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文献频道 > 临床内科学 > 文献详细

《分泌代谢病学》

氯吡格雷联合氯沙坦治疗糖尿病肾病的疗效观察

发表时间:2012-02-24  浏览次数:482次

  作者:高志芳  作者单位:山东高密,高密市整骨医院

  【摘要】目的 探讨氯吡格雷联合氯沙坦治疗糖尿病肾病的疗效。方法 将35例早期糖尿病肾病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分别给予氯比格雷联合氯沙坦,总疗程12周。于治疗前和治疗后测量空腹血糖、收缩压、舒张压、血肌酐、尿蛋白排泄率。结果 治疗前后两组血糖、血肌酐均保持相对稳定。治疗前后两组收缩压、舒张压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治疗前后两组尿蛋白排泄率均较治疗前显著减低,差异有显著性(P<0.01),尿蛋白排泄率两组间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 氯吡格雷联合氯沙坦可以改善肾小球血流动力学,阻断血管紧张素对肾小球内皮细胞的促增殖与系膜基质的沉积作用,联合用药比单独用药效果更好。

  【关键词】 氯吡格雷,氯沙坦,糖尿病肾病

  糖尿病是我国常见病、多发病,严重影响人们的身体健康,致死率、致残率较高。所以积极治疗糖尿病、合理降糖、预防并发症发生,提高糖尿病人的生活质量,显得尤为重要。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符合美国糖尿病协会1997年颁布的糖尿病诊断标准的2型糖尿病患者64例,其24h尿蛋白定量0.5~3.5g。随机分成两组。治疗组35例,年龄(55.5±7.4)岁,病程10~17年;对照组29例,年龄(60.6±7)岁,病程6~16年。

  1.2 治疗方法 两组基础治疗相同,治疗组加氯吡格雷300mg,氯沙坦100mg,1次/d,共3个月。观察所有入选者治疗前后尿β2微球蛋白(β2-MG)、血清肌酐(Scr)、24h尿蛋白定量,并计算内生肌酐清除率(Ccr)。

  1.3 统计学处理 数据以(x±s)表示,用t检验进行比较。

  2 结果

  两组治疗前后β2-MG、Scr、24h尿蛋白定量及Ccr变化情况见表1。治疗组1例出现轻度腹泻,对症治疗后缓解。表1 两组治疗前后观察指标变化注:与同组治疗前比较,*P<0.05,△P<0.01;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P<0.05

  3 讨论

  有研究证实,糖尿病患者存在血管内皮功能损害,内膜下胶原结缔组织易损伤,可激活血小板聚集,导致微血栓形成,微循环功能障碍。氯吡格雷能特异性地抑制二磷酸腺苷(ADP)介导的血小板脱颗粒和血小板粘附,并可抑制ADP诱发的血小板糖蛋白Ⅱb/Ⅲa受体的暴露,防止其与纤维蛋白原结合。本研究观察到,两组患者经治疗后尿蛋白均减少,Scr下降,Ccr回升。治疗组尿蛋白、β2-MG下降更明显,可能与氯吡格雷的抗血小板聚集,改善肾脏局部微循环,减轻肾缺血及肾淤血有关。治疗组治疗后无明显不良反应。建议将氯吡格雷和氯沙坦用于糖尿病肾病的常规治疗,尤其适用于大量蛋白尿者。

医思倍微信
医思倍移动端
医思倍小程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