胺碘酮在急诊治疗快速型心律失常中的应用疗效观察
发表时间:2014-02-21 浏览次数:897次
快速型心律失常是临床上急诊常见疾病之一,患者心率> 120次/min,胺碘酮为Ⅲ类抗心律失常药物,是目前医院在临床上应用十分广泛的抗心律失常药物[1-2]。此次研究对2010年1 月~2012年12月159例快速型心律失常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对照分析,通过对其临床诊断以及治疗效果进行回顾性分析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回顾性分析2010年1月~2012年12月159例快速型心律失常患者临床资料,男89例,女70例,年龄25~75岁,平均(45±3.6)岁,其中所有患者均经临床确诊为快速型心律失常。分为对照组70例与观察组89例。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治疗方法:对照组应用常规方法进行治疗;观察组应用胺碘酮进行治疗。观察组的患者在治疗过程中采用静脉推注,注射胺碘酮的剂量是每天不得大于1 g,每150毫克胺碘酮中要加入30 ml葡萄糖进行稀释,在进行推注过程中应严格控制推注时间,时间在10 min即可,之后可以采取0.1~0.6 mg/min速度进行静脉滴注,半个小时后可以根据心率情况进行调整,静脉推注次数最多可以进行3次。在用药过程中,要随时对患者的血压、心率等情况进行观察。同时还需要进行口服药物治疗,胺碘酮口服剂量最初阶段要控制在0.2 g之内,3次/d,当心率失常症状消失时,可以改为1次/d。
1.3 疗效标准:显效:患者心律失常症状完全消失,身体恢复止常。有效:心律失常现象较治疗前明显得到改善,且发病率减少到50%以上。无效:患者在治疗前后病症没有明显改变[3]。
1.4 统计学处理:使用SPSS 17.0对各项资料进行统计、分析,各项参数以均数±标准差( s x ± )表示,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效果、患者治疗后血压、心率情况均显著好于对照组(P<0.05)。详见表1~2。
3 讨论
目前,随着近20年来饮食习惯改变、生活水平提高等因素的影响,快速型心律失常患者的数目正在逐年不断增加。胺碘酮也被称为乙胺碘呋酮,能够阻滞心肌细胞膜钾通道,抑制K+ 离子外流,抑制复极过程,延长动作电位时程(Action potential duration,APD)和有效不应期(Effective refractory period, ERP)。胺碘酮延长APD的作用不依赖心率的快慢,无翻转使用依赖性。胺碘酮阻滞Na、K通道和β受体,降低窦房结以及蒲肯野纤维自律性,同时降低窦房结和旁路及蒲肯野纤维的传导速度。所以,胺碘酮具有延长ERP、降低自律性、减慢传导速度等作用,对抗心律失常起着显著作用。
本次研究通过对我院2010年1月~2012年12月收治的159例快速型心律失常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对照分析,通过对其临床诊断以及治疗效果进行回顾性分析取得了良好的效果,通过胺碘酮治疗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效果、患者治疗后血压、心率情况均显著好于对照组(P<0.05)。综上所述,胺碘酮在急诊治疗快速型心律失常患者具有很好的临床疗效,并且具有良好的安全性,目前已经成为在急诊治疗快速型心律失常患者的主要方法,对我国在急诊治疗快速型心律失常患者的发展具有重要价值。
4 参考文献
[1] 洪浩江.胺碘酮治疗50例冠心病室性心率失常的疗效观察[J].吉林医学,2012,33(18):3908.
[2] 陈 灵,索冬卫,傅华平.胺碘酮治疗急性心肌梗死并心房颤动的疗效分析[J].临床心血管病杂志,2008,24(2):127.
[3] 中国生物医学工程学会,心脏起搏与心电生理分会,中华医学会心血管病学分会,等.胺碘酮抗心律失常治疗应用指南[J].中华心血管病杂志,2004,32(12):10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