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久起搏器植入术并发锁骨下静脉急性血栓形成1例
发表时间:2010-04-09 浏览次数:447次
作者:李立昆 王居新 谷永江
作者单位: 102200 北京,北京昌平中医院心内科
【关键词】 起搏器
1 病历摘要
患者,男,67岁,因病态窦房结综合征行永久起搏器植入手术。术前一般情况良好。选择右锁骨下静脉入路。多次穿刺失败,送鞘过程不顺利。术后16h,起搏器工作正常,患者右上肢自肩以下明显肿胀,轻微疼痛,皮温略高。手术切口无渗出,囊袋无肿胀。穿刺部位无血管杂音。急查D-二聚体明显升高。考虑急性锁骨下静脉血栓形成,右上肢静脉回流受阻。予低分子肝素钙6000u皮下注射,1次/12h。口服肠溶阿司匹林300mg,每日1次。次日,右上肢肿胀开始消退,1周后,手术切口愈合良好,顺利拆线,右上肢肿胀完全消退,患者无不适症状。停用肝素,嘱继续口服抗凝剂6周。
2 讨论
在植入永久起搏器时,我们总会遇到一些并发症,如:(1)穿刺时发生气胸、血胸或血气胸,误穿锁骨下动脉,动静脉瘘等;(2)送鞘时可能发生气体栓塞,鞘管误送入动脉;(3)心肌穿孔、急性心包填塞、电极脱位、囊袋血肿等。至于静脉血栓的形成,多数是电极植入后对凝血状态产生影响所致。通常发生在电极植入数周后[1],也有人认为可以发生于电极导线植入后任何时间[2]。一些学者观察到植入永久起搏器的患者血液即使没有明显血栓形成,也是处于高凝状态。国外的随访数据:接受永久起搏器植入术的患者中,大约31%~50%的人有不同程度的静脉血栓。主要发生在锁骨下静脉、无名静脉-上腔静脉交界处、上腔静脉-右心房交界处。可以单处或多部位阻塞。临床表现为阻塞水平远端(如面部、颈部、四肢)的水肿、疼痛、静脉充盈等。静脉造影、血管超声及D-二聚体检查可以帮助诊断。而急性血栓形成不仅与血凝状态有关,手术过程中技术不熟练、动作粗暴等医源性损伤,导致局部凝血因子释放也是重要原因[3]。这一反应,我们在冠心病患者接受冠脉内支架置入术时也能见到,血管内膜受损后,急性血栓会在数小时,甚至数十分钟内出现在支架置入处。而静脉血栓形成后的潜在严重问题是肺动脉栓塞。有报道证实起搏器植入手术后早期,有15%的患者发生无症状的肺动脉栓塞。关于血栓的治疗可考虑使用肝素、溶栓及口服抗凝剂。对于腋静脉和锁骨下静脉的急性血栓,有人建议紧急肝素抗凝5~7天,或全身(或局部)溶栓治疗。口服抗凝剂治疗3~4个月[3]。
本例患者短时间内出现临床症状,表现为肩以下水平水肿,故考虑急性锁骨下静脉血栓。另外,术中穿刺的医生操作技术欠熟练,反复穿刺损伤血管,送鞘手法不够轻柔,加重了血管损伤,是导致血栓形成的一个原因。提醒我们,技术熟练,操作轻柔,是减少术中并发症的重要保证。
【参考文献】
1 Kusumoto FM,Goldschlager NF(编),郭继鸿,王斌(译).实用心脏起搏学.北京:北京大学医学出版社,2003,136-138.
2 陈新.临床心律失常学-电生理和治疗.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0,1765-1766.
3 C Diehm,J-R Allenberg,K Nimura-Eckert,FJ Veith(编),张小明(译).血管疾病彩色图谱.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3,253-2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