缩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2.2 两组患者临床治愈率比较:对照组36例患者中,治愈30 例,失败6例,治愈率为83.3%;治疗组36例患者中,治愈35例,失败1例,治愈率为97.2%。治疗组患者治愈率明显较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论
近年来,我国异位妊娠发病率呈现明显上升趋势。以往临床治疗异位妊娠多采用手术治疗,但手术作为一种创伤性手术,术后可能引起感染、盆腔粘连等并发症,且再次异位妊娠几率会升高,严重损害了患者的身心健康[3]。近年来,随着B超影像学技术和血β-HCG检测技术的不断发展,异位妊娠能及早地确诊,这为患者提供了药物保守治疗的机会。与手术治疗相比,药物保守治疗能最大程度地免除手术带来的创伤性损害,有利于患者身体的早日康复。 2010年8月~2012年8月,我院对收治的异位妊娠患者给予米非司酮和甲氨蝶呤药物保守治疗。甲氨蝶呤能有效抑制二氢叶酸还原酶,能有效阻碍滋养细胞生长,从而阻止异位妊娠胚胎的发育。米非司酮是抗孕酮类药物,其能有效取代孕酮和孕酮受体结合,促使蜕膜发生变性坏死,从而致使绒毛失去血液供应,最终变性坏死。对异位妊娠患者给予甲氨蝶呤和米非司酮治疗能明显降低血β-HCG,同时缩小包块直径,最大程度地治愈患者。与单独使用甲氨蝶呤相比,甲氨蝶呤联合米非司酮治疗异位妊娠效果确切,临床不良反应较小,因此,应用甲氨蝶呤联合米非司酮治疗异位妊娠值得临床推广和应用。
4 参考文献
[1] 何 静,杨 洋,李华丽.甲氨蝶呤联合米非司酮治疗异位妊娠的临床观察[J].实用妇产科杂志,2012,28(2):103.
[2] 周秀芬,徐运川.米非司酮联合甲氨蝶呤保守治疗异位妊娠临床疗效观察[J].实用临床医药杂志,2009,12(3):105.
[3] 江旭珍,查德索.异位妊娠的药物保守治疗临床观察[J].中国计划生育学杂志,2009,4(2):12.
[收稿日期:2013-11-30 编校:苏建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