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文献频道 > 临床内科学 > 文献详细

《内科学其他学科》

截瘫病人泌尿系统感染的观察及护理

发表时间:2011-06-27  浏览次数:702次

  作者:王金林 作者单位:030053,山西焦煤西山煤电职工总医院。

  【关键词】 截瘫;神经源性膀胱;泌尿系感染;护理

  截瘫是由于直接操作(如火器、刀刺伤等)和间接操作(脊椎骨折、脱位等)脊髓所致。脊柱操作可影响到肌肉逐渐萎缩、丧失有关的感觉和知觉、某些器官功能受损(如膀胱失控等)或失去某些活动能力等[1],严重的有生命危险。我科28例截瘫病人均属外伤所致,并均伴有不同程度的膀胱失控合并尿路感染,所以临床观察与护理尤为重要。

  1 临床资料

  28例病人均为男性,年龄37岁~67岁;高位截瘫2例,截瘫并外伤性尿道断裂6例,其余20例病人合并前列腺增生症且有不同程度的心、脑、肾功能损害;21例病人反复接受清洁导尿;2例病人为前列腺电汽化手术,术前临时性膀胱造瘘,7例病人永久性膀胱造瘘;28例病人均有过不同程度的尿路感染;其中单侧肾盂积水病人9例,双侧肾盂积水病人3例,慢性肾功能不全病人2例,右侧肾切除病人1例,慢性肾盂肾炎1例。

  2 感染因素

  我国截瘫病人泌尿系感染的发生率很高,是脊髓损伤(SCI)后期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尤其反复的泌尿系感染,可致肾衰竭而危及病人生命。截瘫病人发生泌尿系感染的因素如下:脊髓完全性损伤后,病人均出现尿潴留,使用留置导尿管持续膀胱引流达1周时,泌尿系感染几乎是不可避免的;截瘫后由于膀胱内残余尿的增多,可导致细菌繁殖生长,造成感染;由于神经功能的损害,膀胱无力排空尿液,导致膀胱过度充盈,可以造成膀胱壁和尿道壁的血液供应减少,膀胱内膜对细菌侵袭的抵抗力降低,造成感染;膀胱造瘘术后,膀胱与外界相通,可以造成感染;反复清洁导尿过程无菌操作技术不严格导致感染;膀胱造瘘术后,造瘘口敷料的更换与膀胱留置尿管的更换过程中,无菌操作技术不严格导致感染。

  3 护理问题

  通过对28例截瘫病人的临床护理,着重对截瘫病人泌尿系感染这一并发症进行分析讨论。依照护理程序为病人进行了系统的临床护理。根据对每位病人生理、心理身体状况及社会状况,提出如下护理问题:潜在并发症如心、肺、脑、肾功能衰竭;自护能力差,与病人活动受限、生活自理能力差有关;心理障碍,如自卑,因病程长,担心被家庭成员或其他社会关系厌烦,怕被拖累而遭遗弃有关;有造瘘口感染及尿路逆行感染的危险,与长期留置膀胱造瘘管及反复持续性留置导尿有关。

  4 护理

  4.1 病情观察

  按时为病人测量体温、脉搏、呼吸、血压各项生命体征。备好常用的急救药品器材。严格按照护理工作制度及护理级别巡视病房,密切观察病人病情。定时为病人更换舒适体位,扣胸、叩背以协助痰液的咳出,蒸汽吸入或超声雾化吸入,预防呼吸系统并发症,保持呼吸道通畅,保持肺功能良好。保证病人有陪护陪伴并教会陪护及病人有关心、肺、脑、肾衰竭发生的先兆表现,及时发现,紧急施救。及时进行心、肺、脑、肾功能症状的对症治疗,定期监测并复查各项生化指标,定期进行心电图、B型超声波等仪器的辅助检查,了解各脏器功能。

