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文献频道 > 临床内科学 > 文献详细

《分泌代谢病学》

注射用小牛血去蛋白提取物治疗2型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疗效观察

发表时间:2012-02-23  浏览次数:484次

  作者:郝拥玲  作者单位: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中医医院内分泌科, 新疆乌鲁木齐

  【关键词】 小牛血去蛋白,提取物,2型糖尿病,神经病变

  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DPN)是糖尿病(DM)最常见的慢性并发症之一,发病率高达60%~90% 而且容易引起其它慢性并发症,目前尚无特效药物治疗此症。为提高DPN临床疗效,我们于2006年6月~2008年8月采用注射用小牛血去蛋白提取物治疗116例DPN,取得较好疗效,现报告如下。

  1对象与方法

  1.1研究对象2型糖尿病病人116例入选条件:(1)符合1999年WHO糖尿病诊断标准。(2)有肢体感觉、运动神经病变表现,如:肢体麻木、针刺样或烧灼样或刀割样疼痛、肌萎缩无力,深浅感觉明显减退、腱反射减退或消失。(3)肌电图检查有神经传导速度减退。(4)无严重心、肝、肾病变,并排除能导致末梢神经病变的其他疾病。将上述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A组):59例,男性31例,女性29例,年龄(52.3±10.7)岁 ,DPN病程:(15.7 ± 9.8) 年;对照组(B组):57例,男性29例,女性28例 ,年龄(50.7±9.6)岁, DPN 病程:(14.9±8.7)年 。两组患者血糖控制平稳1个月以上。

  1.2研究方法治疗期间两组患者饮食、降糖方案与前相同,实验组静点小牛血去蛋白提取物(黑龙江江世药业有限公司生产,商品名新欧瑞)0.6 g,1日1次,连续2周。对照组:甲钴胺(日本卫材制药生产,商品名弥可保)0.5 mg肌肉注射,1日1次。

  1.3观察项目及方法(1)所有病例在治疗前和疗程结束时空腹抽血查 肝、肾功、血脂、血流变。(2)所有病例在治疗前和治疗后于清晨进行跟腱反射检查和膝反射检查,询问症状轻重,并记录。(3)治疗前及疗程结束时进行肌电图检查:使用美国NICOLT2T COMPASS 肌电图仪检查治疗前后运动神经传导速度(MCV)及感觉神经传导速度(SCV)。

  1.4疗效判断标准显效:自觉症状消失、腱反射基本恢复正常、神经传导速度(NCV)增加>5 m/s。有效:自觉症状减轻、腱反射未完全恢复正常、NCV增加<5 m/s。无效:自觉症状无好转、腱反射无改善、NCV无变化。

  1.5统计学处理采用SPSS10.1统计软件,实验数据以±s表示,组间比较用u检验,检验水准α=0.05。

  2结果

  2.1一般资料比较用药中无不良反应。两组治疗前后肝功、肾功、血糖、血脂无明显改变。A组血粘度水平较治疗前有所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

  2.2两组疗效比较实验组显效30例,有效24例,无效5例,有效率91.53%。对照组显效21例,有效23例,无效13例,有效率82.5%,两组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1)。

  2.3两组治疗前后神经传导速度比较两组患者神经传导改善均有效,A组优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

  3讨论

  糖尿病神经病变是糖尿病最常见的慢性并发症之一,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同时也增加足溃疡、截肢的危险性[1-2]。目前发病机理尚未完全明确,多种研究表明,糖尿病的糖、脂肪、蛋白质代谢紊乱通过不同的机理造成微血管功能障碍及直接对神经细胞的毒性作用参与了糖尿病神经病变的形成,三者相互作用,相互影响。甲钴胺即甲基维生素B12在甲基转换过程中起辅助作用,对神经细胞内合成用于组成神经轴突的结构蛋白至关重要,且参与卵磷脂和乙酰胆碱的生物合成,有助于糖尿病神经病变损伤的修复、改善症状。注射用小牛血去蛋白提取物,含有约30%的有机成分,其中包括:糖脂、寡糖、核苷、多肽、氨基酸及碳水化合物和脂类的代谢中间产物还包括一些微量元素。其中肌醇磷酸寡糖可在缺氧的情况下直接激活丙酮酸脱氧酶,使ATP生成增加。它可以改善组织细胞氧和葡萄糖的摄取和利用。在机能缺陷代谢受抑制的情况下和能量需求增加时,在细胞水平促进细胞能量代谢,改善细胞功能。本研究还显示该药能降低血粘度改善外周微循环、促进神经细胞髓鞘的代谢与再生。本研究以甲钴胺做对照组,在治疗有效率方面,注射用小牛血去蛋白提取物对糖尿病麻木症状改善有效率高于甲钴胺,在神经传导速度的改善方面与甲钴胺组相似,正中神经、腓总神经传导速度有显著增加。在治疗过程中未发现不良反应,故本研究结果提示小牛血去蛋白提取物可明显改善周围神经病变的症状,改善神经速度、是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一种有效治疗药物、使用安全无明显副作用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参考文献】

  [1]Reiber GE, Pecoraro RE. Risk factors for amputation in patients with diabetes mellitus[J]. Ann Intern Med, 1992, 117:97105.

  [2]Boyko EJ, Smith DG. A prospective study of risk factors for diabetic foot ulcer[J]. J Rebabil Res Dev ,1996,32:318319.

医思倍微信
医思倍移动端
医思倍小程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