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文献频道 > 临床内科学 > 文献详细

《分泌代谢病学》

苡仁双防胶囊治疗糖尿病肾病伴高尿酸血症疗效观察

发表时间:2012-04-10  浏览次数:631次

  作者:吴文霞1,杨洁文1,张鹏凌1,李向宇1,指导:张庚良2 作者单位:(1.邯郸市中医院,河北 邯郸 056001;2.河北省中医院,河北 石家庄 050000)

  【关键词】 苡仁双防胶囊;高尿酸血症;糖尿病肾病;中医疗法

  糖尿病肾病(DN)是造成肾功能衰竭的最常见原因之一[1],而尿酸与进行性肾功能减退关系密切,特别是无症状高血尿酸合并高血压、糖尿病或老年性血管病变时,可直接造成肾脏损害[2]。因此,重视高尿酸血症并及时予以治疗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笔者采用本院院内制剂苡仁双防胶囊治疗DN伴高尿酸血症取得明显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07年9月-2010年9月邯郸市中医院糖尿病肾病科门诊及住院患者60例,根据患者体质量,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2组。治疗组30例,男16例,女14例;年龄38~65岁,平均(50.3±7.5)岁;糖尿病病程5~18年,平均(13.25±4.28)年。对照组30例,男12例,女18例;年龄40~69岁,平均(51.4±6.8)岁;糖尿病病程5~20年,平均(14.21±4.07)年。2组性别、年龄、病程及体质量指数、血压、DN的分期构成等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诊断与纳入标准

  ①所有病例均符合国际通用Mogensen DN分期标准[3],为DN Ⅲ~Ⅳ期;②符合高尿酸血症诊断标准[4],血尿酸(BUA):男>420 μmmol/L,女>360 μmmol/L。③签署知情同意书。

  1.3 排除标准

  ①1型糖尿病;②近期(2周内)有感染、创伤、手术、酮症酸中毒、高渗性昏迷者;③妊娠及哺乳期妇女;④尿酸性肾病或其他非糖尿病性肾病;⑤有严重心、肝、肾等并发症或其他严重原发性疾病、精神病患者。

  1.4 治疗方法

  治疗组:口服苡仁双防胶囊(邯郸市中医院制剂室提供,每瓶60粒,每粒0.5 g,冀药制字Z20051367),每次4粒,每日3次。苡仁双防胶囊药物组成:薏苡仁30 g,炒苍术10 g,制何首乌20 g,土茯苓20 g,炒泽泻12 g,益母草30 g,萆薢15 g,防风9 g,木防己9 g,炒苦杏仁10 g,紫苏叶9 g,藿香梗10 g,荷梗15 g,炮穿山甲珠5 g,延胡索10 g,山慈菇9 g。

  对照组:口服别嘌呤醇(江苏方强制药有限责任公司生产,国药准字H20033683,规格:0.1 g/片),每次50 mg,每日2次。

  2组患者于治疗前1周均禁食高嘌呤食物,治疗中给予糖尿病和低嘌呤、低蛋白饮食,尽量减少植物蛋白的摄入;适量运动,接受糖尿病教育,胰岛素控制血糖,氨氯地平控制血压。治疗期间,2组患者均不服用降脂药物。总疗程为12周。

  1.5 观察指标

  观察患者治疗前后24 h尿蛋白排泄率(UAER)、BUA、血尿素氮(BUN)、血肌酐(SCr)、血清总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等指标变化,并统计疗效。

  1.6 疗效标准

  参照文献[5]有关标准,根据BUA变化判定疗效。痊愈:BUA恢复正常;显效:BUA较治疗前降幅>25%;有效:25%>BUA较治疗前降幅≥15%;无效:BUA较治疗前降幅<15%。

  1.7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1.0统计软件包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x±s表示,2组间均数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应用χ2检验。

  2 结果

  2.1 2组血尿酸疗效比较

  (见表1) 表1 2组DN高尿酸血症患者疗效比较

  2.2 2组治疗前后血尿酸检测结果

  2组治疗后BUA均改善,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后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表2 2组DN高尿酸血症患者治疗前后血尿酸变化比较

  2.3 2组治疗前后肾功能及血脂检测结果

  2组治疗后BUN、SCr、TG、TC及UAER均改善,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治疗后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表3 2组DN高尿酸血症患者治疗前后BUA、Scr、TC、TG 及UAER比较

