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外科临床中急性阑尾炎手术护理探析
发表时间:2014-01-23 浏览次数:746次
急性阑尾炎属临床急腹症,在普外科较常见,有数据统计我国发病率为9.2%,易发生脓肿形成、阑尾穿孔等并发症,使得患者对疾病产生恐惧感,绝大多数急性阑尾炎患者一旦确诊,应早期行阑尾切除术,而整个手术成功与后期患者预后与临床护理密不可分[1]。近年来对此类患者开展围术期综合护理,为患者实施专业、生理、心理、社会性综合护理,取得一定效果,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选择我院2009年1月~2011年12月32例急性阑尾炎手术患者,男18例,女14例,年龄22~48岁,平均35岁。在疾病分型上包括急性化脓性阑尾炎27例,急性坏疽性阑尾炎5例,就诊距发病时间8~60 min,所有患者均结合临床病史、生化检查及相关体征确诊。
1.2 临床概述:急性阑尾炎患者一般有低热,不超过38℃,伴有头痛、出汗、口渴、乏力症状,部分患者可有轻度恶心现象,严重会发生呕吐,并伴有食欲减退,开始时中上腹或脐周有疼痛感,一段时间后腹痛位置发生转移并固定在右下腹,腹痛性质与阑尾病变程度有关,阑尾穿孔后,疼痛范围可能会扩大,疼痛更加明显,体征上结肠充气试验(Rovsing征)阳性。
1.3 方法:对患者在整个围术期内采取综合性护理措施。
1.3.1 一般措施:加强基础护理,详细了解病史经过,观察病情变化,预防压疮、呼吸道感染,对入院患者在尽可能时间进行宣教指导,简单阐述病情、手术及治疗过程,消除恐惧心理,取得患者手术配合与信任,讲解手术注意事项及术后加强营养意义。
1.3.2 术前护理:禁食水,禁止灌肠以免引起阑尾穿孔,对患者焦虑心理问题进行开导,做好器械、敷料与物品准备,插入鼻胃管,吸出胃内容物,防止麻醉误吸,对于有阑尾穿孔患者、并发感染性休克者给予吸氧抗休克处理。
1.3.3 术中配合护理:进入手术室后还可利用消毒、手术操作前间隙对患者进行抚慰,根据麻醉需要摆放合适体位,术中观察患者各项指征及动态变化,协助术者寻找和切除阑尾,注意遮盖、保暖,配合要稳、轻、准。手术顺利进行过程中注意细节护理,如保证室温调节,注意患者反应,术毕前阑尾炎性反应较重,粘连广泛,切除后有较多脓性渗液进行腹腔引流。
1.3.4 术后护理:根据不同麻醉术后护理选择适当卧位,腰椎麻醉患者去枕平卧6~12 h,防止脑脊液外漏而引起头痛,连续硬膜外麻醉患者可低枕平卧。如置有引流管,待血压平稳后应改为半卧或低姿半卧位,以利于引流和防止炎性渗出液流入腹腔。术后观察生命体征,每1小时测量血压、脉搏1次,连续测量3次,至平稳。术后3~5 d禁用强泻剂和刺激性强肥皂水灌肠,以免增加肠蠕动使阑尾残端结扎线脱落或缝合伤口裂开。下床走动促进下肢的血液循环,保证肠胃正常蠕动,防止肠粘连。
1.3.5 其他护理:术后患者不要立刻进食,应该控制一段时间,术后第1天流质,第2天进软食,在正常情况下,第3~4天可进普食。注意所食用的食物要清淡、易消化、多食富含纤维的食物,以使大便保持通畅。
1.4 疗效评判方法:术后4周对所有患者进行跟踪随访,进行包括住院时间、治愈率等方面的统计分析。
2 结果
32例急性阑尾炎手术患者经围术期综合护理后,平均住院时间(13.8±1.4)d,术后并发1例切口感染,临床治愈率达到 96.87%(31/32)。
3 讨论
急性阑尾炎发生与管腔内细菌侵入受损黏膜易致感染、饮食习惯、遗传有关,研究表明胃肠道功能障碍引起内脏神经反射也会导致阑尾肌肉和血管痉挛从而发生炎性反应。该病是外科常见病,病情变化多端,因此对每一具体病例都应认真对待,详尽询问病史,仔细检查,这样才能准确诊断,早期手术,防止并发症,提高治愈率。手术治疗急性阑尾炎是较常见一种方法,但手术治愈效果以及康复效果与整个围术期全面综合护理密切相关。有统计表明,在术后如果不做好护理措施,会增加并发症出现几率[2]。护理实践中笔者体会到,急性阑尾炎手术护理关键在于术后以及防治并发症护理,应密切观察患者术后反应,若患者术后3~5 d体温持续升高,伤口疼痛则提示发生切口感染,本组有1例术后感染发生,必须做好预防感染的工作,手术过程中易误伤肠管导致粪瘘,其感染一般局限在盲肠周围,无弥漫性腹膜炎危险,临床相应抗感染处置后多能治愈。而对于老年患者防治临床护理不可忽视,术后需注意保暖,经常拍背帮助咳嗽,预防坠积性肺炎。
综上所述,急性阑尾炎病情危急,围术期综合护理措施全面、细致,可显著改善手术患者预后,提高治疗效果,值得临床应用。
4 参考文献
[1] 丁菊翠.护理干预在阑尾炎围手术期的应用效果观察[J].医学信息,2011,32(1):13.
[2] 黄万珍.102例急性阑尾炎手术后的护理分析[J].中国医学创新,2012,17(5):2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