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文献频道 > 临床内科学 > 文献详细

《心血管病学》

氯吡格雷联合阿托伐他汀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43例临床观察

发表时间:2010-10-27  浏览次数:392次

  作者:陈永东,施德毅,周鱼,孙爱梅,曾其毅,徐永红,吴昌儒 作者单位:广西防城港市第一人民医院心内科,广西防城港538021

  【摘要】 目的 观察氯吡格雷联合阿托伐他汀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UAP)患者的效果及不良反应。方法 将85例UAP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43例和对照组42例,随访3个月,观察两组患者的临床症状、血脂、心电图及心肌梗死的情况。结果 治疗组有效率为97.67%,对照组有效率为80.95%,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治疗组治疗后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明显下降,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明显升高(P均<0.01),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高度显著性(P均<0.01)。结论 氯吡格雷联合阿托伐他汀治疗UAP效果确切,降脂效果显著。

  【关键词】 心绞痛,不稳定型;氯吡格雷;阿托伐他汀

  不稳定型心绞痛(UAP)是介于劳累性稳定型心绞痛与急性心肌梗死和猝死之间的临床表现,其继发于冠状动脉阻塞的急性加重,后者是由于粥样瘤表面的纤维斑块破裂,结果出现血小板黏附血栓形成,导致血管不完全闭塞。由于UAP具有独特的病理生理机制及临床预后,如果不能恰当及时的治疗,患者可能发展为急性心肌梗死。我院应用氯吡格雷联合阿托伐他汀治疗UAP取得较好效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组85例UAP患者,均符合2000年中华医学会心血管病学分会、中华心血管病杂志编辑委员会所拟《不稳定性心绞痛诊断和治疗建议》[1]诊断标准。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43例,其中男28例,女15例,年龄(61.3±6.2)岁;对照组42例,其中男30例,女12例,年龄(62.5±8.3)岁。两组在年龄、性别、高血压等并发症、血脂水平、吸烟史、心功能等方面差异均无显著性。

  1.2 治疗方法

  两组均常规应用硝酸酯类及β-受体阻滞剂、阿司匹林等,治疗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氯吡格雷口服,首次300mg,以后75mg,每日1次,连用14日;阿托伐他汀20mg,每晚1次,疗程3个月。

  1.3 观察指标

  用药前后心绞痛发作频率、疼痛持续时间、心电图、肝肾功能、血小板、凝血酶原时间、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等临床指标的变化,观察皮肤黏膜和内脏出血情况及其他不良反应。

  1.4 疗效判定标准

  显效:心绞痛症状未再发作或发作次数减少≥75%,心电图恢复正常。有效:心绞痛发作次数减少>50%,但<75%,心电图ST段改善≥50%或T波恢复正常。无效:心绞痛发作次数减少≤50%,心电图无改善。

  1.5 统计学处理

  全部数据采用华西医科大学医学统计软件包PEMS 3.1 for Windows进行统计处理,计数资料比较采用χ2检验,计量资料用(±s)表示,采用t检验。

  2 结果

  2.1 临床疗效

  治疗组有效率为97.67%,对照组有效率为80.95%,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见表1。表1 两组患者治疗3个月后疗效比较 (略)

  2.2 血脂变化

  治疗组治疗后TG、TC、LDL降低,HDL-C升高,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高度显著性(P均<0.01),两组治疗后血脂各项指标比较差异有高度显著性(P均<0.01),见表2。表2 两组治疗前后血脂的变化 (略)

  2.3 并发症

  治疗组发生急性心肌梗死0例,对照组发生急性心肌梗死4例。治疗组的急性心肌梗死发生率低于对照组,但两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χ2=2.44,P>0.05)。

  2.4 不良反应

  治疗组出血2例,其中皮下出血1例,尿道出血1例;对照组2例均为皮下出血。两组未见药物过敏及严重出血、血小板减少现象。

  3 讨论

  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破裂、诱发急性血栓形成是UAP的主要病理基础[2],即冠状动脉腔内有不稳定的粥样斑块继发病理改变,如活动性炎症、斑块内出血、内皮脱落或功能不良、斑块纤维帽出现裂隙[3],内皮下胶原组织暴露,血小板在局部激活、聚集,同时组织因子释放,触发凝血过程[4],导致血管不完全闭塞,其血栓成分以血小板为主,有效抗血小板、抗凝及调脂稳定斑块治疗对控制、防止病变进展有重要意义。

  氯吡格雷是新型的第二代血小板聚集抑制剂,选择性地抑制二磷酸腺苷(ADP)与它的血小板受体的结合及继发的ADP介导的糖蛋白GPⅡb/Ⅲa复合物的活化,因此可抑制血小板聚集。除ADP外,氯吡格雷还能阻断其它激动剂通过释放ADP引起血小板活性的增强,从而抑制其引起的血小板聚集。氯吡格雷通过不可逆地修饰血小板ADP受体起作用,而且副作用小,口服给药起效快,从第一天开始明显抑制 ADP 诱导的血小板聚集。

  阿托伐他汀为HMG-CoA还原酶选择性抑制剂,通过抑制HMG-CoA还原酶和TC在肝脏的生物合成而降低血浆胆固醇和脂蛋白水平,并能通过增加肝细胞表面低密度脂蛋白(LDL)受体数目而增加LDL的摄取和分解代谢,且能减少LDL的生成和其颗粒数,不同程度地提高HDL-C的水平。同时,他汀类药物非降脂作用目前受到越来越多人的注意,它包括抗炎、抗氧化、改善内皮功能、促进血管再生、稳定粥样斑块、抑制免疫反应[5]。

  本研究显示,氯吡格雷联合阿托伐他汀治疗UAP的治疗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治疗组TC、TG、LDL-C明显下降,HDL-C明显升高(P均<0.01),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高度显著性(P均<0.01),提示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氯吡格雷及阿托伐他汀治疗UAP,抗血栓和稳定冠脉粥样斑块方面可有协同作用,能明显提高UAP治疗有效率,减少心脏不良事件的发生。

  【参考文献】

  [1]中华医学会心血管病学分会.不稳定性心绞痛诊断和治疗建议[J].中华心血管病杂志,2000,28(6):409-412.

  [2]茹雪.急性冠脉综合征早期他汀类药物的应用价值[J].心血管病学进展,2004,25(2):96-100.

  [3]Aghavi M, Libby P, Falk E, et al. From vulnerable plaque to vulnerable patient:a call for new definitions and risk assessment strategies:part I [J]. Circulation,2003,108(14):1664-1672.

  [4]马承恩,王可富,徐冬玲,等.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血液凝固性加强[J].中国动脉硬化杂志,2006,14(5):438-440.

  [5]张玉蓉,吕卓人.调脂治疗理念转变的思考[J].中华心血管病杂志,2006,34(8):760-761.

医思倍微信
医思倍移动端
医思倍小程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