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文献频道 > 临床内科学 > 文献详细

《分泌代谢病学》

以酮症为首发症状的糖尿病28例临床分析

发表时间:2011-08-24  浏览次数:441次

  作者:钱金华  作者单位:221300 江苏邳州市人民医院内分泌科

  【摘要】目的:探讨以酮症起病的糖尿病(KPD)临床特点和分类。方法:2002年6月~2009年7月确诊的KPD患者,以酮症为首发症状,除外1型糖尿病,共28例。随诊3个月后观察胰岛β细胞功能是否恢复。结果:本组病人男性多于女性(3:1),多肥胖(6:1),病程短,自赏症状不重,来诊时血糖较高,TG升高,未检查出GADAb和IAA阳性者,虽然酮症时胰岛功能下降但治疗后大多能恢复(23:5)而停用胰岛素治疗。讨论:KPD病人与华盛顿大学Baylor医学院提出的“Aβ分类”中的A-β+亚组(自身抗体阴性,有β细胞功能)的临床特点相似,究竟应归属与糖尿病分型中的那一个类型,有待于进一步研究和观察。

  【关键词】 KPD 胰岛β细胞功能,糖尿病分型

  资料与方法

  2002年6月~2009年7月收治KPD患者,除外1型糖尿病,共28例。男21例,年龄25~57岁;女7例,年龄22~38岁。入组标准:①新发糖尿病,入院前症状小于3个月;②来诊时尿酮(+~+++);③无失代偿性酮症酸中毒;④发生酮症无明显诱因;⑤排除继发性糖尿病。次日检查糖化血红蛋白(HBA1c)、空腹及餐后2小时C肽、谷氨酸脱羧酶抗体(GADAb)、胰岛素抗体(IAA)。门诊及住院病人应用胰岛素控制血糖。随诊3个月后复查HBA1c、C肽、血脂、GADAb。

  血生化检查应用Bayer 1650型全自动生化仪。HBA1c检查应用糖化血红蛋白仪、方法为金标法。C肽、GADAb、IAA检查应用放射免疫法测定。

  结 果

  本组入院时BMI<25的仅4例,为男性,年龄>50岁,其余病人BMI男25.1~28.7、女26.1~30.5。体重下降2~7kg。随机血糖20.2~32.62mmol/L。肝肾功能、电解质基本正常。甘油三脂1.85~7.39mmol/L、总胆固醇3.5~9mmol/L,pH 7.25~7.36。HBA1c 10.8±3.2,空腹C肽0.42μg/L、餐后2小时C肽0.85μg/L,GADAb和IAA均未检出阳性者。治疗3个月后复查HBA1c恢复正常,C肽检查有23例恢复和基本恢复正常水平,5例恢复不好。23例患者治疗3~6个月停用胰岛素,改为口服降糖药物,5例病人继续应用胰岛素。

  讨 论

  本组临床特点为男性多于女性(3:1),多肥胖(6:1),病程短,自赏症状不重,来诊时血糖较高,TG升高,未检查出GADAb和IAA阳性者,虽然酮症时胰岛功能下降但治疗后大多能恢复(23:5)而停用胰岛素治疗的临床特点。除酮症外他们的临床表现、治疗及预后与2型糖尿病类似,但近年来已发现此类糖尿病不适合纳入传统的分型,来自群体纵向研究资料阐明这型患者的临床表现和分型属于1型和2型糖尿病的“中间型”。

  此组病人与“Aβ分类”中的A-β+亚组(自身抗体阴性,有β细胞功能。的临床特点相似。对A-β+亚组研究提示细胞内胰岛素分泌途径中,严重的糖毒性冲击,可能参与A-β+KPD患者可逆性β细胞功能异常的改变,高血糖因骨骼肌胰岛素信号的糖毒性降调节而加重骨胳肌摄糖障碍,细胞糖毒性机制之一是胰岛内氧化应激增加[1]。酮症的发生事实上是患者自身因素与环境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他们中的大部分患者胰岛细胞仍然具备有相当的功能,又没有自身免疫因素对胰岛细胞的进一步损伤,因而在给予了合理的饮食及药物治疗后,胰岛β细胞功能仍能恢复到正常或接近正常水平[2]。

  目前糖尿病已进入病因学分型的时代,对于以酮症为首发症状的这一类型糖尿病,目前尚没有明确的定义,有待于进一步研究和观察。

  【参考文献】

  1 钱荣立,译.酮症倾向糖尿病综合征.中国糖尿病杂志,2009,17:239-240.

  2 朱鈜达,陈明道.酮症起病的糖尿病.中华内分泌代谢杂志,2004,20:379-380

 

 

医思倍微信
医思倍移动端
医思倍小程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