布洛芬剂型的研究概况
发表时间:2012-12-14 浏览次数:1084次
作者 作者单位
李全斌 湖北中医药高等专科学校附属古城医院(湖北 荆州 434020)
乔明艳 湖北中医药高等专科学校(湖北 荆州 434020)
钱宏波 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荆州中心医院(湖北 荆州 434020)
王宗喜 长江大学医学院附属荆州第一人民医院(荆州 434020)
1 缓释制剂
IBU溶解性差,很难被有效吸收,加上半衰期很短,一般为1.5-2h,因此,为了维持有效的血药浓度就需要频繁给药。对于现在使用的布洛芬普通片剂,一天需服药4次,不仅给患者带来很多麻烦,且血药浓度峰谷波动大,易对胃肠粘膜造成损害,还可造成急慢性胃肠病变[1]。
1.1 缓释片 右旋IBU缓释片的释放行为符合Higuchi方程,7h累积释放量大于75%[2]。处方:右旋IBU200g,EC60g,硬脂酸镁10g,HPMC40g,滑石粉10g,乳糖40g,2%PVP乙醇溶液适量,共制成l000片。工艺:将处方量的右旋IBU、EC、HPMC、乳糖混匀,2%PVP乙醇溶液湿法制粒,整粒,加硬脂酸镁和滑石粉,混匀,压片,即得。
1.2 缓释栓[3-4] 采用正交设计,考察不同处方在1,3,6和8h的体外累积释放度,符合Higuchi模型,体外释药能持续>8h。据测得的数据得最佳处方:右旋IBU10g,PEG4000 217.5g,硬脂酸2.5g,HPMC K4M 20.0g,制备100粒。工艺:按处方比例取PEG4000、硬脂酸、HPMC K4M适量置烧杯中,于水浴上加热,搅拌使全熔并分散均匀;取右旋IBU粉末适量,加入熔化的基质中,不断搅拌使药物均匀分散,待此混合物呈黏稠状态时,灌入栓模内,冷却凝固后削去模口上溢出部分,脱模,即得。
1.3 热熔挤出缓释制剂
热熔挤出技术是通过单螺杆或是双螺杆挤出机来进行,实现了在一台设备上混合、造粒和成型制品,具工序少、能耗小、成本低、产率高、连续化、可封闭式生产的特点。王君君等[5]用热熔挤出法,选用聚氧化乙烯、EC、HPMC为载体制备了IBU缓释制剂。
2 纳米粒
叶伟华等[6]用溶剂蒸发法制备了IBU-羟基丁酸和羟基戊酸共聚物(PHBV)纳米粒,并用逐层(LbL)自组装技术将壳聚糖和海藻酸钠包覆到载药纳米粒表面,包覆6层聚电解质后的IBU-PHBV纳米粒的突释量由包覆前的70%下降到15%,说明将溶剂蒸发法和LbL自组装技术结合可显著抑制释放初期的药物突释效应。陈岩等[7]用乙醚界面缩聚法制备的IBU聚氰基丙烯酸烷酯纳米粒粒径小,包封率和载药量符合要求,可用于口服或注射给药。
陈国平等[8]用离子交换法制备出了IBU/层状双氢氧化物(LDH)插层化合物ex-situ-MgAl-IBU样品,有优良的缓释性能。制备工艺如下:将适量的Mg(N03)2(0.2mol/L)和Al(N03)2(0.0667mol/L)的复合盐溶液和NaOH(0.5334mol/L)溶液在室温搅拌下分别缓慢滴入pH值已调节为9.2±0.3的水中。滴毕,调节pH值为9.2±0.3,再搅拌2h,6O0C下陈化24h,然后蒸馏水洗涤、真空干燥,即得MgA1-LDH材料。取一定量得MgA1-LDH和IBU(IBU和NO3-的摩尔比为1.2:1)溶液,一起加入到三口烧瓶中,搅拌2h,60℃下放置24h,然后蒸馏水洗涤、真空干燥,即得样品。
3 凝胶剂
侯振伟等制备IBU缓释凝胶[9]:取PLGA 75/25适量,加入适量N-甲基-2-吡咯烷酮中,搅拌充分溶解,缓缓加入适量IBU,搅匀,加余下N-甲基-2-吡咯烷酮,制得IBU10%缓释凝胶。方建国等[10]用卡波姆等药用辅料制出质量标准可靠的IBU凝胶。宋高潮等[11]用正交设计法通过改良的Franz扩散池测定IBU的累积渗透量,筛选最佳凝胶处方配比。
武瑞凌等[12]以去乙酰结冷胶(Kel)和海藻酸钠(M)为凝胶材料,制备了口服IBU原位凝胶,并用正交设计法优化得制剂处方:1.0%M、0.5%Kel、0.21%枸橼酸钠和0.056%氯化钙。取适量Kel加至超纯水中,90℃恒温搅匀,冷至室温得样品A;样品A在冷却前加入氯化钙溶液或枸橼酸钠,搅匀并冷至室温分别制得样品B或C。取适量M加至超纯水中,50℃恒温搅匀,冷至室温得样品D;样品D在冷却前加入氯化钙溶液或枸橼酸钠,搅匀并冷至室温分别制得样品E或F。当样品A冷到50℃时,加入适量M,恒温搅匀加入枸橼酸钠,加氯化钙溶液搅匀,并冷至室温即得样品G。将IBU与适量Tween 80溶液(2.5%,v/v)研匀,加到样品G中,再加0.1%尼泊金甲酯,搅匀即得IBU原位凝胶。
