乙型肝炎相关慢加急性肝衰竭患者乙型肝炎病毒前C/C区联合突变特点分析
发表时间:2014-06-17 浏览次数:1094次
乙型肝炎相关慢加急性肝衰竭(HBV一acute onchronic liver failure,HBV一ACLF)是指在HBV感染基础上出现的急性肝功能失代偿。临床上病情危重、病死率高。病毒学机制是影响疾病结局的重要因素之一。近年来有关HBV突变与慢加急性肝衰竭(ACLF)之间关系的研究较多,但结果差异较大。由于之前的研究多是通过HBV一ACLF患者与慢性乙型肝炎(CHB患者之间的横向研究,因此认为如能对HBV慢性感染后不同疾病阶段的患者进行综合比较,则可进一步说明HBV突变与ACLF之间的关系。鉴于此,选取HBV慢性感染后处于疾病不同阶段的患者作为本试验研究对象,对比不同患者之间HBV前C/C区联合突变数量与联合突变率的差异,进一步明确ACLF患者HBV突变特点。
1材料与方法
1.1研究对象选取2002年1月一2009年7月于解放军第三0二医院住院诊治的慢性HBV感染者166名。其中,ACLF 49人,CHB 45人,肝硬化(LC )45人,肝细胞癌(HCC)27人。所有患者均住院治疗,经病史及化验检查明确为感染HBV 6个月以上,排除甲、丙、丁、戊型肝炎病毒重叠感染,排除合并巨细胞病毒、EB病毒、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感染;排除合并自身免疫性肝炎、脂肪肝以及酒精性肝病。肝衰竭诊断符合2006年我国《肝衰竭诊疗指南》},-,制订的标准。CHB及LC诊断标准符合2000年《病毒性肝炎防治方案》}‘一的标准。HCC以肝C叭MRI或肝动脉造影检查为标准。人选患者一般资料详见表to1.2实验室检查及HBV DNA定量患者人院后常规进行肝功能、’肾功能一、血常规、乙型肝炎抗原抗体5项,即HBV标志物(HBV M) ,HBV DNA定量及分型。上述检查由三O二医院检验科完成。HBV M经酶联免疫(Ke-wei Diagnostic Ltd.北京)或化学发光法(Abbott Laborato-ries, Chicago, IL, USA)检测,HBV DNA水平由荧光定量PCR法检测,检测值下限为100 U/Lo1.3 HBV前C/C区PC R扩增
1.3.1提取HBV DNA应用QiAamp DNA BloodMini Kit试剂盒从200闪血清中提取HBV DNA。按试剂盒说明书进行操作。1.3.2 HBV前C/C区PCR扩增采取巢式PCR法扩增HBV前C/C基因片断。如第一轮PCR结果阳性(电泳条带清晰、均一),则不再进行第二轮PCR;如第一轮PCR结果弱阳性或阴性,则进行第二轮PCR扩增。设计引物如下「,一:外引物P1(上游引物):5' -TCGCATGGAGACCACCGTGA一3’(1604一1623 nt);外引物P2(下游引物);5‘一ATAGCTTGCCTGAGTGC-- 3' ( 2076一2060 nt);内引物P3(上游引物):5' -CATAAGAGGACTCTTGGACT一3‘(1653一1672 nt);内引物P4(下游引物);5‘一GGAAAGAAGTCAGAAGGC一3'(1974一1957 nt)。采用罗氏高保真PCR系统。采用50闪反应体系,第一轮PCR取15闪HBV DNA纯化产物作为模板。操作步骤如下:94℃预变性1 min ; 94℃变性15 s,60℃退火30 s,68℃延伸45 s,10个循环;94 0C变性15 s,60℃退火 30 s , 68℃延伸45 s(每个循环增加5 s) ,20个循环;72 0C延伸7 min。第二轮PCR除模板采用第一轮产物1闪外,其余相同。
1.4基因测序及分析PCR产物经电泳鉴定条带清晰、大小正确后(图1),直接送上海生工生物工程技术服务有限公司测序。测序结果用Vector NTI Suite9. 0软件进行比对分析。
1.5统计学方法应用stata 9. 0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正态分布的连续数据用均数士标准差(x士、)表示;非正态连续数据采用中位数(最小值,最大值)表示。多组间均数比较均采用方差分析和kruskal一wallis检验,率的比较采用犷检验。P <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基因型分布和常见前C/C区突变位点16}名患者中,B型HBV感染者28例,C型138例。常见的前C/C区核昔酸突变位点为: 1752 ( A-} G),1753 ( T->C或G)、1762(A-->T) ,1764(GSA)、1766(C}T) ,1768(TEA) ,1773(C->T)、1799(C一G)、1846(ACT) ,1858(T-}C)1896(GSA) ,1899(GSA )、1913(C-}A或G) ,1915(G-- >A或C)等。
