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文献频道 > 临床内科学 > 文献详细

《分泌代谢病学》

2型糖尿病患者血清C-反应蛋白、血脂检测的临床意义

发表时间:2011-11-22  浏览次数:466次

  作者:荆才玉,张文梅,宋良珠  作者单位:山东莒县,莒县中医医院

  【关键词】 糖尿病

  2型糖尿病是基层医院就诊的常见病、多发病,近几年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人口老龄化,生活方式的改变而迅速增加。糖尿病是一种低度炎症[1],C-反应蛋白(CRP)是一种独立的炎性标记物,在糖尿病发病进程及动脉粥样硬化过程中都起到重要的检测作用[2]。因糖尿病患者易诱发血脂异常,能够导致动脉粥样硬化等慢性病,故早期诊断干预,有利于早期预防及延缓病情发展,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笔者检测已确诊的糖尿病患者血清CRP水平和空腹血脂水平,旨在观察糖尿病患者血清CRP和血脂的关系,探讨在糖尿病患者并发高血脂对动脉粥样硬化发生发展中的作用。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按2003年11月国际糖尿病专家委员会确定的糖尿病诊断标准,选择在我院2004年1月~2006年6月确诊的门诊及住院2型糖尿病患者63例,男39例,女24例,平均年龄58±9岁;将他们分为A、B两组,A组为经综合治疗后空腹血糖控制在<6.1mmol/L以下糖尿病患者,共26例,男14例,女12例,平均年龄55±8岁,B组为治疗后空腹血糖仍>6.1mmol/L的糖尿病患者,共37例,男25例,女12例,平均年龄59±9岁。对照组30例(C组),来自本院无糖尿病病史的健康查体者,男15例,女15例,平均年龄56±8岁。所有研究对象均无原发性肝、肾疾病,无高血压,无尿路感染及其他活动性疾病,凡空腹血糖>8mmol/L者作为可能潜在炎症或活动性疾病而剔除。

  1.2 方法 (1)均采用清晨空腹静脉抽血,2h内分离血清并测定C-反应蛋白(CRP,采用免疫透射比浊法,由芬兰Orion Diagnoctica公司提供药盒)、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各用低、高二种浓度质控测定,质控结果符合要求。(2)统计学处理:计量资料以x±s表示,组内采用t检验;用CRP对TC、TG、HDL-c和LDL-c进行直线相关性分析。

  2 结果

  2.1 2型糖尿病患者与对照组CRP、TC、TG、HDL-c、LDL-c含量比较 组内t检验比较P值。

  2.2 CRP与TC、TG、HDL-c、LDL-c的相关性 2型糖尿病患者63例的空腹血清CRP对TC、TG、HDL-c、LDL-c进行性相关性分析,相关系数(r)分别为0.100(P<0.25)、0.214(P<0.05)、0.327(P<0.005)和0.379(P<0.0025)。即CRP与TG、LDL-c呈正向直线相关,CRP与HDL-c呈负向直线相关,CRP与TC无明显直线相关性。

  3 讨论

  2型糖尿病患者以老年人居多,由于是一种异常代谢性疾病,是由多种因素引起的,患者不仅仅是机体内糖代谢异常,往往伴随轻度炎症,脂类、蛋白质代谢异常,而不及早预防治疗,会导致机体内代谢严重失调,将加重机体的损害,导致眼、肾、神经、心脏、血管等组织的慢性进行性病变,引起功能缺陷及衰竭。

  2型糖尿病早期血脂改变不明显,随着病情发展,体内某些激素水平出现异常,血管内皮功能紊乱,血小板功能异常,血脂水平不断发生变化,最终引起血脂水平出现异常,导致或(和)加重动脉粥样硬化。故早期诊断、早期治疗对患者提高生活质量和预后极为重要。当患者空腹血清TC、TG、LDL-c水平逐渐升高,而HDL-c水平逐渐降低时,会伴随着血清CRP的增高,这样更会诱导和加重患者的动脉粥样硬化。而动脉粥样硬化本质是一个炎症过程[2],作为炎性因子的CRP参与血栓形成,白细胞粘附,促进单核细胞的活化及转化,而影响血管内皮细胞功能,加剧了微小血管及动脉粥样硬化形成,从而加速和(或)加重2型糖尿病患者其他并发症的出现。表1中显示2型糖尿病随着患者对空腹血糖的控制情况,CRP、TC、TG、LDL-c水平均比对照组明显增高,HDL-c水平比对照组明显降低,证实了糖尿病患者存在不同程度的炎症反应、血脂水平变化。就本组研究中CRP与TC、TG、HDL-c、LDL-c进行直线相关性分析,血清CRP与LDL-c呈显著正向直线相关,CRP与HDL-c呈显著负向直线相关,CRP与TG也有明显的直线相关,CRP与TC无明显直线相关性,证实了2型糖尿病患者空腹血清HDL-c、LDL-c水平发生异常时伴随着CRP发生相应的变化,血清CRP和血脂水平能评估2型糖尿病患者动脉粥样硬化进程。

  因此,对于2型糖尿病患者,为早期发现动脉粥样硬化及其并发症,应定期联合检测血清CRP和血脂,对于血清CRP、LDL-c增高,HDL-c降低者,适时通过一些治疗性生活方式的改变及使用抗炎作用的阿司匹林、他汀类药物加以干预,以减少或延缓动脉粥样硬化的形成。

  【参考文献】

  1 文磊,宋滇平,李博一,等.超敏C-反应蛋白与2型糖尿病及其大血管病变的关系.中国实用内科杂志,2006,8:1176-1178.

  2 戴宇翔,张抒扬.超敏C-反应蛋白在心血管疾病中作用的研究及新进展.中华内科杂志,2006,9:776-778

医思倍微信
医思倍移动端
医思倍小程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