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文献频道 > 临床内科学 > 文献详细

《内科学其他学科》

肾嫌色细胞癌肺转移1例报告

发表时间:2010-02-26  浏览次数:762次

作者:田洁 付文华 杨维春

  【关键词】  肾恶性肿瘤;肾嫌色细胞癌;肺转移

  肾嫌色细胞癌是原发性肾腺癌中较为少见的一种类型,我院1例肾嫌色细胞癌术后随访过程中发现肺转移,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

  患者男性,50岁,2006年11月因左侧腰痛伴消瘦1个月入院,伴有上腹部不适,恶心,胃纳不佳,体质量急剧下降,1个月体质量下降5 kg左右,病程中无肉眼血尿。入院查体:左侧肾区可扪及包块,边界不清,质硬活动差,压痛(+),左肾区叩痛(+)。CT检查示:左肾外形增大,呈91 cm×100 cm的软组织肿块,平均CT值约42 Hu,内见多发斑片样低密度区,增强后病灶中度强化,致左肾盂盏闭塞,并累及左肾门结构,腹腔未见明显肿大淋巴结及腹水。血α-MG升高:2 258.3 μg/L。临床诊断左肾癌,2006年11月27日在连硬外麻醉下行左肾癌根治术。术后病理:送检肾脏组织16 cm×9 cm×7 cm,表面附有脂肪囊,脂肪囊易剥离,手术切面灰红色呈豆渣样,皮髓质分界不清,肾脏表面凹凸不平。镜检:肿瘤由多边形细胞构成,胞质空亮内见细小嗜酸性颗粒,细胞核仁可见,另送淋巴结7枚均为非特异性慢性炎。免疫组化:EMA+ Vimenfin- CD34血管+ CEA- Ki-67约5%。患者术后行干扰素治疗半年。后每3个月定期复查CT未见肿瘤复发。

  2009年3月患者出现咳嗽,痰血,量少,偶有胸部疼痛,胸闷,腰腹部无不适。2009年4月6日胸部CT示:右肺中叶外侧段支气管开口狭窄,其内见小结节样隆起,考虑阻塞性改变。纤支镜检:右肺中叶内见肉芽样长条新生物,管腔阻塞约3/4。给予镜下病理:转移性肾嫌色细胞癌,免疫组化:EMA+  Vimentin-  P53-  SMA-  CD34血管+  CEA-  CK5-  CD68-  Ki-67约5%。上腹部CT示:“左肾癌术后,未见复发及转移,胰微部饱满,考虑为左肾区空虚胰尾后移及折曲所致”。建议患者行PET-CT检查后行手术治疗,患者拒绝,给予白介素Ⅱ生物免疫治疗。2009年6月5日复查胸部CT示:右肺转移灶较4月6日片略进展。腹部未见复发及转移灶。

  2 讨论

  肾嫌色细胞癌是一种低度恶性的肿瘤,远处转移少见。平均发病年龄60岁左右,男女发病比例大致相等。早期常无明显临床症状,病情进展可表现为腰区不适,血尿,腹部可有肿块,伴有疼痛,消瘦等[1]。

  2.1  肾嫌色细胞癌影像学特征

  B超显示为肿瘤呈均匀的高回声或等回声,边界清,常突出于肾表面,包膜较完整。CT平扫显示为实性肿块,瘤体密度均匀,接近于正常肾实质密度,瘤体内合并钙化、出血、坏死或囊性变者较少见。增强扫描后见肿瘤呈均匀强化,但明显低于正常肾实质密度[2]。本例患者CT表现符合上述特征。      患者随访过程中出现咳嗽,痰血,胸部CT发现右肺中叶外侧段支气管开口狭窄,其内见小结节样隆起,伴有阻塞性改变。需考虑为转移性病变并应注意与原发性肺部恶性肿瘤相鉴别。本例后经纤支镜病理检查明确为嫌色细胞癌。

  2.2  病理特点    此患者手术切面呈灰红色呈豆渣样,与文献报道手术切面颜色呈灰白,灰褐色有一定差异,但光镜下可见多边形细胞及细小嗜酸性颗粒,符合肾嫌色细胞癌的光镜下表现。肾嫌色细胞癌仅占肾脏上皮性恶性肿瘤的2%~5%,肿瘤多为单侧单发的实性肿瘤,形状较规则。手术切面中央可有出血坏死和囊性变[3]。光镜下癌组织呈片状、梁状及腺状分布,由体积较大的多角形嫌色细胞和小圆型嗜酸细胞构成,嫌色细胞胞壁类似植物细胞,胞质空淡半透明细网状[1]。EMA阳性与Vimentin阴性是肾嫌色细胞癌重要免疫学特征,部分病例可表现为CK8,CK7,CK19阳性,CD20阴性。P53阴性的患者肿瘤往往转移晚,预后较好[4]。

【参考文献】  [1]饶秋,周小军,周航波.肾嫌色细胞癌19例临床病理分析. 诊断病理学杂志,2007,14(2):90-93.

  [2]王笑芳,欧关荣,王振林.肾嫌色细胞癌的诊治(附4例报告).现代泌尿外科杂志,2007,12(6):358-361.

  [3]李金峰,王国民,朱同玉.肾嫌色细胞癌23例临床分析. 复旦学报(医学版),2008,35(1):136-138.

  [4]鄢俊安,陈志文,宋波.肾嫌色细胞癌1例报告.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2004,26(12):1 107-1 110.

医思倍微信
医思倍移动端
医思倍小程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