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文献频道 > 临床内科学 > 文献详细

《心血管病学》

替米沙坦治疗原发性高血压的疗效观察

发表时间:2010-06-17  浏览次数:427次

  作者:尹丽俊 作者单位:(金坛市城东医院内科,江苏金坛213200)

  【摘要】 目的 观察替米沙坦治疗原发性高血压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选择原发性高血压患者78例,随机分为治疗组(替米沙坦组)39例,替米沙坦40~80 mg/d;对照组(非洛地平组)39例,非洛地平2.5~7.5 mg/d,治疗12周。结果 替米沙坦组降压总有效率89.74%,谷/峰(T/P)比值:收缩压(SBP)0.87,舒张压(DBP)0.88;非洛地平组降压总有效率87.17%,T/P比值:SBP T/P比值为0.84,DBP T/P比值为0.85。动态血压(ABPM)监测中的24 h SBP和24 h DBP治疗后降压值,2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与治疗前相比均降低(P<0.05)。结论 替米沙坦能安全、平稳地治疗原发性高血压。

  【关键词】 原发性高血压;替米沙坦; 非洛地平;谷/峰比值

  世界卫生组织及国际高血压协会的高血压治疗指南提倡每日1次的长效药物,其优点在于:方便患者服药,改善治疗的依从性,减少血压波动,更好减少心血管危险及靶器官损害[1]。因此24 h平稳降压,减少高血压所至的靶器官损害和心脑血管危险是人们追求的目标。替米沙坦是一种高效选择性的AT1受体拮抗剂,能有效阻断血管紧张素Ⅱ结合AT1受体后的生物学作用,且半衰期长,口服1次能有效平稳降压[2]。本文观察了替米沙坦对原发性高血压患者的疗效和安全性,现报道如下。

  1 资料和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我科收治的78例原发性高血压患者,男37例,女41例,平均(71±13.5)岁。所有病例均符合1999年世界卫生组织和国际高血压协会高血压诊断标准[2]。随机分为治疗组(替米沙坦组)39例,男12例,女27例;对照组(非洛地平组)39例,男25例,女14例。2组性别、年龄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按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标准测量坐位血压,测血压3次,取平均值,随机开放对照实验。动态血压按常规测定左上臂血压,并计算两种药物的降压谷/峰(T/P)比值。1周导入期,停用所有影响血压的药物1周。治疗组给予替米沙坦40~80 mg/d,对照组非洛地平2.5~7.5 mg/d。观察期间随访2次/周并监测血压和调查不良反应。导入期及第12周末分别检验尿常规、肝肾功能、血清电解质、血脂及心电图。疗效评定标准:疗效按文献[3]评定。显效:舒张压下降≥10 mmHg(1 mmHg=0.133 kPa),并降至正常或下降≥20 mmHg。有效:舒张压下降虽未达到10 mmHg,但降至正常或下降10~19 mmHg。无效:未达到上述水平。

  1.3 统计学处理 计量资料以±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以P<0.05认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2.1 2组治疗前后血压的变化 2组患者服药12周后SBP、DBP与治疗前比较均明显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间治疗前、后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见表1。

  2.2 2组治疗前后动态血压(ABPM)的变化 2组治疗后24 h SBP、DBP均较其治疗前显著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2.3 2组治疗前后T/P比值的变化 根据文献[4]方法,测定2种药物T/P比值:替米沙坦组SBP的T/P比值为0.87,DBP的T/P比值为0.88,非洛地平组则分别为0.84和0.85,2组间比较,SBP和DBP的T/P比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2.4 2组治疗12周后疗效比较 替米沙坦组有效35例,有效率89.74%,非洛地平组有效34例,有效率87.17%,2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治疗前后患者的尿常规、肝肾功能、血清电解质、血脂及心电图无明显差异。

  2.5 不良反应 替米沙坦组1例皮肤过敏反应,1例背部轻度肌肉酸疼,均未停药,后好转。非洛地平组3例踝部水肿。治疗期间2组均未出现严重肝肾功能异常病例,对患者心律均无严重影响。表1 2组药物治疗前后血压的变化表2 2组治疗前后ABPM的变化 (n=39,mmHg)与治疗前比较:*P<0.05

  3 讨 论

  替米沙坦是一个非肽类血管紧张素Ⅱ(AngⅡ)受体拮抗剂,通过在AT1受体水平特异阻断血管紧张素系统而同时阻断了由经典途径(肾素,ACE)及非经典途径产生的AngⅡ的作用,降压效果更好,对其他激素无影响,而且清除半衰期为24 h,决定了它有较持久的降压疗效[5]。因不影响缓激肽和P物质的降解灭活,因而咳嗽及血管神经性水肿的发生小于ACEI。通过对照观察,原发性高血压患者1次/d替米沙坦40~80 mg或非洛地平2.5~7.5 mg/d均有明显降压疗效,两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有效率相似,降压幅度相仿。替米沙坦组SBP的T/P比值为0.87,DBP的T/P为0.88,均大于0.50,适合每天1次给药。替米沙坦和非洛地平对原发性高血压均有较好的降压疗效,且前者的耐受性好,不良反应更低,能安全、平稳、有效地治疗原发性高血压。

  【参考文献】

  [1] 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修订委员会.2004年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实用本)[J].中华心血管病杂志,2004,32(12): 1060-1064.

  [2] Neutel JM.Ambulatory blood pressure monitoring to assess the comparative efficacy and duration of action of a novel new angiotensin II receptor blocker--telmisartan [J]. Blood Press Suppl,2001,1:27-32.

  [3] 林金秀,吴可贵.1999年世界卫生组织/国际高血压联盟关于高血压治疗指南[J].高血压杂志,1999,7(2):97-100.

  [4] 刘国仗,胡大一,陶萍,等.心血管药物临床试验评价方法的建议[J].中华心血管病杂志,1998,26(1):5-11.

  [5] Burnier M, Maillard M.The comparative pharmacology of angiotensin II receptor antagonists [J]. Blood Press Suppl,2001,1:6-11.

医思倍微信
医思倍移动端
医思倍小程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