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文献频道 > 临床内科学 > 文献详细

《分泌代谢病学》

空腹血糖受损人群用二甲双胍干预治疗的研究

发表时间:2014-01-17  浏览次数:721次

空腹血糖受损的概念是由美国糖尿病协会在1997年提出的,这一概念的提出受到糖尿病研究领域专家和学者的高度重视[1]。使人们对空腹血糖受损有了新的认识,空腹血糖受损人群和糖耐量低减人群均为向糖尿病发展和发生的高危人群,同时有导致心血管疾病发生的危险,而早期对空腹血糖受损进行干预,能够阻止空腹血糖受损向糖尿病的发展和发生[2]。笔者旨在探讨分析空腹血糖受损人群用二甲双胍干预治疗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选择我院2011年1月~2011年2月间收治的空腹血糖受损患者60例,男32例,女28例,年龄16~60岁,平均(45±5.5)岁。依据WHO在1999年制定的诊断标准,治疗前所有患者的空腹血糖在6.1~7.0 mmol/L间,糖耐量试验2 h血糖<7.8 mmol/L,所有患者均无肝肾功能损伤,无糖尿病病史和继发性的血糖升高病史[3]。 1.2 方法:治疗前后计算患者的体重指数,检测患者的空腹血糖和胰岛素水平,按照胰岛素敏感指数公式=[1/(空腹血糖×空腹胰岛素)]计算胰岛素敏感指数,进行口服糖耐量试验,检测 2 h血糖水平,检测血脂和肝功能、肾功能。所有患者在健康教育、运动治疗、饮食控制的前提下,给予患者口服二甲双胍, 0.25 g/次,3次/d,疗程为6个月,对患者的血糖、尿常规、肝功能、肾功能每个月进行1次复查,比较患者在治疗前后的身高体重指数、血糖、血脂、血胰岛素的水平。 1.3 统计学方法:使用SPSS 13.0对各项资料进行统计、分析,各项参数以均数±标准差( x ± s )表示,采用t和χ2检验,以 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对患者进行治疗后,与治疗前的诸多指标进行比较的结果见表1。与治疗前相比,治疗后患者的体重指数、血糖、血脂、血胰岛素的水平有所下降,胰岛素的敏感指数上升,治疗后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论

空腹血糖受损是发展、发生为糖尿病的前期表现,如不进行干预控制,一部分空腹血糖受损患者很可能发展为2型糖尿病。同时有相关报道指出,空腹血糖受损是导致心血管疾病发生的危险因素。对空腹血糖受损进行干预,能够阻止空腹血糖受损向糖尿病的发展和发生。二甲双胍能够对二肽基肽酶Ⅳ的活性进行抑制,使血浆中GLP-1水平增加,加快胰岛素的合成,增加胰岛β细胞的数量。二甲双胍对肠道葡萄糖的吸收进行有效抑制,对肝糖原进行抑制,使组织对葡萄糖的有效利用增加,使胰岛素敏感性增强,最终达到降低血糖的作用。同时,可以抑制食欲,降低体重,调节脂肪合成与代谢,使血脂降低,使心血管疾病发生的危险因素[4]。综上所述,空腹血糖受损人群用二甲双胍干预治疗的效果显

4 参考文献

[1] 谢晓敏,牛旭东,李仁达,等.不同空腹血糖水平血清白细胞介素-18与白细胞介素-6含量及相关因素分析[J].中国糖尿病杂志,2009,17(7):539.

[2] 陈欢欢,周红文,刘 超,等.二甲双胍新降糖机制及其降糖以外作用[J].中国实用内科杂志,2009,29(3):276. [3] 贾海燕,田浩明.糖苷酶抑制剂治疗糖耐量减低的循证医学研究与评价[J].中国实用内科杂志,2008,25(4):298.

[4] 杨文英,邢小燕,李光伟,等.空腹血糖受损人群胰岛素抵抗和胰岛β细胞功能特点分析[J].中华内分泌代谢杂志,2008,20(1):16.

[收稿日期:2013-03-14 编校:苏建东]

医思倍微信
医思倍移动端
医思倍小程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