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溶性补体受体2在风湿免疫病患者血清中的变化及意义
发表时间:2012-12-25 浏览次数:1266次
作者 作者单位
李宁宁 中国医科大学附属一院风湿免疫科,辽宁,沈阳,110001
侯平 中国医科大学附属一院风湿免疫科,辽宁,沈阳,110001
王晓非 中国医科大学附属一院风湿免疫科,辽宁,沈阳,110001
蒋莉 中国医科大学附属一院风湿免疫科,辽宁,沈阳,110001
肖卫国 中国医科大学附属一院风湿免疫科,辽宁,沈阳,110001
郭韵 中国医科大学附属一院风湿免疫科,辽宁,沈阳,110001
闫其军 中国医科大学附属一院风湿免疫科,辽宁,沈阳,110001
类风湿性关节炎(rheumatoid arthritis, RA)和系统性红斑狼疮(systemic lupus erythematosus, SLE) 是与人类白细胞特异性抗原相关的、 具有大量免疫复合物和抗体存在的自身免疫病, 严重危害人类健康[1]。可溶性补体受体2(soluble complement receptor 2, sCR2)是C3a 片段的终末产物C3d、 C3dg 的细胞受体, 也是B 细胞上的EB 病毒受体, 是一种单链表面糖蛋白[2]。sCR2具有抑制补体经典途径和旁路途径的活化, 协助清除体内的免疫复合物, 调节B 细胞功能的作用。因此, sCR2可以对抗过度的炎症和免疫反应。sCR2在风湿免疫病患者血清中的变化及其意义, 目前国内尚无相关报道。我们用ELISA法检测了49例风湿免疫性疾病患者及20例健康体检者血清中sCR2的浓度, 探讨风湿免疫病患者血清中sCR2的变化及意义。
1 材料和方法
1.1 材料 49例风湿免疫病患者(观察组), 均为2007-03/2007-11在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风湿免疫科住院患者。其中男5例、 女44例, 平均年龄为(47.4±15.2)岁。其中RA患者31例, 男5例、 女26例; SLE患者18例, 全部为女性。所有患者均符合美国风湿病协会(ARA)1987年提出的RA的诊断标准及1982年修订的SLE的诊断标准。依据RA病情活动标准RA患者中活动期21例, 非活动组10例; 对照组20例均为健康体检者, 男3例、 女17例, 平均年龄为(32.4±9.4)岁。两组性别、 年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具有可比性。Rainbow型酶标仪购自瑞士帝肯公司; sCR2 ELISA试剂盒购自美国RapidBio Lab公司。
1.2 方法
1.2.1 观察指标及实验方法 (1)观察指标: 所有患者及正常对照均于清晨空腹时采静脉血, 以所测的血清sCR2浓度为观察指标。 (2)实验方法: 以固相的双抗体夹心酶联免疫吸附实验法(ELISA)为本实验研究方法。
1.2.2 A值检测 将抽取的所有患者及正常对照的3 mL静脉血, 离心后取血清放入血清管中, -80℃冰箱冻存。试验前先将试剂盒及冻存的血清标本平衡至室温。从sCR2试剂盒中, 取出已包被抗体的酶标板, 每孔加入20 μL sCR2标准品和血清, 每孔加入100 μL抗人sCR2抗体工作液, 室温30 min甩干液体后洗涤5次; 每孔加入150 μL抗人sCR2 POD, 室温温育30 min后洗涤5次; 每孔依次加入100 μL TMB显色液, 室温温育20 min; 每孔依次加50 μL Stop Solution终止液, 450 nm 波长酶标仪测A值, 计算浓度。
1.2.3 资料分析 以A值为纵坐标, sCR2的标准品浓度为横坐标, 做出标准曲线(已知两者之间为多项式关系) , 见图1。根据多项式方程及各样本的A值得出sCR2的水平。
图1 sCR2水平变化的曲线示意图
1.2.4 统计学分析 所得数据以x±s表示, 采用SPSS13.0统计软件统计, 统计方法采用方差分析, 两组间比较行t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观察组与对照组之间血清sCR2水平比较 观察组RA患者血清sCR2水平为(162±21) μg/L, SLE为(131±27) μg/L, 对照组为(315±61) μg/L。由表1可以看出, 观察组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 RA 和SLE患者间无统计学意义。
2.2 RA及SLE患者血清sCR2水平与相关指标的相关性 将RA患者血清sCR2水平与RA患者血清中RF的浓度进行相关分析, 发现RA患者血清sCR2水平与其RF无相关性; 将SLE患者血清sCR2水平与SLE患者血清中C3浓度进行相关分析, 发现SLE患者血清sCR2水平与其C3无相关性。
2.3 RA患者活动期和非活动期中sCR2水平的关系 21例RA活动期患者血清sCR2水平为(129±43)μg/L, 10例RA非活动期患者血清sCR2水平为(231±21)μg/L, 活动期RA患者血清sCR2水平低于其非活动期的sCR2, 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论
