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蛇发酵去腥后与其生药材的对比研究
发表时间:2012-12-11 浏览次数:1304次
作者 作者单位
雒换锋 成都中医药大学,四川成都 611173
胡昌江 成都中医药大学,四川成都 611173
雷羽海南 海南椰岛(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海南海口 570102)
王霞 海南椰岛(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海南海口 570102)
《中华本草》[1]中有关平颏海蛇论述:为海蛇科动物平颏海蛇[Lapemis hardwichii(Gray)]的干燥全体。药性:味咸,性平。功能与主治:祛风湿,通络止痛,解毒。主治风湿痹痛,肌肤麻木,疥癣,皮肤湿痒,疮疖。可见海蛇有着广阔的市场潜力,但其本身含有腥味,影响进一步的开发利用。通过研究,确定了发酵去除其腥味[27]的工艺。据文献报道,发酵去腥应用很少,且其机理不清楚,故笔者分别从性状、显微、薄层及红外扫描对其进行研究,比较海蛇发酵前后的差异,确定发酵对海蛇的影响。
1 材料
1.1 材料
本品购于海南省海口市东门市场,经成都中医药大学卢先明教授鉴定为海蛇科平颏海蛇[Lapemis hardwickii(Gray)]的干燥全体。其多于夏、秋季捕捉,捕得后用沸水烫死,除去内脏,烘干或鲜用。
1.2 海蛇发酵品
用净海蛇段,依照如下操作,制得海蛇发酵品。①取5g酵母菌,加2﹪蔗糖液50 ml敞开活化30 min.②取海蛇段1 kg,将①的处理液转移至海蛇药材中,并加入3 000 ml 2﹪蔗糖液和pH=5缓冲液2 000 ml.充分搅拌,使液体均匀分布于海蛇体。③敞开放置在35~40 ℃培养箱内,发酵100 min,每20 min搅拌1次。④取出海蛇,尽量除去其携带的水,即得。
1.3 化学试剂
缬氨酸(批号:24200104)、丙氨酸(批号:624200104),均购自中国药品生物制品检定所,其余均为分析纯。
2 方法与结果
2.1 海蛇炮制前后的性状鉴定
海蛇生品全体长69.2~91.5 cm.头较长,鼻孔向上,鼻鳞彼此相接。体侧扁,全体带有深榄色宽横斑,横斑间距1~2鳞宽,在体侧下方尖出呈三角形,有的形成完整环纹。体背鳞片菱形,呈镶嵌状排列,除去内脏的腹面,肌肉土黄色,可见排列均匀而微隆起的肋骨。质坚韧,不易折断。气腥,味咸。
海蛇发酵品:海蛇干体长约0.6 cm横切小段。表面橄榄黄,较生药材颜色浅,发白,无腥味,有酵母粉的淡淡清香味,味咸。
2.2 海蛇炮制前后的显微鉴定[89]
本品粉末黄色或淡黄色,气腥,味淡。①角质鳞片淡灰色或近无色或淡黄色或红棕色,侧面观具半圆形或乳头状突起;表面观呈类圆形,分布有淡灰色或淡棕色细颗粒状物。②皮肤碎片淡黄色或近无色或近红棕色,表面密布棕色或黑色色素颗粒,常聚集成网状或分枝状,细胞界限较清楚。③横纹肌纤维较多,淡黄色或近无色,呈条状或方状,直径4~15 μm,具极细的横纹,明暗相间,横纹平直或稍弯,有的边缘不平整,断面观少见。④骨碎片近无色或淡灰色,呈不规则的碎块。骨陷窝长梭形,大多同方向排列,骨小管稀而稍粗,于横、纵断面均明显可见。
二者均具有基本的角质鳞片,皮肤碎片,横纹肌纤维,骨陷窝与骨小管,只是在结构上有微小差别。发酵品角质鳞片较生品少,且其淡灰色居多,无红棕色;侧面观乳头状突起不明显,表面观类圆形突起很大,未看到有棕色颗粒密布。发酵品皮肤碎片和骨碎片较多,其骨陷窝与骨小管常一起,而生品只能看到外露的骨陷窝,长梭形,大多同方向排列。可见发酵会使得海蛇结构上产生一定变化。结果见图1.
