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接冠脉介入干预对老年急性冠脉综合征QT离散度的影响
发表时间:2009-06-25 浏览次数:691次
作者:缪京莉,侯晓平,刘波,陈蕾
作者单位:空军总医院干部病房,北京 100036 【关键词】 QT离散度;经皮冠状动脉介入;老年;冠心病
近年许多研究证实急性心肌梗死后出现QT离散度(QTd)延长是一种普遍现象,并且与恶性心律失常和心脏性猝死的发生密切相关〔1,2〕。成功直接冠脉介入干预(PCI)可重建冠脉血运,改善心肌灌注,使QTd缩短,进而减少室性心律失常及猝死。本文通过回顾性分析PCI前后QTd的变化,探讨PCI对老年急性冠脉综合征(ACS)患者QTd的影响。
1 资料与方法
1.1 对象
选择2002年2月~2006年6月住院老年ACS患者51例,年龄62~88岁,男48例,女3例。其中不稳定型心绞痛27例,急性心肌梗死(AMI)24例。冠状动脉造影(CAG)显示相关血管狭窄≥70%或完全闭塞,其中单支病变14例,双支病变18例,多支病变19例。依据CAG显示"罪犯血管"病变程度,进行球囊预扩张后置入支架,共置入支架71枚,开通病变血管后CAG显示TIMI血流 3级。选择临床诊断为冠心病,而CAG正常的18例患者作为正常对照组,年龄62~82岁,男15例,女3例。全部患者PCI前后未使用抗心律失常药物,无血电解质紊乱,并发心房颤动及传导阻滞均予以剔除。
1.2 方法
分别在PCI前后1 d、5~7 d测定常规12导联心电图。测量12导联的QT间期(由QRS波起点至T波终点,若有U波,测至T波和U波的最凹处),每例可测量导联在8个以上,同一导联连续测定3个QT间期,取其平均值,QTd=QTmax-QTmin。全部患者PCI前后1 w内接受心电遥测观察,记录室性期前收缩发生情况。
1.3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10.0统计软件完成。计量资料以x±s表示,用方差分析及相关分析。
2 结 果
2.1 三组术前、后QTd的比较
正常对照组各时刻QTd无显著性差异(P>0.05);术前QTd在心绞痛和心梗组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心梗组明显高于心绞痛组(P<0.01);术后1 d、5~7 d心绞痛组和心梗组分别与术前比较明显缩短(P<0.01),术后5~7 d与术后1 d分别比较继续缩短(P<0.01或P<0.05),但术后病变二组各时刻QTd缩短无明显差异(P>0.05)(表1)。表1 三组术前、后QTd的比较(略)
2.2 介入治疗亚组间QTd的比较
术前QTd在血管病变三组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血管病变三组在术后1 d、5~7 d与术前比较明显缩短(P<0.01),术后5~7 d与术后1 d比较继续缩短(P<0.05);术后5~7 d单支病变组较多支病变组缩短显著(P<0.05),并与正常对照组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表2)。表2 介入治疗亚组间QTd的比较(略)
2.3 术前病变组发生室性期前收缩13例(13/51),术后5~7 d 5例,术后室性期前收缩明显减少(P<0.05)。术前按QTd时域分为6组(≤40 ms 7例,41~50 ms 10例,51~60 ms 9例,61~70 ms 11例,71~80 ms 5例,≥81 ms 9例),各组均值与各组发生室性期前收缩人数的均值进行相关性分析,发现随QTd增大,室性期前收缩人数增加,两者具有相关性(r=0.43)。
3 讨 论
ACS患者由于心肌缺血、损伤、坏死,心室肌细胞电重构,心肌细胞膜离子泵功能异常,细胞内进行性失钾,导致心肌缺血部位跨膜动作电位时限延长,局部传导延迟,缺血区域心室肌与正常心室肌的复极化时间的差异增大,引起QTd的延长〔3〕。本文显示:QTmax多在梗死和(或)缺血导联,QTmin多在非梗死、非缺血导联,QTd的大小与病变血管支数及心肌损害程度一致,与其他报道相同〔4〕。PCI前无论是心绞痛或心肌梗死;是单支或多支病变,其QTd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以AMI的QTd延长最显著。PCI后QTd明显缩短,AMI缩短相对较快,提示AMI后成功PCI治疗,重建冠状动脉血运,能更快更明显地增加心肌血供,挽救冬眠、顿抑的心肌,使其恢复生化代谢功能及电活动〔5,6〕。本文PCI后QTd在第5~7天基本恢复至正常水平,提示冬眠、顿抑心肌的"电苏醒"需要一段再灌注时间。本文发现QTd增加与室性期前收缩发生率呈正相关,提示区域性复极差异易产生折返激动或触发激动,引起室性心律失常,成功PCI治疗使缺血心肌再灌注,心室肌复极的不均一性被有效遏制,室性心律失常发生率随之降低。对病变支的多少进行亚组分析显示多支病变术后QTd缩短较单支病变慢,其原因可能为PCI中对主要"罪犯"血管进行干预,而非所有病变血管。心梗PCI后QTd明显缩短,表明梗死区有存活心肌(处于顿抑和冬眠状态)〔1〕,提示对老年ACS患者积极实施PCI治疗,对挽救这部分濒死心肌具有重要意义。由此,QTd可做为老年ACS患者发生心脏事件及PCI后判断血管再通的简单、实用性预测指标。
【参考文献】 1 闫旭龙,孙 刚,张 昕,等. 急性心肌梗死经皮冠状动脉腔内成形术对QT离散度的影响〔J〕. 实用心脑肺血管杂志,2005;13(1):12.
2 张建义. 有关QTd的国外研究近况〔J〕.实用心电学杂志,2005;14(4):31920.
3 Dabrowski A,Kamarz E,Piotrouriez R. Dispersion of QT interval in premature ventricular beats as marker of susceptibility to arthythmic events〔J〕. J Cardiovase Risk,1998;5(2):97101.
4 颜登幼,邹济南,钟咏霓,等.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入院心电图QTd的临床应用价值〔J〕.中华心血管病杂志, 1995;23(4):287.
5 王彬尧,历锦华,郑道生. 冠脉内支架置入对冠心病人QT离散度的影响〔J〕.中国实用内科杂志,2001;21(1):3941.
6 Kelly RF,Parillo JE, Hollenberg SM,et al.Effectof coronary engioplasty on QT dispersion〔J〕.Am Heart J,1997;134(3):3994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