补体受体2型(complement receptor 2, CR2, 又称CD21)主要分布于所有成熟B细胞和滤泡树突状细胞上, 也存在于某些上皮细胞和T细胞系的原始细胞[3]。CR2 有两种形式, 一种是膜型CR2 , 一种是可溶型CR2。后者只具有膜型CR2 胞外的活性部位, 可与膜型CR2 竞争配体[4]。SLE和RA是一种以 B 细胞和 T 细胞功能障碍、 细胞因子失调以及免疫复合物沉积等为特点的自身免疫性疾病, T淋巴细胞对B淋巴细胞的调控失常是B淋巴细胞高度活化产生自身抗体导致自身免疫病的重要因素之一[5]。
本研究中我们发现, RA和SLE患者血清sCR2水平明显低于正常对照组, RA和SLE患者间的sCR2血清水平无统计学意义, 在RA和SLE患者中, sCR2与年龄和性别无关。由此本实验得出结论血清sCR2的减少与疾病本身有关, 不仅会导致sCR2的低水平, 而且排除了不同年龄组及性别之间的差异。B细胞受体和被免疫复合物吞噬的C3d激活B细胞从而减少了B细胞表面的CR2的浓度。因此, 德国Konstanz大学的Masilamani博士推测血清中sCR2水平的减少是由两方面引起: B细胞的激活; 通过循环免疫复合物吞噬的C3d来增加血浆sCR2的清除[6]。他们指出, sCR2是CR2糖蛋白的细胞外部分, 是由细胞的表面脱落到细胞质中的。他们收集健康受试者和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外周血中的B细胞和T细胞进行细胞培养, 然后分析CR2的脱落, 最后指出RA中sCR2的减少主要是由于通过免疫复合物对sCR2不断的清除。同时, sCR2的减少导致它的协助清除体内免疫复合物, 调节B 细胞功能的作用的减弱, 从而加速了自身免疫病的发展, 可见sCR2在自身免疫病的发生发展中起了重要作用。sCR2可与膜型CR2 竞争配体, 从而阻断抗原与膜型CR2结合, 对抗过度的炎症和免疫反应, 避免机体受到损害[4]。曾有动物实验研究表明重组sCR2 既保留了CR的功能与活性结构, 也能在较低的浓度下发挥有效作用[7]。提示sCR2在自身免疫病的临床治疗中可能发挥积极作用。本研究还发现, sCR2在RA中与RF无关, 在SLE中与C3无关, 但在RA活动期明显低于非活动期。证实血清sCR2水平与RA的活动度有关。患者病情活动期, sCR2的浓度明显减少, 不足以对抗炎症及免疫反应, 使得病情加重。因此, 我们推测自身免疫病的活动程度可能与sCR2血清水平有一定关系。
【参考文献】
[1] Van Roon JAG, Bijlsma JWJ. TH2 mediated regulation in RA and the spondyloarthropathies[J]. Annals Rhenmatic Diseases, 2002, 61(7): 951-954.
[2] Fizazi K, Oldenburg J, Dunant J, et al. Assessing prognosis and optimizing treatment in patients with postchemotherapy viable nonseminomatous germcell tumors (NSGCT): results of the sCR2 international study[J]. Annals of Oncology, 2008, 19(2): 259-264.
[3] Keying Li, Azubuike I, Okemefuna, et al. Solution Structure of the Complex Formed between Human Complement C3d and Fulllength Complement Receptor Type 2[J]. J Mol Biol, 2008, 384(1): 137-150.
[4] 苗江永, 张祥建, 刘瑞春, 等. 帕金森病患者外周血清可溶性补体受体2的变化及意义[J]. 临床荟萃, 2004, 19(21): 1232-1235.
[5] 崔 嵬, 李永哲. 狼疮脑病自身抗体谱研究进展[J]. 中华风湿病学杂志, 2007, (9): 556-558.
[6] Masilamani M, von Kempis J, Illges H. Decreased levels of serum soluble complement receptorII (CR2/CD21) in patients with rheumatoid arthritis[J]. Rheumatology, 2004, 43(2): 186-190.
[7] 郑大同, 胡明昌. 可溶性补体受体治疗价值的展望[J]. 国外医学·儿科学分册, 1994, 21(2): 60-64.ISSN1007-8738细胞与分子免疫学杂志(Chin J Cell Mol Immunol)2009, 2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