2.3 海蛇炮制前后的薄层鉴定[1012]
海蛇(海蛇发酵品)粉末(过药典三号筛)1 g,加甲醇10 ml,超声处理30 min,滤过,滤液水浴蒸干,加1 ml甲醇溶解,作为供试品溶液。取0.001 g缬氨酸,0.001 g丙氨酸,分别加1 ml甲醇溶解,制成1 mg/ml对照品液。照薄层色谱法实验,吸取上述溶液各1 μl,分别点于同一硅胶G薄层板上,以正丁醇冰醋酸水(4︰1︰1)与显色剂(0.5%茚三酮醇液)以10︰1的混合液及正丁醇冰醋酸乙醇水(5︰1︰1︰2)与显色剂同样的混合液为展开剂,展开,取出,晾干,105 ℃烘箱内烘至显清晰的斑点。2种展开系统供试品色谱中,生品、发酵品与对照品色谱相应的位置上均显紫红色的斑点,说明二者含有同样的化学成分,只是发酵品的含量很明显低于生品。其原因可能是在发酵处理过程中,有些成分溶于水,而损失部分含量。可见发酵未影响海蛇的氨基酸成分结构,只是含量有一定减少。结果见图2.
2.4 海蛇炮制前后红外图谱的对比研究[13]
2.4.1 仪器与试药 仪器:Prestige21型红外光谱仪(岛津国际贸易上海有限公司),FW4压片机(天津天光光学仪器有限公司),远红外灯,玛瑙研钵。试药:溴化钾分析纯。三批(090101、090102、090103)放大试验海蛇生品与发酵品粉末,过六号筛。
2.4.2 样品的制备 取KBr粉末与药材粉末以1︰200混匀,置烘箱烘干。测定时,取适量粉末置玛瑙研钵中研细,即得(操作在红外灯下进行)。
2.4.3 KBr的红外光谱图 取分析纯KBr约100 mg,研细,装入压片模具,用压片机加压至30 MPa,维持压力2 min后卸掉压力,得厚约1 mm的透明KBr片进行红外光谱测定,作为空白对照。
2.4.4 海蛇样品的红外光谱图 取各批次海蛇生品与发酵品样品适量.按2.4.3项下操作,进行样品红外光谱测定。
绝大多数有机化合物的基频振动出现在4 000~400 cm1 区域。6种样品均有明显的两种吸收峰:2 900~3 400 cm 1,1 540~1 660 cm 1.推测090101生品与发酵品,090102生品与发酵品含有酰胺键,而090103生品与发酵品含有CH3及C=O.090101生品与发酵品在3 000 cm 1以上的吸收峰有差别,前者为3 279.44 cm 1,后者为3 422.36 cm 1.在2 350 cm 1处,二者亦有一定差别,前者为波峰,后者为波谷。090102生品与发酵品对比情况同090101.090103生品与发酵品图谱基本相同。可见发酵对海蛇化学成分的官能团有一定影响,结果见图3.
3 结论
通过对海蛇生品与发酵品的性状、显微、薄层及红外扫描的对比研究,说明发酵对海蛇的结构及化学成分产生了一定影响,但二者含有同样的氨基酸成分,可认为海蛇在发酵去腥后,仍保持海蛇的生药学特征,应该不会影响其功效,进一步说明采用发酵去除海蛇腥味具有较好的可行性。另外,此次研究也为海蛇的基础研究提供了一定依据。
【参考文献】
[1] 宋立人.《中华本草》第九册[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99:428430.
[2] 龚千锋,中药炮制学[M].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03:134.
[3] 王雅立,张甫生,费帆.鱼腥草凉茶饮料的研制[J].四川食品与发酵,2007,43(138):4446.
[4] 吴光缸,洪玉菁,张金亮.水产食品学[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92:118124.
[5] 裘迪红,周涛,戴志远,等.鲐鱼蛋白质水解液脱苦脱腥的研究[J].食品科学,2001,22(5):3739.
[6] 毋瑾超,朱碧英,胡锡钢,等.鱼肉液体制曲的工艺条件[J].湛江海洋大学学报,2002,22(3):3337.
[7] 邓尚贵,章超桦.双酶法在水产品水解蛋白制作工艺中的应用[J].水产学报,1998,22(4):354356.
[8] 张贵君.《常用中药显微鉴定》[M].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0:348350.
[9] 胡淑琴.《中国动物图谱》[M].北京:科学出版社,1962:5254.
[10] 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药典委员会.中国药典,2005年版[M].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5:225.
[11] 夏建中,张昌权.金钱白花蛇药酒的薄层色谱鉴别研究[J].现代中药研究与实践,2003,17(2):3536.
[12] 李春平,欧春燕.海蛇薄层层析鉴别[J].海蛱药学,1995,7(1):127128.
[13] 王秀文,刘养清.六神丸红外指纹图谱的研究[J].山西中医学院学报,2009,10(3):26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