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糖果糖胺糖化血红蛋白胰岛素指标相互关系在2型糖尿病监测中的临床应用
发表时间:2012-04-24 浏览次数:578次
作者:赵绪英1,刘慧芳2 作者单位:乌苏市人民医院,新疆 乌苏 833000
【摘要】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患者血糖(FBG)、果糖胺(FA)、糖化血红蛋白(HbAlc)、及胰岛素(Insulin)测定指标4者之间相互关系的临床应用。方法:采用氧化酶法、还原法、免疫比浊法、化学发光法分别测定FBG、FA、HbAlc、Insulin的含量。结果:2型糖尿病中的的FBG、FA、HbAlc、Insulin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结论:2型糖尿病患者FBG、FA、HbAlc与Insulin之间均呈正相关。联合测定FBG、FA、HbAlc与Insulin对糖尿病的诊断治疗、监控预防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关键词】 糖尿病,血糖,果糖胺,糖化血红蛋白;胰岛素
糖尿病检测指标已由20世纪80年代前的血浆葡萄糖(血糖)检测发展到现在血糖(FBG)、果糖胺(FA)、糖化血红蛋白(HbAlc)测定及胰岛素(Insulin)功能检测,正确了解认识各项指标的特点及相互关系,有助于充分发挥多项指标联合应用的临床价值及准确实施2型糖尿病的诊治。本文通过分组检测不同病程不同治疗期的2型糖尿病患者四项指标,初步总结分析了各指标相互之间的关系,旨在协助检验及临床更充分正确的认识和应用这些指标,以指导临床诊治。
1 资料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取68例符合WHO判断标准的2型糖尿病住院患者,其中男36例,女32例,年龄40岁~75岁,平均年龄57.5岁。正常对照组为50例排出糖尿病和糖耐量减退的健康体检者,其中男28例,女22例,年龄22岁~63岁,对糖尿病患者住院和院外观察治疗1个月~2个月后复查FBG、FA、HbAlc和Insulin。受检者当晚20时后禁食,禁服药,次日清晨空腹采血,分别测定FBG、FA、HBAlc和Insulin。
1.2 实验方法 FBG测定采用葡萄糖氧化酶方法,FA采用NBT还原法,检测仪器为日立7060型全自动生化仪,试剂为科华公司产品。HBAlc采用免疫透射比浊法,检测仪器为拜尔DCA 2000,试剂为拜尔公司产品。Insulin采用微粒子化学发光法,检测仪器为贝克曼ACCESS,试剂儿贝克曼公司产品。
1.3 计学方法 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结果。
2 结果
见表1。
表1 对照组与2型糖尿病患者治疗前后FBG、FA、HbAlc和Insulin检测结果(略)
3 讨论
对初治、不同治疗期2型糖尿病患者分组检测上述四项指标,并对检测结果进行分析,初步总结出各指标间的相互关系。
3.1 糖代谢指标间的相互关系
3.1.1 FBG 反应机体采样瞬间的血浆葡萄糖水平,受检测前数日及检测当日诸多因素的临时性影响,能客观反映检测时的FBG水平,用于诊断及FBG监控时,需定期多次检测,以其平均值或变化趋势才能做出较为可靠的诊断和病情评估,不便准确反映较长时间段内糖代谢总体状况[1,2]。
3.1.2 FA又称糖化血清蛋白 是葡萄糖为主的己糖与血浆清蛋白结合后,发生非酶促不可逆的糖基化反应生成的稳定的酮胺结构型的清蛋白,反映检测前2周~3周这一时段FBG平均水平,其浓度水平不受检测前2 d~30 d内各种因素的临时性影响,能够较FBG更为准确可靠地反映2周~3周内糖代谢总体状况[3]。FBG与FA两指标间有较高的相关性,对同一患者同期检测出现两者结果表达的意义不一致时,在排除实验误差后,多属于瞬间FBG值与2周~3周内平均FBG值之间的不一致所致。FA在临床上作为近期FBG监控的指标,具有较血糖简便可靠的优点,较HbAlc指标灵敏、成本低的优点。
