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分子肝素钠治疗糖尿病肾病临床疗效评价
发表时间:2011-05-12 浏览次数:636次
作者:韩从华,龚时鹏
1.仙桃市第一人民医院,湖北 仙桃 434000;
2.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广东 广州 510515
【关键词】 糖尿病肾病;低分子肝素钠;药物治疗
[摘要] 糖尿病肾病是糖尿病的严重微血管病变,多见于糖尿病病史超过10年的患者,已成为导致终末期肾功能衰竭的主要原因之一,糖尿病肾病患者血液多呈高凝状态,高凝状态加重糖尿病肾病肾小球内凝血,血栓形成,导致慢性肾功衰进展加剧,我院自1999年起应用低分子肝素钠治疗高黏血症45例疗效显著,明显延缓了糖尿病肾病病程进展。
[关键词] 糖尿病肾病;低分子肝素钠;药物治疗
1 对象和方法
1.1 对象
90例糖尿病住院患者具备下列条件:符合1998年WHO咨询委员会临时性报告诊断标准;尿蛋白定性2次以上阳性,24 h尿蛋白定量>0.3 g~0.5 g,BUN<12 mmol/L,Cr<133 μmol/L;排除其他原因引起的蛋白尿和氮质血症,随机分两组,A组45例(男20例、女25例)年龄25岁~74岁,病程10 a~15 a,其中高血压25例,浮肿40例,大量蛋白尿>3.0 g/d 20例,B组45例(男18例、女27例)年龄23岁~79岁,病程8 a~16 a,其中高血压30例,浮肿25例,大量蛋白尿>3.0 g/d 30例。
1.2 血液流变学测定及正常值
测定全血比黏度,血浆比黏度,纤维蛋白原红细胞压积和血沉5项血流变学指标,另选45名健康人群为对照者(男20例,女25例),年龄20岁~65岁。测定血流变学正常值(±s)。
1.3 治疗方法
A组常规治疗糖尿病肾病(降糖、降尿蛋白、降脂)基础上加用低分子肝素钠注射液5 000 u,每12 h皮下注射一次,四周为一个疗程,治疗中监测凝血酶血时间不超过正常值的2倍,B组中除不加低分子肝素钠注射液外,余同A组。
1.4 近期疗效评定标准,血流变学4项以上指标明显改善为显效,3项指标改善为有效,3项以下指标改善为无效。
2 结果
2.1 疗效判断
应用低分子肝素钠注射液的A组(45例)显效28例,有效16例,无效1例,总有效率97.8%,B组(45例):显效5例,有效7例,无效33例,总有效率26.7%,A、B两组疗效比较差异有显著性(χ2=48.403,P<0.05),说明单用阿司匹林、潘生丁治疗DH高黏血症疗效较差。
2.2 血流流变学检查结果
A、B两组治疗前后血液流变学指标比较(±s),见表1。表1对照组与A、B两组治疗前后血流变学指标比较(略)
2.3 尿蛋白、肾功能和血清胆固醇变化(±s)
A组(45例)治疗前后比较:尿蛋白(g/24 h)分别为2.05±1.50与0.45±0.35,尿素氮(mmol/L)分别为9.75±2.40与5.20±2.30,血肌酐(μmol/L)分别160.00±52.30与85.00±30.05,血胆固醇(mmol/L)分别为7.05±3.00与3.05±1.30(以上各项P<0.001)。B组(45例)治疗前后上述指标比较分别为2.20±1.40与1.25±1.18;9.30±2.15与6.85±4.14;169.35±51.37与105.84±41.85;6.75±2.58与6.05±1.16(以上各项P<0.05)。AB两组比较经检验,上述各项指标P<0.001。
3 讨论
糖尿病肾病是糖尿病全身微血管病变之一,其微血管病变会导致微循环障碍,其中血流变学改变起着重要作用,该患者血液粘稠度增加会加重肾缺血失氧、增加肾小球微血栓形成、肾小球硬化加剧,肾小球基底膜中硫酸类肝素减少,也可能导致基底膜通透性增加,引起尿白蛋白排泄率增高,大量蛋白尿又会加重肾小球上皮细胞损伤。本组患者治疗前,全血比黏度,血浆比黏度,纤维蛋白原,红细胞压积和血沉指标较正常对照值明显升高(P<0.001),表明体内存在高凝血症,血液高粘和高凝关系密切,因此对糖尿病肾病患者,降糖抗凝治疗很有必要。低分子肝素由普通肝素通过解聚而成,它是一种糖胺聚糖,作为抗凝药物近年来在临床上逐渐得到了广泛应用,其抗凝抗补体、钠利尿作用已被广泛应用于肾小球疾病治疗,它能促进毛细血管基底膜阴离子重建,又能结合内皮细胞,具有高比例的抗因子Xa和抗因子Ⅱa活性,阻碍肾小球内血栓形成,此作用在肾小球内局部抗凝血以及阴离子修复、减少尿蛋白方面具有重要作用。通过本组实验观察,低分子肝素钠5 000 U,每12 h皮下注射1次,使凝血酶原时间保持在正常的2倍~3倍内,安全有效,45例患者疗效结束后无一人发生出血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