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原地区藏族老年人心房颤动100例临床分析
发表时间:2010-04-07 浏览次数:442次
作者:陈学军 樊学惠 作者单位: 857000 西藏日喀则,解放军第八医院 【关键词】 心房颤动
心房颤动是一种十分常见的心律失常,也是老年人心 血管疾病最常见的并发症之一。据统计,60岁以上人群 中,房颤发生率为1%,并随年龄而增加 [1] 。我院地处西藏 后藏地区,驻地海拔3950m,于1994~2004年期间共收治 藏族老年心房颤动患者100例,分析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在收治的100例藏族老年心房颤动患者 中,男72例,女28例,年龄 62~80岁,平均71岁。临床表 现有心慌、胸闷、气短和心绞痛等,心脏听诊心音绝对不规则、心音强弱不定和心室率快慢不一。心电图显示P波消 失,心房除极混乱,呈小而不规则的基线波动,以形态与振 幅均变化不定的f波为主。
1.2 房颤类型与诱因 经血脂、血糖、肝肾功能、心电图和 X线等检查后分类:器质性96例,占96.0%;功能性4例, 占4.0%;持续性92例,占92.0%;阵发性8例,占8.0%; 快速型44例,占44.0%;慢速型56例,占56.0%;器质性 与持续性均占绝大多数。在100例藏族老年心房颤动患者 中,冠心病52例,占52.0%;高原性心脏病39例,占 39.0%;高血压病4例,占4.0%;肺心病3例,占3.0%;预 激综合征1例,占1.0%;心肌病1例,占1.0%( 因西藏风 心病少见,故未做统计。)
2 讨论 2.1 房颤病因 本组病例绝大多数为器质性心脏病所致, 而特发性房颤仅占1.6%,低于文献报道的5%~6%。目 前冠心病与高原性心脏病是西藏高原地区藏族老年人房颤 的两大主要原因,共占91%,而其余病因仅占9%。由于人 口老龄化、后藏地区人民群众生活水平提高和饮食结构的 变化使血脂偏高、内分泌尤其是糖代谢紊乱而导致动脉粥 样硬化,使冠心病的发病率日渐增高;但老年阵发性房颤尚 不是诊断冠心病的唯一条件。另加之西藏偏远地区医疗不 发达,藏族群众自我保健意识不够,往往在病情很重时或者 到了晚期,才到医院就诊,常常在发现患有高原性心脏病 后,已经到了晚期而累及左心室,最终累及全心。
2.2 病理基础及特点 老年房颤患者除因心肌缺血所致 外,窦房结功能不全、心肌纤维化、心肌内淀粉样变、心肌慢 性缺氧及心房肌退行性病变等所致心房肌不应期不一致、 异位兴奋点增多、心房内发生多个折返激动也是引起房颤 的病理基础。近年来,西藏高原地区老年人病毒性心肌炎、 特发性心肌病发病率逐渐增多,心肌炎或心肌病均可引起 老年人房颤,且房颤发生后对心房肌细胞电生理产生明显 的影响,使房颤更易被诱发和变为持续性 [2] 。本组患者常 伴随器质性心脏病的临床表现,而孤立性房颤比较少见,且 具以下特点:(1)发作过程偏短,虽有反复阵发性发作,但 很少成持续性房颤;(2)发作期一般不伴有临床症状,心功 能基本正常,不妨碍日常活动,无栓塞并发症;(3)经长期 随访和多种检查找不到确切病因和器质性病变证据,预后 相对良好;(4)本组1例特发性心肌病引致房颤呈持续性, 这是由于心肌损害重、心房负荷增高和房腔扩大、心脏功能 差所致。按心室率分型,本组快速型房颤多见于高血压病、 肺心病;而慢速型房颤多见于冠心病患者和高原性心脏病 晚期患者。
2.3 与影像学检查的关系 (1)心电图f波大小:f波大小 常被用于房颤病因鉴别,Haim分类标准认为,>0.1mV为 大f,<0.1mV为小f。本组老年人进行了f波大小测定91 例,其中>0.1mV 38例,占41.8%;<0.1mV 53例,占58.2%; 冠心病52例中,大f波者18例,占34.6%;小f波 者34例,占65.4%,表明小f波多见于冠心病房颤。高原 性心脏病39例,大f波者21例,占53.8%;小f波者18例, 占46.2%;两者十分接近。(2)X线:本组资料分析表明, 主动脉增宽或伴左室增大,较有利于冠心病房颤的诊断,普 大型心影可多考虑特发性心肌病、病毒性心肌炎、心包疾病 或冠心病;而多次X线检查无阳性所见,经长期随访也未 见明显变化者,常提示为特发性房颤。
【参考文献】
1 陈灏珠,李宗明.内科学,第4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9, 162-163.
2 Dauod EG,Bogum F,Goyal R,et al.Effect of atrial fibrillation on at- rial refractoriness in humans.Circulation,1996,94:16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