3.1.3 HbAlc 是红细胞血红蛋白以类似于糖化清蛋白的方式被血浆葡萄糖为主的己糖糖基化的产物(酮胺结构Hb)。本文显示,糖尿病治疗前的FBG和HbAlc均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表明HbAlc对糖尿病的诊断有帮助。糖尿病治疗1个月后与治疗前比较,FBG呈明显下降(P<0.01),而HbAlc 1个月后则缓慢下降(P>0.05),并且下降幅度明显低于FBG。但是治疗2个月后明显降低(P<0.01)。所以HbAlc可以间接看出血糖浓度的变化[4]。这主要由于HbAlc的作用机制是影响细胞外信息传导途径,改变表包内活性因子的浓度及正常血红蛋白的结构和功能;而红细胞的半衰期长(一般为60 d)碳水化合物已往2个月前出现不平衡,加之红细胞转换较慢,在糖尿病控制后,HbAlc含量并不会很快下降,约2个月后才能降至正常或接近正常水平,所以它能反映采血前2个月的FBG控制情况[5];HbAlc较长的糖代谢变化观察期及稳定性,使其不受近期影响FBG的各种因素干扰;对糖代谢变化反映期(如治疗后2个月~3个月),与临床降糖治疗所需的可靠预后判断期大致吻合,因此成为国际上公认的FBG监控金标准[6~8]。HbAlc对FBG变化的记录期较FA长,与FA的相关性较FBG的相关性高。FA与HbAlc的结果表达意义不一致,排除实验因素外,多属于检测前2周~3周FBG平均值与2个月~3个月FBG平均值的不一致所致,HbAlc与FBG结果表达意义不相符时,排除实验因素外多属于瞬间FBG与长期FBG平均值的不一致情况。FBG、FA指标作为FBG监控指标具有早期灵敏,反映糖代谢变化的优点,但可出现过早、过度干预治疗倾向,对病情预后、疗效评价的可靠性较HbAlc低。
3.2 糖代谢指标与胰岛素水平的关系 本文对各组病例的糖代谢三项指标与胰岛素指标进行分组对比分析,初步总结出一些特有的规律。FBG、FPG多在8 mmol/L~14 mmol/L、FBG、FPG正常或偏高(6 mmol/L~7.9 mmol/L)、FA≤(2.54±0.30) mmol/L,HbAlc长期保持在≤8%水平,未给予胰岛素治疗的患者,血清胰岛素水平多在正常水平或高于正常水平,胰岛β细胞功能处于代偿增强期。FBG、FPG多在8 mmol/L~4 mmol/L、FA在≤(2.89±0.34) mmol/L,HbAlc在8%~10%的糖尿病患者,胰岛素水平正常、增高或低于正常,胰岛β细胞功能处于不稳定状态,在失代偿前期。FBG、FPG多>14.1 mmol/L、FA≥(3.23±0.33) mmol/L,HbAlc长期保持在≥约10%水平,在给予胰岛素治疗前检测,胰岛素水平大多数低于正常。2型糖尿病糖代谢指标与胰岛素指标的上述表现规律,基本符合该病胰岛素分泌的特征[9]:在糖耐量异常(IGT)至临床早期,已存在胰岛素抵抗,胰岛素相对不足可代偿性增高,使FBG维持在正常值上限水平;临床早期至中期,FBG升高,胰岛素抵抗渐进性加重,胰岛素水平相对不足更趋明显,胰岛β细胞功能出现由增强到衰减的转变,血胰岛素水平呈不稳定波动状态,处于失代偿前期;临床中晚期,出现持续高FBG,严重胰岛素抵抗仍存在,开始出现胰岛素绝对不足,胰岛β细胞功能处于失代偿期或衰竭期,血胰岛素水平不断降低。整个糖尿病病程,典型胰岛素浓度曲线大致呈倒U型表现[10]。由于FBG、FA、HBAIc、和Insulin四种数值反映了4个不同时期的FBG水平,为临床提供了一个近期纵向、全程的FBG水平信息,指导临床制定治疗方案。
【参考文献】
[1] 史虹前.空腹血糖作筛选和诊断糖尿病标准的探讨[J].中华内分泌代谢杂志,2000,16:121.
[2] 周翔海.空腹血糖和糖化血红蛋白用于筛查糖尿病的研究[J].中华糖尿病杂志,2005,13:203205.
[3] 曹登成.糖化血红蛋白、果糖胺在临床检测中的重要性[J].中华医药杂志[J].2005:5.
[4] 戴万荣,郭金新.检验医学临床应用[M].上海:上海科普出版社,2001:324.
[5] 王玉明,段勇.乳胶增强免疫比浊法测定糖化血红蛋白[J].现代检验医学杂志,2003,18(4):68.
[6] 蒋叙川.糖化血红蛋白在糖尿病监测中的临床应用[J].检验医学与临床,2005,2:2022.
[7] 瞿良.糖化血红蛋白检测的循征检验医学观点[J].国外医学临床生物化学与检验学分册,2005,26:719721.
[8] 王笠.糖化血红蛋白的检测和临床应用[J].上海医学检验杂志,2003,18:119121.
[9] 王吉耀.内科学[M].第1版.糖尿病,2005:969976.
[10] 邓宏明.正常糖耐量、糖耐量低减和糖尿患者群中胰岛素抵抗与胰岛素分泌功能研究[J].中华内分泌代谢杂志,2002,16:3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