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文献频道 > 临床内科学 > 文献详细

《心血管病学》

心力衰竭患者洋地黄中毒先兆观察

发表时间:2010-04-29  浏览次数:467次

  作者:刘彦娟

  【关键词】 衰竭

  洋地黄类药至今仍是治疗心力衰竭最常见的药物。但洋地黄有效治疗量和中毒量接近,安全范围窄,易造成中毒。所以,洋地黄中毒的及时发现至关重要。我科自2004年6~12月收治的50例心力衰竭患者应用洋地黄,就有6例出现中毒现象。通过严密观察及时发现并处理,没有造成死亡病例。现作如下分析。

  1 临床资料

  本组患者共50例,男28例,女22例,年龄26~74岁,平均50岁。其中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20例,出现洋地黄中毒2例;慢性肺源性心脏病25例,中毒性3例;风

  湿性心脏病3例,中毒3例;风湿性心脏病3例,中毒1例,心肌病2例,无中毒者。应用地高辛口服剂量为0.125~0.25 mg/d,用药3~38天现洋地黄中毒,4例查血清地高辛浓度分别为1.6 mg/ml 1例,1.8 mg/ml 1例,2.5 mg/ml 2例。6例洋地黄中毒串者心电图提示频发室性早搏呈二联律3例,频发多源室早并形成阵发性室速,房颤并发房室传导阻滞,交界性加速性自主心律,房性心动过速呈2∶1传导各1例。同时有胃肠道反应3例,视物模糊1例。

  2 洋地黄中毒先兆观察

  2.1 心率的改变 洋地黄治疗心力衰竭症状得到控制后,心率由快速变慢或转至正常后,又出现心率增快或低于60次/min,则提示洋地黄中毒。前者是洋地黄中毒引起异位兴奋,产生房性心动过速;后者则是洋地黄对窦房结自律及窦房传导抑制作用出现窦缓,或对房室结的直接抑制作用引起房室传导阻滞。这种心率的改变情况在开始和没有中毒前患者往往无自觉症状,但通过对洋地黄服用者勤测心率、脉搏是可以早期发现的。

  2.2 节律的改变 观察患者时,听诊心律或测脉搏不规整,应考虑洋地黄中毒引起的心律失常。室早往往是最早发现的心律失常,如果患者原有室早,服洋地黄的室早增多了则提示洋地黄中毒。偶可见房早。如患者原是窦性心律,突然发生房颤,或原有房颤突然发生的心室率增快,应当考虑洋地黄中毒早期引起的房颤。另外,洋地黄中毒时发生非阵发性交界区心动过速,患者常无自觉症状,听诊心律和测脉搏都难以发现,应及时做心电图。

  2.3 心力衰竭症状加重 洋地黄治疗过程中,心衰一度控制而又突然恶化或缓慢加重,预示洋地黄毒性致心肌局灶性变性与坏死,使心肌收缩力减弱。

  2.4 食欲不振 食欲不振为洋地黄中毒所致胃肠道最早出现的症状,继续2~3天后可出现恶心、呕吐。食欲不振可以是洋地黄对胃肠道局部刺激作用,亦可以是洋地黄致心力衰竭加重的本身症状。它可能使电解质紊乱进一步恶化。

  2.5 视觉异常 洋地黄治疗中出现视物不清、复视、黄视、绿视或红视均为洋地黄中毒的特异性症状,多与胃肠道症状和心律失常同时发生。

  2.6 血清地高辛浓度的观察 血清地高辛浓度测定在临床上要结合临床表现进行洋地黄中毒与否的评价。因为中毒量与治疗量之间同样有一较大的重叠区,少数中毒者血清地高辛浓度不足2 mg/ml,而有些非中毒者血清地高辛浓度却超过治疗范围。考虑有洋地黄中毒者,可以跟踪检测。

  鉴于以上,对服用洋地黄的患者要勤测脉搏,听心率,给药前后均应观察并记录。对病程较长、病情重、一般情况差、懒言少语、平时不愿反映病情的患者要警惕。对使用大量利尿剂、尿量多的患者,要准确测量和记录质量,主动询问病情,定期查血清电解质与血清地高辛浓度,经常复查心电图,以便早期发现、早期处理洋地黄中毒症状。

  作者单位: 444300 湖北巴东,巴东县人民医院

医思倍微信
医思倍移动端
医思倍小程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