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文献频道 > 临床内科学 > 文献详细

《心血管病学》

老年高血压病与血浆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的关系

发表时间:2010-07-23  浏览次数:424次

  作者:辛俊 作者单位:兰州军区乌鲁木齐总医院干部病房,新疆 乌鲁木齐 830000

  【关键词】 老年;高血压病;血浆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

  高血压确切的病因和发病机理目前尚未完全明了,已知体内多种血管活性物质与高血压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RAAS)激活可使血压升高,参与高血压的发病。老年高血压的发病机制与青年人不同,主要是由于动脉弹性减退所导致。本文着重探讨高血压病的发生发展与RAAS激活的关系。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 选择住院确诊的高血压病人231例,经相关检查后排除继发性高血压。按年龄分为两组,非老年组<60岁162例,平均年龄(42.60±1.40)岁;老年组≥60岁69例,平均年龄(64.10±8.95)岁。

  1.2 方法 所有研究对象测定卧位血压,参照《2005年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的高血压诊断标准。卧床休息8 h以上,次晨空腹卧位及起床活动2 h后立位分别取静脉血,采用放射免疫法测定卧位、立位醛固酮(PAC)浓度,立位肾素活性(PRA)及血管紧张素Ⅱ(AngⅡ)浓度。

  1.3 统计学方法 采用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处理,数据采用x±s表示,进行t检验。

  2 结果

  2.1 两组EH患者血浆PRA、AngⅡ及PAC浓度的比较 见表1。老年组血浆PRA明显低于非老年组(P<0.05),其他指标均无差别(P>0.05)。

  表1 老年组与非老年组EH患者PRA、AngⅡ及PAC的比较(略)

  2.2 两组EH患者一般资料比较 老年组EH患者SBP高于非老年组(P<0.05),DBP低于非老年组,但差别不大(P>0.05)。

  表2 老年组与非老年组EH患者一般资料比较(略)

  3 讨论

  RAAS是一类重要的生物活性物质,广泛存在于多种组织。RAAS在生理情况下对血压调控、水盐代谢起着重要作用,而在病理情况下,特别是组织中RAAS增加可以通过收缩小动脉、增加交感神经活性、钠水潴留等机制使血压升高,是参与EH并使之持续的重要机制。

  有研究发现血浆PRA和醛固酮水平可能显著影响着血压的昼夜节律模式〔1,2〕,并与靶器官损害有密切关系〔3〕。本文的研究发现老年EH患者血浆PRA明显低于非老年组,而AngⅡ、PAC未表现出差别,说明老年EH与RAAS的激活无关。

  EH患病率随着年龄增长而增加,血压水平也逐渐增高,尤其是收缩压。本文的资料显示老年组EH患者以收缩压升高为主,表现为单纯收缩期高血压,且SBP高于非老年组、DBP低于非老年组,但差别不大。Framingham 心脏研究〔4〕发现SBP 随年龄增加而逐渐上升,DBP 在早期上升,50~60 岁处于一个相对平台期,之后呈下降趋势;随着年龄增长,血管发生重塑,中层增厚、纤维化,管壁顺应性下降,导致年龄依赖性收缩压增高、脉压增大或老年收缩期高血压;中小动脉肌层增厚、管腔变窄、壁腔比值增大,这一病理改变是最终导致老年人血压持续升高的主要原因。

  流行病学资料显示,单纯收缩压的升高也是心血管病致死的重要危险因素。血管硬化所致的相对的高SBP 可直接增大收缩期心室负荷,这将促成心室肥厚、心力衰竭,并增大心肌氧耗量;而相对的低DBP 则降低冠脉供血,尤其当存在心肌肥厚时。此外,高脉压时切应力的变化亦可使斑块纤维帽的张力增大,使斑块易于破裂,诱导斑块的不稳定化〔5〕。可见,积极控制血压有助于减少心血管病并发症。由于老年人高血压患者大多为低肾素活性,高容量型,对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不敏感,常常选用钙拮抗剂、利尿剂。老年人高血压患者又常有多脏器损害,在左室肥厚、心衰、合并糖尿病及蛋白尿时,可选用ACE抑制剂治疗。

  【参考文献】

  1 Lemmer B,Witte K,Schanzer A,et al.Circadian rhythms in the renin-angiotensin system and adrenal steroids may contribute to the inverse blood pressure rhythm in hypertensive TGR (mREN-2) 27 rats〔J〕.Chronobiol Int,2000;17(5):645-58.

  2 刘 梅,郭艺芳.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对血压昼夜节律的影响〔J〕.心血管病学进展,2006;27(4):499-501.

  3 Giles TD.Factors affecting circadian variability〔J〕.Blood Pressure Monitoring,2000;5(suppl1):S3-7.

  4 Franklin SS,Gustin W,Wong ND,et al.Hemodynamic patterns of age-related changes in blood pressure.The Framingham study〔J〕.Circulation,1997;96:308-15.

  5 张大鹏,杨新春,路方红.脉压研究的现状〔J〕.高血压杂志,2006;14 (1):15-8.

医思倍微信
医思倍移动端
医思倍小程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