帕瑞昔布钠联合舒芬太尼在开腹胆囊切除术术后急性疼痛应用效果分析
发表时间:2011-08-25 浏览次数:999次
阿合买提 (新疆哈密地区中心医院麻醉科,新疆 哈密 839000)
[摘要] 目的:探讨帕舒昔布钠联合舒芬太尼在开腹胆囊切除术术后急性疼痛应用效果。方法:选择2010年10月~2011年2月行开腹胆囊切除术患者50例,将上述患者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和对照组。在开腹胆囊切除术手术结束后苏醒前,观察组给予帕瑞昔布钠40 mg加入生理盐水注射液2 ml静脉注射,对照组患者在相同时间内给予2 ml生理盐水注射液静脉注射。手术结束后给予新斯的明、阿托品,根据患者反应及呼吸频率情况拔管。患者送入病房后了解患者疼痛情况,根据患者疼痛情况按压一次自控镇痛泵。结果: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在术后30 min内、30~60 min、1~6 h及6~12 h内舒芬太尼用量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应用帕瑞昔布钠能够缓解瑞芬太尼复合麻醉术后患者出现的急性疼痛,还能够减少术后舒芬太尼的用量,临床效果显著。
[关键词] 帕舒昔布钠,舒芬太尼,术后疼痛
瑞芬太尼在手术麻醉中广泛应用,但是其代谢速度快,作用时间段,还可能诱发痛觉过敏,患者苏醒后容易出现急性疼痛。本文观察帕瑞昔布钠联合舒芬太尼在开腹胆囊切除术术后急性疼痛中的应用效果。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选择2010年10月~2011年02月在我院行开腹胆囊切除术患者50例,以上患者均为ASAⅠ~Ⅱ级。同时排除对麻醉药过敏患者、明显心肺功能障碍患者。以上患者在近3个月内没有使用过镇痛药物。将上述患者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和对照组。其中观察组25例,其中男12例,女13例,年龄为19~64岁,平均年龄为(39.7±6.4)岁,体重平均为(66.2±6.9)kg。对照组25例,其中男11例,女14例,年龄为18~65岁,平均年龄为(40.2±5.1)岁,体重平均为(65.7±5.6)kg。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体重等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全身麻醉操作前5 min,给予阿托品,监测患者血压、心率、氧饱和度、心电图等。麻醉诱导,咪达唑仑3 mg,瑞芬太尼0.5~1 μg/kg、阿曲库铵0.6 mg/kg,采用丙泊酚靶控输注、瑞芬太尼每分钟0.5 μg/kg,采用阿曲库铵维持肌松。在手术结束后苏醒前,观察组给予帕瑞昔布钠40 mg加入生理盐水注射液2 ml静脉注射,对照组患者在相同时间内给予2 ml生理盐水注射液静脉注射。手术结束后给予新斯的明、阿托品,根据患者反应及呼吸频率情况拔管。患者送入病房后了解患者疼痛情况,根据患者疼痛情况按压一次自控镇痛泵。
1.3 观察指标:记录两组患者手术时间;记录两组患者术后30 min内、30~60 min、1~6 h及6~12 h内舒芬太尼用量。
1.4 统计学处理:采用统计学软件SPSS14.0对两组患者所得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均数比较采用t检验,P<0.05显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比较:观察组手术时间平均为(110.3±5.4)min;对照组平均手术时间为(114.3±6.3)min,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2.2 两组患者术后不同时间舒芬太尼用量情况:观察组在术后30 min内、30~60 min、1~6 h及6~12 h内舒芬太尼用量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 表1。3 讨论
帕瑞昔布钠是伐地昔布的前体药物,帕瑞昔布钠在临床剂量范围是选择性环氧合酶-2(COX-2)抑制剂,环氧化酶参与前列腺素合成过程[1-2]。帕瑞昔布钠起效快,且镇痛作用持久,可长达12 h,其镇痛效果好。帕瑞昔布钠除了在外周发挥作用外,还可以缓解手术刺激引起中枢前列腺素E2水平升高,从而起到抑制痛觉过敏作用,所以帕瑞昔布钠可以在中枢及外周发挥双重镇痛效果[3]。帕瑞昔布钠的选择性高,作用于COX-2,避免了其他非选择性非甾体类抗炎药的诸多不良反应,故其不良反应少,安全性高。在本文中,观察组应用帕瑞昔布钠后,观察组术后不同时间段的舒芬太尼用量显著低于对照组,说明帕瑞昔布钠联合舒芬太尼能够对术后急性疼痛起到显著抑制作用,可能与帕瑞昔布钠通过中枢及外周双重镇痛作用有关,从而缓解了手术导致的前列腺素E2水平升高而引起的痛觉过敏,从而起到更好的镇痛效果。
4 参考文献
[1] 赵 静,樊理华.帕瑞昔布钠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后的镇痛效果[J].医药导报,2011,30(2):213.
[2] 王 玲,吴青华,胡百齐.舒芬太尼复合帕瑞昔布钠全麻诱导对血流动力学的影响[J].实用医药杂志,2010,27(11):988.
[3] 李丽萌,吴晓丹.帕瑞昔布钠对妇科术后舒芬太尼PCA效果影响[J].临床麻醉学杂志,2010,26(6):5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