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文献频道 > 临床内科学 > 文献详细

《分泌代谢病学》

肾上腺素鼓室注射佐治分泌性中耳炎疗效观察

发表时间:2011-06-21  浏览次数:515次

   作者:赵映秋,李术芹,张丽,张燕 作者单位:第四军医大学唐都医院耳鼻喉科, 陕西 西安 710038

  【摘要】 目的 观察肾上腺素鼓室注射佐治分泌性中耳炎的疗效。方法 将130例(216耳)分泌性中耳炎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 88例(144耳)和对照组42例(72耳)。治疗组采用地塞米松、α糜蛋白酶、肾上腺素混合液行鼓室内注射;对照组仅采用地塞米松、α糜蛋白酶混合液进行鼓室内注射。治疗1个月、6个月后观察疗效。结果 治疗1个月后有效率治疗组为93.06%,对照组为69.44%,均未发现不良反应。两组治疗1个月、6个月后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均P<0.01)。结论 地塞米松、α糜蛋白酶、肾上腺素三药联合行鼓室注射可提高分泌性中耳炎的治愈率,且安全可靠。

  【关键词】 分泌性中耳炎; 肾上腺素; 地塞米松; α糜蛋白酶; 鼓室注射

  鼓室穿刺术是分泌性中耳炎的常用治疗方法,临床上在穿刺抽吸渗出液后常注入地塞米松加α糜蛋白酶混合液[1],以减轻炎性渗出、稀化粘稠渗出液。肾上腺素常参与治疗呼吸道疾病[2],鼓室和咽鼓管粘膜也为呼吸粘膜,本科在传统治疗的基础上加入肾上腺素,可使中耳粘膜血管收缩,通透性降低,减少白细胞积聚,从而减少渗出,防止和减轻鼓膜粘连,以缩短病程,提高治愈率。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2001年5月至2002年5月于本院门诊就诊并确诊的分泌性中耳炎患者130例(216耳),其中男78例、女52例,年龄6~75(26.80±11.20)岁。130例声阻抗检查结果:鼓室压曲线为平坦或负压型、纯音听阈测听示传导性聋,骨气导分离型,排除伴有感音性聋,鼻咽部有良、恶性肿瘤者。伴有不同程度的听力下降、耳鸣、耳堵塞感或自听力过强等症状。检查见鼓膜内陷,活动度差,色泽暗淡或呈暗黄色,部分可见液平面或气泡,听力检查听力曲线为传导性聋,气、骨导间距10~40 dB,声导抗测试,鼓室压曲线呈平坦型(B型)。将216耳按2∶1抽签随机分为治疗组88例(144耳)和对照组42例(72耳)。 两组年龄、性别、病情、病程、穿刺部位及一般情况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均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1.2.1  研究方法:由专人进行病例纳入、分组、配药、揭盲。对患者、鼓膜穿刺者及疗效评估者采取双盲的研究方法。所有治疗均由1名专业技师操作。

  1.2.2  穿刺方法:首先用3%硼酸乙醇消毒外耳道,以布楠氏液作鼓膜表面麻醉,然后用钝头7号腰穿针于鼓膜前下或后下象限穿刺抽出积液,渗出物粘稠者用吸引器吸引,清除积液后经鼓膜穿孔处缓慢注入药物。对照组注入地塞米松5 mg加α糜蛋白酶4 000 U的混合液;治疗组注入地塞米松5 mg加α糜蛋白酶4 000 U加肾上腺素0.20 mg的混合液。注入药物后用手按压耳屏并嘱患者做捏鼻吞咽动作。基础治疗:1%麻黄素点鼻,口服泼尼松片 3~7 d(3次/d,5~10 mg /次),合理使用抗生素。

  1.2.3  评定指标: ①观察时间。首次治疗1个月后进行复查,6个月后再跟踪随访疗效。②观察指标。纯音听阈测定、声导抗测定及症状、体征。③疗效判定标准。痊愈,症状和体征消失,纯音听阈测定示听力基本恢复正常,气、骨导差距明显缩短(≤10 dB或消失),鼓室导抗图正常(A型),随访30 d无复发;好转,症状和体征改善,纯音听阈测定听力有所提高,纯音测听骨气导差距较治疗前缩短,但仍≥10 dB,鼓室导抗图呈负压型(C型),或者症状、体征消失后未达30 d又复发者。痊愈加好转为总有效;无效,症状不改善或好转不到1周又加重者,纯音测听骨气导差距与治疗前相比未缩短者,鼓室导抗图呈平坦型(B型)。所有病例若症状、体征消失且经声导抗检查鼓室图正常,即停止治疗并继续观察随访30 d。若超过30 d即记入治愈组,若未达30 d又复发列入好转组继续治疗,一般治疗6次未愈者,记入无效组,改为其它方法治疗。

