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文献频道 > 临床内科学 > 文献详细

《心血管病学》

冠心病患者血清尿酸和胆红素的变化

发表时间:2010-08-10  浏览次数:451次

  作者:王涛 作者单位:锦西炼油化工总厂职工医院心内科,辽宁省葫芦岛 125001

  【摘要】 目的:探讨血清尿酸和胆红素在冠心病患者中的变化和意义。 方法:选择60例冠心病患者(冠心病组),48例健康体检者(对照组),分别测定血清尿酸和胆红素水平。 结果:冠心病组血尿酸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总胆红素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其余组别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冠心病组间接胆红素低于对照组(P<0.05),直接胆红素水平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血清尿酸和胆红素与冠心病有明显相关性。

  【关键词】 冠心病;尿酸;胆红素

  冠心病(Coronary heart disease,CHD)是一种在人群中发病率相当高的疾病,动脉硬化是其主要的病理变化。除流行病学研究已公认的常见冠心病的危险因素(吸烟、高血压、高血脂以及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等)之外,1951年Gertler等首次提出尿酸与冠心病之间可能存在复杂的相互作用[1]。本文旨在探讨在冠心病患者中血清尿酸和胆红素的变化及意义。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连续入选2005年3月至2006年3月间入院的冠心病患者60例,冠心病诊断按WHO诊断标准[2]。排除原发性/继发性痛风、心力衰竭、肾功能异常、肝胆疾病、重度肥胖、严重高血压、长期服用利尿剂、血液病及恶性肿瘤等病人。同期选择健康体检者48例作为对照组。冠心病组60例,包括急性心肌梗死14例,占23.3%;不稳定型心绞痛29例,占48.3%;稳定型心绞痛17例,占28.3%;其中男41例,占68.3%;女19例,占31.7%;平均年龄63.0岁。对照组48例,其中男32例,占66.7%;女16例,占33.3%;平均年龄56.5岁。两组之间年龄、性别构成比以及合并高血压病、糖尿病、高血脂方面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表1 两组一般资料对比(略)

  1.2 方法

  入选人群空腹12h晨起抽静脉血5mL,采用全自动生化分析仪尿酸酶法测定血清尿酸浓度,重氮法测定血胆红素水平。

  1.3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0.0软件包进行统计学分析,计量数据以均数±标准差(x±s)表示,两组间均数比较采用方差分析,组间两两比较采用q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冠心病组血尿酸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总胆红素冠心病组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冠心病组间接胆红素低于对照组(P<0.05),直接胆红素水平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表2 冠心病组和对照组血尿酸和胆红素水平比较(略)

