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2012年手足口病的流行病学特征分析
发表时间:2014-01-24 浏览次数:887次
手足口病是一种较为常见的儿童传染病,是由多种的肠道病毒而引起,临床主要症状表现为手足皮肤疱疹和口腔黏膜溃疡及发热,少数患者可出现心肌炎或肺水肿或无菌性脑膜炎等严重的并发症[1]。手足口病作为卫生部规定的丙类传染病,需要各地的疾控部门依照相关法律对该病进行监测和报告[2]。为了对我市手足口病的发病情况和流行特征进行了解,对我市2011年~2012年手足口病的流行病学特征进行分析,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对我市2011年~2012年手足口病的疫情资料进行统计,其中手足口病例的数量、性别、年龄、住址等详细情况均来自于《国家疾病监测信息报告管理系统》和市疾病预防中心,实验室的详细数据来自于市疾控中心的检验科。 1.2 实验室的检查方法:采集病例的手部或脚部的疱疹液,或粪便、咽拭子等,检测使用实时的荧光定量PCR法。肠道通用引物扩增为阳性标本,再进一步用EV71和CoxA16特异性的引物扩增分型。 1.3 统计学方法:使用SPSS 13.0对各项资料进行统计、分析,各项参数以均数±标准差(x ± s)表示,采用t和χ2检验,以P <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我市2011年~2012年共报4 120例手足口病的病例,其中160 例(3.88%)病情严重,但无病例死亡。 2.1 季节性:我市2011年~2012年手足口病的发病高峰为3月、 4月、5月,共报3 500例(84.95%),表现为单峰型的曲线特征。其中3月共报1 500例(36.41%)。 2.2 年龄性:我市2011年~2012年手足口病的发病的年龄为 0~4岁病例,共报3 800例(92.23%),以小于5岁儿童为主。其中最小的病例年龄为出生7 d,最大的病例为60岁。其中1岁病例共报2 120例(51.46%)。 2.3 性别差异:我市2011年~2012年手足口病的男性病例2 740 例,女性病例1 380例,男女比例为1.99:1(P<0.05)。 2.4 病毒差异:我市2011年手足口病的发病的确诊病例实验室检查,EV71为阳性病例1 600例(38.83%),CoxA16为阳性病例 650例(15.78%)。我市2012年手足口病的发病的确诊病例实验室检查,CoxA16为阳性病例1 650例(40.05%),EV71为阳性病例600例(14.56%)。 2.5 地区差异:我市2011年~2012年手足口病的乡村儿童的发病率为67.96%(2 800/4 120),城镇托儿机构的发病率为24.27% (1 000/4 120)。乡村和城镇发病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论
手足口病为多种的肠道病毒引发的一种儿童常见的传染病。我市手足口病的发病率位于丙类传染病发病率的首位,形势不容乐观。本次对我市2011年~2012年手足口病的流行病学特征分析显示,手足口病的流行病学特征具有非常明显的季节性、年龄性、性别差异、病毒差异、地区差异,这和中国台湾、山东省及新加坡的流行病学特征基本一致。我市手足口病主要发生在3~5 月,以1~4岁的儿童为主,男性的发病比例较高,病毒以EV71和 CoxA16为主、乡村的发病率高于城镇。因此在预防手足口病的工作中,应把这些重点人群作为防控手足口病的重点对象[3]。我市2011年~2012年手足口病发病的确诊病例实验室检查显示,2011年以EV71为阳性病例为主,2012年以CoxA16为阳性病例为主。根据中国台湾、日本、马来西亚在往年的数据显示,手足口病的发病存在2年连续高发,再间隔1年或者2年出现大规模的暴发。病毒EV71的感染表现为每隔2~3年出现高发的特点,但每次暴发其流行毒株都不相同。因此,2012年出现手足口病的疫情缓解的现象,但在今后我市需要更加严密的对手足口病疫情进行监测,预防EV71感染发生手足口病的疫情暴发。综上所述,手足口病的流行病学特征具有非常明显的季节性、年龄性、性别差异、病毒差异、地区差异,应在流行季节对乡村地区的0~4岁的儿童进行重点防控。
4 参考文献
[1] 李 辉,杨 青.手足口病临床诊疗研究进展[J].医学综述,2011, 17(15):2345.
[2] 于昌伶,孙利文.2010年北京市怀莱区怀柔镇手足口病疫情[J]. 首都公共卫生,2011,5(2):86.
[3] 李锡太,曲 梅,王全意,等.北京市2009年手足口病流行情况分析 [J].中国预防医学杂志,2010,11(9):868. [收稿日期:2013-06-14 编校:徐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