  1.2.4  统计学方法:所得数据采用χ2检验。

  2  结果

  治疗1个月后随访患者,治疗组失访2例,对照组失访4例;6个月复查,治疗组失访7例,对照组失访8例,均小于各组实验人数的20%。两组治疗1个月、6个月后疗效见表1。表1 两组疗效比较耳

  3  讨论

  分泌性中耳炎是一种中耳的非化脓性炎症,其主要病因有咽鼓管功能障碍[3],感染和免疫反应异常等[4]。当炎症发生时,各种炎症及免疫反应产物刺激导致毛细血管通透性增高,渗出增多,形成中耳积液。同时,咽鼓管粘膜水肿、纤毛功能破坏,加重中耳积液潴留[5]。因此,咽鼓管功能障碍和感染因素的存在被认为是分泌性中耳积液形成的最主要因素。研究表明[6],咽鼓管功能障碍并非引起分泌性中耳炎的必要条件,但对延长分泌性中耳炎病理状态来说起重要作用,中耳积液的产生才是唯一引起分泌性中耳炎的条件,两者结合是发生顽固性中耳炎的真正条件。从分泌性中耳炎病理发展过程可见,减轻中耳渗出、清除中耳积液、解除咽鼓管堵塞是治疗分泌性中耳炎的基本原则[6]。临床上在穿刺抽吸渗出液后常注入地塞米松加α糜蛋白酶混合液,以减轻炎性渗出、稀化粘稠渗出液,取得一定疗效,但部分患者反复发作,易发展成分泌性中耳炎的终末期——粘连性中耳炎[7]。鼓室和咽鼓管粘膜为呼吸粘膜,肾上腺素具有良好的收缩粘膜血管的作用,将其注入中耳腔,使鼓室及咽鼓管粘膜血管收缩,减轻炎性反应;同时消除粘膜肿胀,增加鼓室腔隙和咽鼓管管径,有利于分泌物的排出。本研究在治疗组鼓室注入的药物中加入肾上腺素,与对照组进行比较,1个月及6个月后治疗组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χ2=18.40、16.62,均P<0.01)。实验结果提示,鼓室注射的药物中添加肾上腺素可以提高分泌性中耳炎的治愈率,且由于其用量?⒔鐾ü衬の眨捶⑾钟行难芊矫娴挠跋欤踩煽浚且恢钟行У闹瘟品椒āH欢杂谏錾舷偎氐淖罴延昧浚鎏逯涞谋浠龋写诮徊缴钊胙芯俊?

  【参考文献】

  [1]  汪和平,吴鹤金,刘芳芳.α糜蛋白酶地塞米松对分泌性中耳炎鼓室胶体的溶解作用[J].临床耳鼻咽喉科杂志,1999,13(10):46.

  [2]  张立明,李永珍.吸入肾上腺素降低呼吸道合胞病毒毛细支气管炎气道阻塞的药理机制[J].国外医学妇幼保健分册,2001,12(1):46.

  [3]  陈亮.分泌性中耳炎病因及发病机制概述[J].国外医学耳鼻咽喉科学分册,2001,25(3):136.

  [4]  Sankovic B S, Ivankovic Z, Kosanovic R.Role of immune factors in the pathogenesis of secretory otitis media[J].Srp Arh Celok Lek,2003,131(910):408.

  [5]  林国武,黄维国,姜鸿彦,等.抗组胺药对分泌性中耳炎患者听力与咽鼓管功能的影响[J].临床耳鼻咽喉科杂志,2003,17(4):44.

  [6]  高静.分泌性中耳炎的感染因素及其致病机理[J].国外医学耳鼻咽喉科学分册,2001,25(3):132.

  [7]  蔡勋华.粘连性中耳炎和咽鼓管功能的研究进展[J].山东医科大学基础医学院学报,2000,14(3):178.

医思倍微信
医思倍移动端
医思倍小程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