4 微球
王津等[13]以壳聚糖及海藻酸钠为载体制备IBU缓释微球,体外释药符合Hignchi方程;与普通片剂相比,微球体内的达峰时间及半衰期延长,达峰浓度降低,生物利用度提高。刘璐等[14]以天然的可生物降解明胶为载体,用乳化交联法以不同凝聚剂制备的IBU明胶微球,形态圆整,大小均匀,表面光滑,载药量23.44%,包封率84.62%,该工艺稳定可行,质量较高。王津等[15]以壳聚糖和海藻酸钠为基质材料,用复凝聚法制备的IBU缓释微球的形态及稳定性较好,有良好的缓释效果。
5 其他
5.1 固体脂微颗粒 章莉娟等[16]用高剪应力乳化法制备了IBU固体脂微颗粒(SLM)。工艺条件:乳化温度85℃、冷却温度5℃、搅拌速率12000r/min、初始药物含量10%,该条件下,所制的布洛芬SLM平均粒径为(3.814-0.12)μm,粒径均匀,药物包封率达91.35%±1.18%。相对于纯IBU晶体,SLM的完全释放时间从3h延长至12h。
5.2 固体脂质纳米粒 吴冬冬等[17]通过正交筛选用乳化分散-超声法制备IBU固体脂质纳米粒,并得到优化处方:IBUO.05g、F-68 0.35g、正丁醇2mL、卵磷脂0.15g、单硬脂酸甘油脂0.05g。
5.3 缓释微丸 李德琨等[18]以药用糖丸为母核,欧巴代为粘合剂和包衣材料,用包衣造粒机撒粉上药及流化床包衣的工艺制备的IBU缓释微丸,均匀圆整,体外释放度符合药典中IBU缓释胶囊的质量要求。
【参考文献】
[1] 陈华兵,翁婷,常雪灵,等.布洛芬微乳液的制备及其透皮吸收研究[J].中国药学杂志,2004,39(1):43-45.
[2] 洪怡,肖学成,薛大权,等.右旋布洛芬缓释片的制备及其释放度测定[J].中国药师,2006,9(9):861-862.
[3] 邹尚荣,谢斌.右旋布洛芬缓释栓的研制[J].西北药学杂志,2009,24(4):287-288.
[4] 谢斌,丁玉峰,贺国芳.右旋布洛芬缓释栓的制备工艺及其体外释放特性研究[J].医药导报,2008,27(5):522-525.
[5] 王君君,赵会英.热熔挤出法制备不同载体系统布洛芬缓释制剂[J].北京化工大学学报,2008,35(2):58-71.
[6] 叶伟华,王朝阳,郑颖,等.IBU-PHBV纳米粒的制备、逐层自组装包覆及体外释放[J].华南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6,34(7):12-15.
[7] 陈岩,陈大为,胡海洋,等.布洛芬聚氰基丙烯酸烷酯纳米粒制备[J].沈阳药科大学学报[J].2007,24(12):740-744.
[8] 陈国平,王靖宇.布洛芬/LDH纳米插层化合物的制备及性能研究[J].化学世界,2008,(8):449-452.
[9] 侯振伟,白鹤翔,张风华,等.布洛芬缓释凝胶的制备[J].中国组织工程研究与临床康复,2009,13(25):4865-4867.
[10] 方建国,王文清,汪秋兰,等.布洛芬凝胶的制备与质量控制[J].医药导报,2006,25(1):52-54.
[11] 宋高潮,汪军荣.布洛芬水凝胶的制备与处方优化[J].临床医药实践杂志,2009,18(3):217-218.
[12] 武瑞凌,赵春顺,谢静文,等.口服布洛芬原位凝胶的制备及其在Beagle犬体内药代动力学研究[J].药学学报,2008,43(9):956-962
[13] 王津,李柱来,陈莉敏.布洛芬缓释微球的释放性能及体内外相关性研究[J].中国药业,2008,17(1):6.
[14] 刘 璐,申去非,李 蓉,等.布洛芬明胶微球的制备工艺[J].武警医学院学报,2008,17(4):278-280.
[15] 王津,李柱来,陈莉敏,等.壳聚糖-海藻酸钠布洛芬缓释微球的制备工艺及性能[J].福建医科大学学报,2008,42(1):56-59.
[16] 章莉娟,刘磊,龙春霞,等.布洛芬固体脂微颗粒的制备[J].华南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7,35(5):132-135.
[17] 吴冬冬,伟忠民,逢秀娟,等.布洛芬固体脂质纳米粒的制备[J].辽宁医学院学报,2009,30(1):65-68.
[18] 李德琨,何默忠,蔡治纲,等.布洛芬缓释微丸的制备[J].中国药业,2008,17(22):45-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