  3 讨论

  有研究显示,高尿酸血症是加重各种原发及继发性肾脏疾病进行性发展的重要危险因素[6],2型糖尿病高尿酸血症的患病率明显高于普通人群[7-8],DN合并高尿酸血症,更容易引起肾脏损害,发展为肾功能不全。然而,DN的发展可以被阻止或延缓于任何一个阶段,早期甚至是可逆的[9]。故降尿酸治疗有望成为此类疾病防治的一种新途径[10]。目前,抑制尿酸生成和促进尿酸排泄药,如别嘌醇、丙磺舒等,均有肝功能损害、胃肠道反应、骨髓抑制等不良反应,临床应用受到一定限制,且停药后易复发。

  现代中医认为,高尿酸血症病位主要涉及睥肾二脏,禀赋不足是其发病基础,膏脂厚味、食失调摄是其促发因素[11]。本病患者多形体肥胖,形盛气实,乃过食肥甘高粱厚味而致湿浊瘀血标实之证[12]。针对DN证候表现,历代医家多强调肾虚,近年更加重视脾肾两虚。DN发生在糖尿病病程数年之后,阴虚燥热日久,血枯成瘀,阴虚及阳,脾肾阳虚,气化失司,运化失职,痰湿内生,痰瘀互结。痰瘀阻滞肾络,肾失固摄,出现蛋白尿;精微物质丢失,脾肾两虚加重,升降失衡,浊阴不降,清阳不升,而出现肾功能损害甚至尿毒症。由此可以看出,早期健脾补肾、燥湿化痰、活血通络,可望延缓病情的发生、发展。

  苡仁双防胶囊中薏苡仁健脾和中、清热除湿;炒苍术苦温,善燥湿健脾袪痰;制何首乌补肾益精,并佐制苍术燥性太过;藿梗、荷梗醒脾理气化湿;防风、木防己辛散,祛风湿利水消肿;加土茯苓、萆薢、泽泻、益母草以助湿下行;炒苦杏仁、紫苏叶宣通肺气、通调水道;炮穿山甲珠、延胡索活血通络;山慈菇解毒散结消肿。诸药相伍以健脾补肾为主,燥湿化痰、活血通络为辅,标本兼治,上下分消,给邪以出路,使痰湿瘀血得除,故能及时控制病情,纠正高尿酸血症,防治尿酸盐在关节和肾脏沉积。

  【参考文献】

  [1] 向红丁.1991-2000年全国住院糖尿病患者慢性并发症回顾性分析[J].中国糖尿病杂志,2002,10(增刊):30-32.

  [2] 陈惠萍,刘志红.提高高尿酸血症肾脏损害的认识[J].肾脏病与透析肾移植杂志,2009,18(3):245-246.

  [3] Mogensen CE. Management of early nephropathy in diabetic patients[J]. Annu Rev Med,1995,(46):79.

  [4] 陈灏珠.实用内科学[M].11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1:2364.

  [5] 廖学权,蔡丰穗,胡彩珍,等.开郁清热法治疗2型糖尿病合并高尿酸血症的临床经验分析[J].医学信息,2010,23(8):2587-2589.

  [6] 张庆燕.高尿酸血症与肾脏损伤[J].肾脏病与透析肾移植杂志,2009, 18(3):266-271.

  [7] 张妮娅,胡新艳,刘影,等.2型糖尿病患者高尿酸血症的临床研究[J].山东医药,2009,49(16):92-93.

  [8] 杨国旗.2型糖尿病合并高尿酸血症的临床研究[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 2009,3(1):53.

  [9] 许曼音.糖尿病学[M].4版.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2006:423.

  [10] 张亚非,周小兵,张明珠,等.中老年人血清尿酸水平的测定及其临床意义[J].中华老年医学杂志,2000,12(6):461.

  [11] 杨保林,丁岗.高尿酸血症中医论治己见[J].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2010,8(9):20.

  [12] 谭宁,黄胜光,周汝云,等.除湿化瘀方治疗高尿酸血症合并高三酰甘油血症临床观察[J].中国中医药信息杂志,2010,17(3):11.

生研界微信
生研界移动端
生研界小程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