  3 讨论

  尿酸为黄嘌呤氧化酶、黄嘌呤脱氢酶降解嘌呤的代谢产物,尿酸升高可因生成增多、排除减少所致。尿酸中约有75%经肾脏排泄,25%经消化道排泄。流行病学研究表明,随着血清尿酸水平增加,致死性和非致死性心脏事件发生率增高[3]。尿酸参与动脉粥样硬化的形成和导致心血管疾病可能通过以下机制:(1)尿酸激活血小板,使5-羟色胺、ADP等血管活性物质释放增多,破坏内皮细胞而加速脂质沉积,同时升高的尿酸水平促进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的氧化和脂质过氧化。(2)尿酸水平升高使氧自由基生成增多,并参与炎症反应,后者在动脉粥样硬化形成过程中血管内血栓形成起关键作用[4]。(3)升高的尿酸促进血小板的聚集,参与体内炎症反应,促进冠状动脉内血栓形成。(4)尿酸在血液中的物理溶解度很低,高尿酸血症时尿酸结晶,容易析出沉积于血管壁,直接损伤血管内膜,继而激活血小板和凝血过程,促进血栓形成[5]。本研究中,冠心病组患者血清尿酸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提示高尿酸血症与冠心病密切相关。NHANESⅢ研究结果显示,血尿酸>357μmol/L是冠心病的独立危险因素[1]。在冠心病患者特别是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由于斑块破裂后引起血小板聚集及血栓形成,加重了心肌缺血、缺氧,使心肌能量代谢障碍,ATP分解增加而产生过多的嘌呤代谢产物,使尿酸水平升高;同时,黄嘌呤氧化酶主要由血管内皮细胞产生,在缺血缺氧情况下,其活性上调,尿酸合成也相应增加;另外,冠心病患者常伴有交感神经-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激活,血管紧张素通过直接影响肾小管分泌和(或)血流动力学变化减少其清除。而增加的血尿酸水平进一步加重了冠心病患者的临床过程。近年来研究表明,循环中的低密度脂蛋白(LDL)的氧化修饰及其在动脉壁的沉积与动脉粥样硬化密切相关。氧化型低密度脂蛋白(ox-LDL)可损伤血管内皮细胞,导致血管内皮细胞坏死脱落,内皮保护屏障遭到破坏,使血中单核细胞和LDL易进入内皮下层,内皮下的单核细胞分化为巨噬细胞,摄取大量经化学修饰的LDL而成为泡沫细胞,最终形成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同时,ox-LDL还可刺激表达和分泌组织因子,促进脂肪斑块转变为纤维斑块。另外,ox-LDL对动脉粥样硬化病变中血管舒缩功能也有影响。并且,存在于内皮下的ox-LDL对单核细胞的趋动作用,最终形成恶性循环。胆红素是一种四吡咯色素,它主要来源于血红蛋白的降解,也有一部分来源于骨髓、脾脏的网状内皮细胞。近年来的研究发现,胆红素是一种天然的内源性抗氧化剂,它具有抗氧化、抗脂质过氧化、保护细胞免受损伤以及增强维生素C和E的抗氧化作用等重要生理功能。文献认为,胆红素降低与冠心病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6]。1987年Stocker等体外试验表明,随着氧的浓度从正常空气中20%下降到生理相关浓度2%,胆红素抗氧化作用增强,且在2%氧浓度时,胆红素阻止氧化作用比维生素E更强,而后者在心血管系统中抗氧化作用已被公认。胆红素的抗氧化性不仅存在于循环系统中,而且存在于血管外的细胞间隙和肠道,白蛋白结合胆红素穿过血管壁,减轻巨噬细胞产生的氧自由基造成的损伤,组织器官中氧自由基的清除也可通过这一途径,因此,胆红素可阻止动脉壁内皮下间隙的氧化修饰,起着积极的抗氧化作用。Kazumobu等研究发现,ox-LDL的产生可诱导血红素氧化酶(HO)的活性,此酶是促进胆红素形成的限速酶,而胆红素产生后即可发挥抗氧化作用;HO还能提高一氧化碳的浓度,进而调节血管的舒缩、血小板聚集及血管平滑肌的增生;此外,胆红素还可能通过增加胆固醇的溶解,促进胆固醇从胆汁中排出,抑制体内补体激活与瀑布反应,从而保护组织细胞免遭补体活化介导的炎性损伤,阻止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吸烟可产生大量氧化物[7,8],吸烟者胆红素显著低于不吸烟者,研究发现,吸烟增加机体的氧化应激反应而消耗了胆红素,支持胆红素的抗氧化作用。本研究表明,冠心病组患者血清总胆红素显著低于对照组,间接胆红素低于对照组,直接胆红素两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Schwertener等[9]对877例美国男性飞行员的流行病学调查首次发现血清胆红素下降50%,发生冠状动脉病变的危险则增加47%,无论做单因素分析或多因素分析,血清总胆红素浓度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程度呈显著负相关。彭定凤等[10]研究发现血清总胆红素水平与冠心病的发病呈明显相关,并且冠状动脉病变程度与血清胆红素水平亦呈明显的负相关。

  综上所述,血清尿酸的升高和胆红素的降低可能参与了冠心病的发病过程,对上述因素进行早期干预,有可能预防心血管事件的发生。

医思倍微信
医思倍移动端
医思倍小程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