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用参麦治疗重症手足口病的疗效分析
发表时间:2014-02-10 浏览次数:897次
手足口病是由肠道病毒引起的急性传染病,重症病例多由肠道病毒71型(EV71)感染引起,病情凶险,病死率高。其心肺功能衰竭前期(第3期)病例属于手足口病重症病例危重型,及时诊断并正确治疗,是降低重症患儿病死率的关键[1]。本次研究为对比分析参麦注射液治疗第3期重症手足口病病例的临床疗效,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我科2012年共收治重症手足口病患儿169例,均符合国家卫生部《手足口病诊疗指南(2012年版)》的诊断标准[2],162例咽拭子和(或)肛拭子检测证实为肠道病毒71型(EV71)感染引起,将其中86例病程处于第3期(心肺功能衰竭前期)的患儿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42例,对照组44例,两组患儿转入我科时相关临床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详见表1。1.2 治疗方法:两组患儿均予物理或药物降温;控制液体入量及注射泵控制输液速度;20%甘露醇0.5~1.0g/(kg·次),每6~8小时1次,20~30min静脉泵入;利巴韦林10~15mg/(kg·d),分2次静脉泵注;甲泼尼龙1~2mg/(kg·d),分1~2次静脉泵注;静脉丙种球蛋白1.0g/(kg·d),连续应用2d;酌情应用米力农注射液:负荷量50~75μg/kg,维持量0.25~0.75μg/(kg· min),和(或)酚妥拉明1~20μg/(kg·min):由小剂量开始逐渐增加,调整至合适剂量;合并细菌感染时给予头孢类抗菌素治疗。观察组患儿在上述治疗基础上加用参麦注射液1ml/(kg·次),1次/d,静脉泵注。1.3 参麦注射液:为四川川大华西药业股份有限公司生产。1.4 统计学方法:应用SPSS18.0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x±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两组治疗效果比较详见表2。3 讨论
手足口病是由肠道病毒引起的急性传染病,多发生于学龄前儿童,且3岁以下儿童发病率最高。患儿和隐性感染者为其传染源,主要通过消化道、呼吸道和密切接触等途径传播。主要症状表现为手、足、口腔等部位的斑丘疹、疱疹。重症病例多由肠道病毒71型(EV71)感染引起,表现为脑膜炎、脑炎、脑脊髓炎、肺水肿、循环障碍等,病情进展迅速,病死率高,致死原因主要为脑干脑炎及神经源性肺水肿。根据发病机制和临床表现,将EV71感染分为5期:第1期(手足口出疹期)、第2期(神经系统受累期)、第3期(心肺功能衰竭前期),第4期(心肺功能衰竭期)、第5期(恢复期)[3-4]。将重症手足口病危重症病例的病程控制在第3期并尽快转归至恢复期,即可有效降低病死率和致残率,减少患儿在ICU停留时间,减少住院费用。参麦注射液中红参大补元气,复脉固脱,益气摄血;麦冬补肺胃之阴,养阴润肺、益胃清心。临床应用参麦注射液可以改善呼吸、心泵和循环灌注功能。在重症手足口病心肺功能衰竭前期及时使用,可在帮助患儿改善呼吸、心泵功能的同时改善组织、器官灌注,从而有效防治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尽可能避免病情进一步加重至病死率显著增高的心肺功能衰竭期[5-7]。我科应用后认为加用参麦注射液治疗,可进一步加速患儿病情转归,减少患儿在ICU住院停留时间,取得了良好的治疗效果。我科是本市重症手足口病危重症病例的政府指令救治中心,经过认真学习领会卫生部《手足口病诊疗指南》并及时总结治疗经验,重症病例危重症患儿的致残率、病死率迅速减少,中后期接收的基本为第3期病例,经积极治疗均有效阻止其向第4期进展且悉数痊愈,取得了满意的疗效。
4 参考文献
[1] 隋吉林.肠道病毒71型手足口病研究进展[J].中国预防医学杂志,2011,12(4):373.
[2] 卫生部办公厅卫生部2012年版手足口病诊疗指南[S].2012.
[3] 赵玉岐,杨海萍,高 美.手足口病并发中枢神经系统损害47例临床分析[J].中国全科医学,2010,13(1):191.
[4] 王敬华,刘双林.肠道病毒71型与儿童手足口病[J].中国妇幼保健,2008,23(23):3336.
[5] 邹 文,官升灿.福州地区重症手足口病95例临床分析[J].福建医药杂志,2011,33(2):128.
[6] 杨善志,都鹏飞.大剂量丙种球蛋白联合甲泼尼龙治疗小儿手足口病合并神经系统损害疗效观察[J].中国小儿急救医学,2009,4(16):167.
[7] 陈全福,张敏州,等.益气活血中药对脓毒症心肌抑制的保护作用研究[J].中国中西医结合急救杂志,2011,18(3):163.
[收稿日期:2013-11-14 编校:潘宏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