2.2 4组患者联合突变数量分析166例患者中,149例有该区域2个或2个以上的核昔酸位点的突变。对4组患者突变数量进行分析,结果提示CHB组患者中,仅有2个位点突变者比例最高,为40 %(18/45);ACLF组患者中5联突变和7联突变分别是20.4 % (10/49)和12. 2 % (6/49 ),其中所占比例高于其他3组,6联突变者有7例(14. 3% ),其比例与HCC组相近(4/27 ,14. 8 %),高于其他2组(图2)。
2.3常见联合突变组合形式分析HBV前C/C区核昔酸联合突变常常以固定的组合形式出现。比如常见的nt1762和nt1764联合突变等。对149例有2联突变以上的患者进行归纳整理后发现,某些突变位点经常相伴出现。2联突变中比较常见的联合突变形式是nt1762 +nt1764, nt1846+nt1896,nt1846+nt1913,nt1753+nt1896, nt1896+nt1915, rn1752+nt1799;分别有117例,43例,31例,27例,21例和18例。我们称这些2联突变为“双突变单位”。而3联、4联等多位点联合突变则多是由这些“双突变单位”互相组合形成(表2)
另外,联合突变在4组患者中出现的频率有一定的特点。在ACLF组患者中,nt1846 + nt1896和nt1846 + nt1913 2联突变比例明显高于其他组患者(44 . 9 % , 22/49和42. 9% , 21/49 )3联突变中nt1762+nt1764+nt1846和ntl 846+ntl 896+nt1913的阳性率也在ACLF组中最高(42. 9% , 21/49和28.6 % , 14/49 ) 0 4联突变、5联突变可见到同样的规律,含ntl $46和nt1913突变的联合突变组合阳性率在ACLF组均为最高。同样,在HCC组患者中,以n t1762 + nt1764为基础的联合突变最为多见。
3讨论ACLF是指在慢性肝病基础上发生的急性肝功能损伤,其机制涉及过度炎症反应、免疫异常等多方面因素「6。在HBV一ACLF发病过程中,病毒学机制是疾病发生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很多学者进行了大量工作,力图阐明病毒学机制在HBV一ACLF中的作用,但各研究结果之间仍有不同意见。例如,Xiao等7研究提示B型HBV G1896A和A1762T/G1764A突变与HBV一ACLF相关,但我们的研究结果‘却显示AI762T/ G1764A与HBV一ACLF之间关系并不密切既往的研究提示,HBV前C区突变可直接影响到病毒复制能力和HBe:4g的表达,与肝衰竭的发生有密切的联系R]。因此,HBV前C区突变也一直是ACLF病毒学机制中研究的热点。定点突变的研究结果显示,前C区突变对病毒复制能力和HBeAg表达的影响具有累积效应。随着突变数量的增加、突变组合形式的不同,其HBV病毒复制能力逐步增强〔9。HBV一ACLF的发生也与突变数量和特定的突变组合形式有密切的联系。为此,作者对166名慢性HBV感染者,其中49名HBV一ACLF患者,进行前C/C突变的检测,分析突变数量、突变组合形式与ACLF之间的关系。
结果发现,HBV一ACLF患者HBV前C/C区多联突变者所占比例普遍高于其他HBV慢性感染者。而其突变的组合也有一定的特点,含ntl 846和 nt1913突变的联合突变组合阳性率在ACLF组均为最高。这说明nt I846和nt1913突变与HBV一ACLF关系更为密切。本组之前对4例HBV一ACLF患者HBV突变纵向观察的结果也得出同样的结论。本文从联合突变的角度进一步证实这种相关性的存在。并且,在分析多联突变模式的特点后,还进一步发现在ACLF患者中,HBV nt1846和nt1913两突变位点多相伴出现,具体机制仍有待进一步明确。 B,C型HBV 1846位核着酸野生型为腺嘿吟脱氧核昔(A),该位点位于HBV}茎环起始位置。A1846T突变有可能通过改变赶茎环的底部结构而影响HBV生物活性。另一方面,A1846及下游的T1847 , 61848共同组成一个开放读码框架(ORF)起始密码子(ATG),而理论上这个ORF可能会抑制核心蛋白的表达。该突变消除了这个起始密码子,从而可能会导致HBV复制能力的增强。1913位突变的生物学意义同样仍不明确,由于该位点变异可引起HBcAg第5位氨基酸的变异(脯氨酸、苏氨酸或丙氨酸)。该氨基酸位于HBcAg HLA II限制性辅助性T细胞抗原表位,故nt1913变异可能会引起该表位的变化,从而影响病情的严重程度。但上述假设仍有待进一步功能性实验来证实。
