住院患者抗菌药物使用情况与细菌耐药分析
发表时间:2014-08-07 浏览次数:1625次
医院感染是当前住院病人发病率和死亡率增加的主要原因之一[l],也是当前医学领域备受关注的问题。抗菌药物的应用与医院感染密切相关。抗菌药物的更新换代,为人类控制各种严重的感染性疾病发挥了重要作用。国外学者已先后在不同医院的不同临床学科观察到,抗菌药物的使用与相应范围内病原菌结构的变化和整体耐药水平的变化有密切关系。近年来,新疆医科大学第五附属医院贯彻卫生部《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2004年)及卫生部办公厅关于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有关问题的通知(卫办医政发[2009]38号文件),尤其是2O11年开展的抗菌药物临床应用专项整治活动后,通过行政干预、技术干预等多渠道促进抗菌药物的临床合理应用。为进一步了解我院抗菌药物临床应用专项整治活动前后抗菌药物使用情况和细菌耐药情况,本研究对我院2011年、2012年第一季度抗菌药物的使用及临床分离的主要细菌耐药情况进行了回顾性分析,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资料来源通过医院信息系统调取我院2011、2012年第一季度住院患者使用抗菌药物的资料记录,并按预先设计好的表格逐项填写,内容包括类别、药品通用名、剂型、规格、单位、数量。
1.2细菌药物敏感性试验菌株为我院2011、2012年第一季度全院各临床科室送检细菌培养标本数以及分离的不同菌株数量,药敏试验采用KB纸片扩散法对多种抗菌药物进行耐药性监测及分析。
1.3限定日剂量及用药频度的判断限定日剂量(DDD)来源于WHO药物统计方法合作中心提供的用℃Index。用药频度(DDDs)是以药物消耗的总量除以相应药物的DDD。
2结果
2.1抗菌药物使用量排序结果2011年第一季度抗菌药物DDDs排名前3位的依次是头孢匹胺钠粉针、头孢哌酮/舒巴坦粉针(舒普深)和头孢硫脒粉针。2012年第一季度抗菌药物DDDs排名前3位的依次是头孢呋辛钠粉针(安可欣)、头孢哌酮/舒巴坦粉针(舒普深)和头孢硫脒粉针,见表1。
2.2病原菌的种类2011年第一季度临床分离菌包括革兰阳性菌102株(10.31%)、革兰阴性菌786株(79,48%)和白色念珠菌101株(10.21%),2012年第一季度临床分离菌包括革兰阳性菌120株(14,90%)、革兰阴性菌624株(77.52%)和白色念珠菌61株(7.58%)。2011年、2012年第一季度临床分离出病原菌排名前3位的依次是大肠埃希菌、肺炎克雷伯菌和鲍曼不动杆菌。2012年第一季度金黄色葡萄球菌排名较2011年第一季度上升了1位,白色念珠菌下降了1位,其余病原菌排名顺序没有变化,见表2。81.25%上升;鲍曼不动杆菌对阿米卡星的敏感率最高,为86.13%,较201J年第一季度的88.39%下降了2.26%;2012年第一季度肺炎克雷伯菌对亚胺培南的敏感率最高,为98.27%,2011年第一季度肺炎克雷伯菌对阿米卡星的敏感率最高,为91,76%;2o12年第一季度大肠埃希菌对亚胺培南的敏感率最高,为95.36%,2o11年第一季度大肠埃希菌对阿米卡星、哌拉西林/他唑巴坦、亚胺培南和头孢替坦的敏感率最高,均为100,0o%,见表4。
2.3病原菌对抗菌药物的耐药状况~9O11年第一季度金黄色葡萄球菌对喹努普汀/达福普汀、万古霉素、替加环素的敏感率最高,为100.0o%,对青霉素G敏感率最低,为7.1准%;2012年第一季度金黄色葡萄球菌对喹努普汀/达福普汀和替加环素的敏感率最高,为100.0o%,对青霉素G敏感率最低,为1.39%。2011年第一季度表皮葡萄球菌对庆大霉素的敏感率最高,为狃,33%,对青霉素G敏感率最低,为4,55%;2O12年第一季度表皮葡萄球菌对万古霉素和替加环素的敏感率最高,为94,12%,对青霉素G敏感率最低,为0.O0%,见表3。201l年第一季度白色念珠菌对氟胞嘧啶、伊曲康、酮康唑、氟康唑的敏感率分别为100.00%、21.57%、97.o6%、94,扭%;2012年第一季度白色念珠菌对氟胞嘧啶、伊曲康、氟康唑、伏立康唑的敏感率分别为89,47%、7.o2%、78.95%、91,23%。2012年第一季度铜绿假单胞菌对阿米卡星的敏感率最高,为89.69%,较2O11年第一季度的
3讨论
DDDs越大,反映临床对该药品的选择倾向性越大。本调查显示,20l1年第一季度和2012年第一季度DDDs排名前10位的抗菌药物相差较大,分析原因主要与2011年6月份开展的“全国抗菌药物专项整治活动”限定抗菌药物品种数及合理使用抗菌药物的相关规定有关。2011年、2012年第一季度DDDs排序前10位的抗菌药物主要以头孢菌素和氟喹诺酮类为主,其中2011年DDDs排名前10位的抗菌药物有头孢一代1个品种,头孢二代l个品种2个规格,头孢三代+酶抑制剂1个品种2个规格,头孢三代1个品种、氟喹诺酮类1个品种2个规格,头霉素类1个品种及氨基糖苷类1个品种;2012年DDDs排序前10位的品种有头孢一代2个品种、头孢二代2个品种、头孢三代+酶抑制剂1个品种、头霉素类1个品种、氟喹诺酮类2个品种3个规格、硝基咪唑类1个品种。