婴幼儿疥疮临床误诊分析76例
发表时间:2011-06-15 浏览次数:901次
李杰,李絮茹
561000贵州安顺市贵航集团302医院
【摘要】目的 探讨婴幼儿疥疮误诊的原因。方法:通过对76例婴幼儿童疥疮误诊病例,分别从家庭及个人卫生状况、传染源、皮疹分布3个方面进行分析,结合婴幼儿皮肤生理结构和生活环境的特殊性,与成年疥疮做相关比较。结果:婴幼儿疥疮的临床表现因其特殊性和隐蔽性相对成人而言更容易造成误诊。结论:重视接触传染史,耐心仔细检查,结合实验室诊断,是严防误诊的关键。
【关键词】:婴幼儿;疥疮;误诊
婴幼儿疥疮临床症状经常与成人有所不同,因其皮肤结构功能的特殊性,语言行为表达方式的不确定性,皮疹分布及疹形变异,容易产生误诊。2005年4月~2010年4月76例婴幼儿误诊情况分析如下。
资料与方法
76例均来自皮肤科门诊,男32例,女44例,年龄2个月~3.7岁,平均1.25岁;城郊工矿企业人口户39例,农村人口7例,市区内散户人口(流动人口户)13例,市区人口户(固定住户)16例。其中有51例在院外治疗无效而就诊我科,分别用过维肤膏、皮炎平霜、氟冰霜、无极膏等药。所有误诊病例均在复诊中进行指间或掌跖部位皮疹的实验室检查(针挑法),找到疥虫或虫卵而确诊,并按疥疮治疗均或痊愈。
排除标准:①疑似疥疮而实验室检查未找到疥虫或虫卵者;②自发病之日起有外宿或家庭有外来疑似疥疮病人密切接粗史;③经我科治疗同时又在院外治疗者;④治疗后未按要求复诊者。
家庭及个人卫生情况:良好户型43例,一般户型32例,较差户型1例。
传染源:58例有明确接触传染史,其中23例系父母传染(30.3%),16例系保姆传染(21.05%),其他密切接触传染19例(25%),传染源不详18例(23.76%)。
皮损分布:各部位皮损出现频度依次为胸腹部64例,四肢60例,腋窝57例,掌跖47例,指缝42例,头面部40例,臀部及外阴部31例。
误诊记录:25例误诊为痒疹;19例误诊为丘疹性荨麻疹;13例误认为湿疹;6例误诊为异位性皮炎;6例误诊为脓疱疮;3例误诊为人工皮炎;2例误诊为脂溢性皮炎;2例误诊为尿布皮炎。
讨论
疥虫及其排泄物在人体表皮作为以一种致敏物质(抗原),引起皮肤反应,其致病性有两种:一种是在皮肤角质层掘凿隧道所引起的机械刺激,一种是疥螨分泌的毒素刺激皮肤瘙痒[1]。由于婴幼儿皮肤生理结构及生活环境的特殊性,疥疮临床表现与成人有不同的差异,病情呈多样化[2]:①皮疹分布广泛,头面部40例(52.63%),掌跖47例(62.62%),而成人头面及掌跖不受累;②继发性损害呈多样性,有红斑、丘疹、丘疱疹、斑丘疹、水疱、结节、糜烂、渗出等,而成人的皮疹表现多比较单一,以斑丘疹、丘疱疹为主;③婴幼儿对患病的反应能力及其行为、语言表达能力,往往不能完整或真实客观地反映出患病的全过程,病史代述者往往凭经验或主观意志叙述病历,使临床医生出现判断误差;④传染源不明确,有18例(23.76%)患儿家庭成员中否认类似病史,这是值得引起重视的,其原因可能是婴幼儿接触外人(疥疮患者)、托儿所、临时保姆家庭等有关。此外,在本组病历中,发生于个人卫生良好的家庭疥疮患儿不占少数,已成为现在的常见类型。再有皮质类固醇激素的广泛局部应用于误诊患儿,皮疹的分布、形态及特征可与其他一些皮肤混合或重叠,与许多皮肤病相类似[3],使该病重复感染[4]变得更有隐蔽性,掩盖其真相。因此,重视接触传染史,耐心细心检查,结合实验室诊断,是严防误诊的关键所在。
参考文献
1赵辨.临床皮肤病学[M].南京:江苏科技出版社,2001:495.
2李海英.疥疮60例误诊分析[J].黑龙江医药科学,2008,31(6):146.
3陈凯,符静.脓疱样疥疮被误诊1例[J].临床军医杂志,2009,36(6):31.
4王辉,牛云丹.疥疮治疗影响因素探讨[J].中华现代皮肤科学杂志,2004,1(3):7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