棓丙酯注射液治疗冠心病的临床对比研究
发表时间:2010-08-16 浏览次数:415次
作者:顾仕琼 程昌谷 作者单位:551400 贵州清镇,清镇市第一人民医院内科
【摘要】 目的 探讨棓丙酯注射液治疗冠心病的效果。方法 将128例冠心病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分别给予棓丙酯注射液和复方丹参注射液治疗,2周后对比疗效,并观察临床症状、心电图、血脂、血液流变学等指标。结果 治疗组在临床症状、心电图、血脂、血液流变学等指标方面均优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有显著性。结论 棓丙酯注射液治疗冠心病安全有效。
【关键词】 棓丙酯注射液 复方丹参注射液 冠心病
冠心病是缺血性心血管疾病之一,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其发病率有逐年增高的趋势。我院自2005年3月开始运用棓丙酯注射液治疗此病,通过临床症状、心电图、血脂、血液流变学等指标检测,证实其作用发挥起效快,疗效确切。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所选病例为2005年3月~2007年12月我院门诊及住院冠心病患者128例,均符合1979年WHO冠心病诊断标准[1]。按就诊顺序随机分成两组:治疗组64例,其中男34例,女30例,平均年龄59.3±7.4岁,平均病程5.9±3.1年;对照组64例,其中男38例,女26例,平均年龄60.9±7.8岁,平均病程6.2±3.0年。两组性别、年龄、病程差异均无显著性(P>0.05),具有可比性。
1.2 治疗方法 治疗组用棓丙酯注射液120mg(每支60mg,海南豪创药业有限公司生产)加入5%葡萄糖液或生理盐水中静滴,每日1次,2周为1个疗程;对照组用复方丹参注射液250ml(每瓶含丹参16g)静滴,每日1次,2周为1个疗程。两组其他辅助及对症治疗相同,两组均治疗14天后评定疗效,观察临床表现及实验室指标改善情况。
1.3 观察指标 用药前后对临床症状、心电图进行综合评分(参照1993年卫生部药政局《心血管系统药物临床研究指导原则》),并监测血脂、血液流变学及肝肾功能等指标。
1.4 统计学处理 临床疗效、心电图疗效采用Ridit分析,计量资料采用配对t检验。
2 结果
2.1 两组症状疗效比较 治疗组:显效35例(54.7%),有效28例(43.7%),无效1例(1.6%),总有效率98.4%;对照组:显效10例(15.6%),有效32例(50.0%),无效22例(34.4%),总有效率65.6%。两组疗效比较,P<0.01。
2.2 两组心电图比较 治疗组:显效17例(26.6%),有效33例(51.5%),无效14例(21.9%),总有效率78.1%;对照组:显效6例(9.4%),有效25例(39.0%),无效33例(51.6%),总有效率48.4%。两组比较,P<0.05。疗效标准评定参照1979年中西医结合治疗冠心病心绞痛及心律失常座谈会冠心病心绞痛及心电图疗效评定标准。
2.3 两组血脂变化比较 两组血脂变化比较见表1。 表1 两组血脂变化比较 注:与治疗前相比,*P<0.05,**P<0.01;与对照组相比,△P<0.05
2.4 两组血液流变学比较 两组血液流变学比较 见表2表2 两组血液流变学比较注:与对照组相比,*P<0.05;与治疗前相比,△P<0.05,△△P<0.01
2.5 不良反应 两组治疗前后血尿常规、肝肾功能均无改变,未见不良反应发生。
3 讨论
棓丙酯注射液的主要成分是棓丙酯,化学名称为3,4,5-三羟基苯甲酸丙酯,具有明显的抑制血栓素A2(TXA2)合成,对抗花生四烯酸(AA)引起的血小板聚集,具有比阿司匹林(ASP)更强、更快的抗血小板聚集作用。能增强纤溶活性,促进血栓溶解;降低全血比粘度和血浆比粘度,加快红细胞电泳速度。能松弛血管平滑肌,扩张动脉,增加冠状动脉的血流量及提高耐低压缺氧能力[2]。本研究证实了其在改善冠心病的症状,降低血粘度,抑制血小板聚集,防止血栓形成方面疗效显著,作用较快,无毒副作用,是一种安全而有效的药物。
【参考文献】
1 国际心脏病学会和协会及世界卫生组织临床命名标准化联合专题组.缺血性心脏病的命名和诊断标准.中华心血管病杂志, 1981,9:75.
2 陈可冀,廖家祯,肖镇祥.心脑血管疾病研究.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88,3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