  4.2 基础护理

  鼓励病人做力所能及的事情并指导陪护者协助病人进行生活自理。如坚持每日晨间护理,保护床单清洁、干燥。为病人提供工具,鼓励并协助病人自行做生活护理,如定期剪指甲、理发等,按时更换体位,防止局部受压过久。进食富含蛋白质及胶质纤维的食物,增加皮肤营养及弹性,预防压疮。补充高热量、高蛋白食物,增强身体抵抗力,更换合理卧位,预防体位性低血压的发生[2]。多饮水及时并尽可能排空尿液,并正常合理倾倒尿袋中尿液,防止尿液反流,防止泌尿系感染。保持居住环境清洁、湿润、温度适宜,每日开窗通风2次,要求病人少吸烟,防止呼吸道感染;鼓励病人下床进行户外活动,并尽可能保证病人一人一居室,防止交叉感染,进行护理治疗时,必须使用一次性医疗物品,严格无菌技术操作;生活用品要做到餐具及洗漱用具一人一套,定期对病人生活用品进行清洁、消毒,防止交叉感染;对已有或疑似传染性疾病的,应尽早送往相关科室进行治疗,防止交叉感染,截瘫早期每天应大幅度活动,注意充分伸直和外伸展,后期保持髋关节伸直和外展位,防止膝关节发生屈曲及踝关节发生趾曲畸形。胃肠道功能障碍者,宜进食高热量、高蛋白、高纤维食物,多饮水,少食牛奶、甜食等产气食物,保持大便通畅,做好大便失禁的护理。

  4.3 心理护理

  做好病人的心理护理,并做好其陪护以及其他社会关系的思想工作。多一点时间同病人谈心、交流,了解病人家庭情况,尽可能地为病人排忧解难。鼓励病人多一些爱好,如看书、听广播等,并配合病人进行一些娱乐活动,如跳棋、扑克及唱歌等。气候适宜的时候,可用轮椅推着病人进行户外活动,如晒太阳、散步等。

  4.4 持续性留置导尿病人的护理

  对于持续性留置导尿的病人,选择导尿管的粗细应正确,应在处置室或用屏风遮挡的环境中严格无菌技术操作,完成导尿。鼓励病人多饮水,按时排尿,但对于合并肾功能不良、尿少、尿闭、高血压、青光眼的病人不可多饮水,按医嘱准确记录尿量、尿的颜色,严密观察尿液清晰度,必要时测尿比重。采用各种方法进行膀胱训练,设法刺激排尿反射的功能发点,如叩击耻骨上区,摩擦大腿内侧,牵拉阴毛,挤压阴茎头部等,以期待促使出现自发性排尿反射,提高膀胱内膜的抗炎能力。定时更换体位,必要时增加腹压,尽可能排尽膀胱内尿液。每周复查尿常规1次,根据尿检结果确定治疗方案[3]。

  4.5 膀胱造瘘病人的护理

  保持膀胱造瘘管的通畅和造瘘口敷料的清洁干燥。保持造瘘口与造瘘管型号的吻合,预防导尿管过细致使尿液外漏或导尿管过粗而撕伤造瘘口。夏季应每日更换造瘘口敷料,其他季节宜每周更换两次。 更换敷料时要清洁消毒造瘘的皮肤,保持相对的无菌状态,严密观察造瘘口皮肤情况,若有分泌物,因观察其量、颜色及性状、气味,必要时做细菌培养,局部或周身使用敏感抗生素。每周更换2次引流袋(真菌感染者应每日更换尿袋),如有污染,随时更换。每月更换1次造瘘管,选择在处置室或相对无菌的环境下进行操作,严格无菌技术操作程序来完成,指导病人尿袋下口放尿,尿袋不可高于造瘘口。更换尿袋时应先放尿后换袋,防止尿液逆流而造成逆行感染。可用别针将尿袋固定在衣裤上,外出时可将尿袋装于专用布袋中,悬挂高度以不高过造瘘口为宜,鼓励病人多饮水,按医嘱记录尿液的颜色、清晰度、尿量,必要时测尿比重。每月更换造瘘管以后要复查1次尿常规,并根据尿检结果给予尿培养,选择敏感的抗生素。协助病人进行力所能及的体育锻炼,提高机体的抗病能力。

  5 小结

  截瘫病人没有合并青光眼、高血压时,可适当多饮水,以达到自动冲洗膀胱之目的,减少泌尿系感染的机会;泌尿系感染后,做尿培养及药敏试验,以确定正确使用抗生素,同时可进行膀胱内灌药,疗效很好;对于有膀胱造瘘的病人,换管时要严格执行无菌技术操作及操作规程,避免引起病人不适及尿路感染;指导截瘫病人进行康复功能训练,如举杠铃、拉力器训练等,以增强体质,减少并发症的发生;做好截瘫病人健康教育及心理护理。

  【参考文献】

  [1]吴阶平.泌尿外科学[M].济南:山东科学技术出版社,1993:837.

  [2]王霞.40例截瘫病人的康复护理[J].护理研究,2008,22(6C):16411642.

  [3]任志兰,王晓凝.胸椎结核合并截瘫病人的护理[J].护理研究,2009,23(6C):16521653.

医思倍微信
医思倍移动端
医思倍小程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