2012年第一季度与2011年第一季度抗菌药物DDDs排序相比,头孢类一代、二代品种增加、头孢三代品种下降,说明我院抗菌药物的使用逐渐趋于合理,9011年开展的“全国抗菌药物专项整治活动”在我院取得了较明显的成绩。2012年第一季度氟喹诺酮类药物使用强度增加,可能与氟喹诺酮类药物的DDD值有关,同时也说明我院氟喹诺酮类药物使用指证把握不严,存在不合理使用现象,需加强喹诺酮类药物临床应用的监管。2012年第一季度奥硝唑氯化钠注射液DDDs排名第10位,说明我院抗菌药物联用硝基咪唑类药物治疗厌氧菌现象较为严重。我院2011年第一季度临床分离菌包括革兰阳性菌102株(10,31%)、革兰阴性菌786株(79.47%)和白色念珠菌101株(10.21%),2012年第一季度临床分离菌包括革兰阳性菌120株(14.90%)、草兰阴性菌624株(77.52%)和白色念珠菌61株(7,58%)∶2011年与2012年的数据总体上波动不大。2011年第一季度所分离出的病原菌排名依次为大肠埃希菌、肺炎克雷伯菌、鲍曼不动杆菌、铜绿假单胞菌及白色念珠菌。2012年第一季度所分离出的病原菌排名依次为大肠埃希菌、肺炎克雷伯菌、鲍曼不动杆菌、铜绿假单胞菌及金黄色葡萄球菌,其中金黄葡萄球菌分离率较2011年第一季度有所上升。从2011、2012年第一季度抗菌药物使用量排序结果看,临床上抗革兰阴性菌抗菌药物使用量多,与我院分离出的病原菌的种类相吻合。从药敏结果看,青霉素G类、大环内酯类等一些常用的抗菌药物对葡萄球菌敏感率(30%,已不能作为抗葡萄球菌的经验用药,而万古霉素、喹努普汀/达福普汀等抗菌药物对葡萄球菌的敏感率较高,与国内的文献报道情况相似[5]。
我院2012年第一季度出现1例耐万古霉素的金黄色葡萄球菌菌株。针对以上情况,我院应加强对细菌耐药的监测工作,及时将耐药情况反馈给各临床科室,做好抗菌药物的预警机制,恢复抗菌药物的敏感性。
真菌是人体正常菌群的组成部分,寄生于皮肤和黏膜,绝大多数的院内真菌感染为条件致病菌,以念珠菌属多见[6]。
本研究显示白色念珠菌对氟胞嘧啶、伊曲康、氟康唑的敏感率均降低,为临床选用抗菌药物带来了困难,应该对此加以重视。总体而言,2011年、9012年第一季度我院分离出的白色念珠菌分别为10.21%和7.58%,由2011年的第5位下降到2012年的第6位,表明我院属真菌感染患者呈下降趋势,临床用药正逐步趋于合理。本研究表明,常见革兰阴性菌大肠埃希菌、鲍曼不动杆菌、肺炎克雷伯菌和铜绿假单胞菌为我院感染主要致病菌,对头孢类药物敏感率较低,给临床对医院感染患者抗感染治疗选用抗菌药物带来困难,究其原因,可能与过度依赖头孢菌素类作为抗感染治疗的首选药物有关,应引起临床医生的足够重视。大肠埃希菌、肺炎克雷伯菌、铜绿假单胞菌对阿米卡星、亚胺培南等保持较高的敏感率,与季萍等[冂报道的一致,可能与其毒副作用较大从而限制临床的使用有关,因而仍可保持较高的敏感率。2011、2012年第一季度大肠埃希菌对喹诺酮类耐药率较高()60%),高于陈慧玉等报道的50%。
综上所述,细菌的耐药率与细菌分布有关,除了有些细菌天然耐药外,较多细菌与抗菌药物的用量有关。药物的用量大、时间长或滥用抗菌药物,都会导致细菌的耐药率增高。因此有计划地控制药物的用量以及使用时间,严格掌握抗菌药物、围手术期抗菌药物使用指证及联合用药指证,可能是降低细菌耐药率的有效措施。我院2012年第一季度较2011年第一季度抗菌药物临床使用更趋于合理,大部分药物对致病菌的敏感率有所上升,说明我院开展抗菌药物临床应用专项整治活动取得了阶段性成果。
参考文献:
[1]贾建军,刘蓬.院内感染常见细菌分布及其药敏试验分析[J].青岛大学医学院学报,2008,(01):61-64.
[2]Goossens H,Ferech M,Vander Stichele R.Outpatient antibiotic use in Europe and association with resistance:a crossnational database study[J].The Lancet,2005,(9459):579-587.
[3]Marra F,Patrick DM,White R.Effect of formulary poliey decisions on antimicrobial drug utilization in British Columbia[J].Antimicrobial Agents and Chemotherapy,2005,(01):95-101.
[4]汪复.2006年中国CHINET细菌耐药性监测[J].中国感染与化疗杂志,2008,(01):1-9.
[5]胡发明.从细菌耐药情况看合理选用抗菌药[J].中国药物应用与监测,2008,(01):58-60.
[6]胡国清,饶克勤,孙振球.省/地市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对能力评价问卷的编制[J].中南大学学报(医学版),2008,(12):3031-3034.
[7]季萍,张琼,道彩梅.临床常见革兰氏阴性杆菌的分布及耐药性分析[J].新疆医科大学学报,2002,(03):318-320.
[8]陈慧玉,罗军,何加宁.我院2006年抗菌药物使用情况与耐药性分析[J].中国药房,2008,(08):589-5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