参考文献
[1] Xiao L,Zhou B,Gao H . Hepatitis B virus genotype B with G1896A and A1762T/G1764A mutations is associated with hepatitis B related acute-on-chronic liver failure . Journal of Medical Virology , 2011年 83卷 第09期
[2] 闫涛,李克,李梵 . HBV感染所致慢加急性肝功能衰竭患者HBV变异的纵向研究 . 肝脏 , 2010年 15卷 第03期
[3] 中华医学会感染病学分会肝衰竭与人工肝学组,中华医学会肝病学分会重型肝病与人工肝学组 . 肝衰竭诊疗指南 . 中华肝脏病杂志 , 2006年 14卷 第09期
[4] Liver Failure and Artificial Liver Group,Chinese Society of Infectious Diseases,Chinese Medical Association . Severe Liver
[5] Chen A,Kao YF,Brown CM . Translation of the first upstream ORF in the hepatitis B virus pregenomic RNA modulates translation at the core and polymerase initiation codons . Nucleic Acids Research , 2005年 33卷 第04期
[6] Ren X,Xu Z,Liu Y . Hepatitis B virus genotype and basal core promoter/precore mutations are associated with hepatitis B-related acute-on-chronic liver failure without pre-existing liver cirrhosis . Journal of Viral Hepatitis , 2010年 17卷 第12期
[7] Tong S . Mechanism of HBV genome variability and replication of HBV mutants . Journal of Clinical Virology , 2005年 34卷 第Suppl 1期
[8] 闫涛,李克,苏海滨 . HBV核心启动子A1762T/G1764A双突变与慢加急性肝衰竭关系的研究 . 中华实验和临床病毒学杂志 , 2010年 24卷 第03期
[9] Sarin SK,Kumar A,Almeida JA . Acute-on-chronic liver failure:consensus recommendations of the Asian Pacific Association for the study of the liver (APASL) . Hepatol Int , 2009年 3卷 第01期
[10] Tran TT,Trinh TN,Abe K . New complex recombinant genotype of hepatitis B virus identified in Vietnam . Journal of Virology , 2008年 82卷 第11期
[11]闫涛,李克,李梵。 HBV感染所致慢加急性肝功能衰竭患者HBV变异的纵向研究[J].肝脏,2010,(03):155-159.[12] Chen A,Kao YF,Brown CM. Translation of the first upstream ORF in the hepatitis B virus pregenomic RNA modulates translation at the core and polymerase initiation codons[J].Nucleic Acids Research,2005,(04):1169-11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