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文献频道 > 临床内科学 > 文献详细

《分泌代谢病学》

胃脘痛肝郁气滞证与非肝郁气滞证的个性心理特征及神经内分泌相关性研究

发表时间:2009-12-29  浏览次数:639次

胃脘痛肝郁气滞证与非肝郁气滞证的个性心理特征及神经内分泌相关性研究作者:刘立    作者单位:730000 甘肃中医学院    【摘要】  目的 消化性溃疡作为最常见的内科心身疾病之一,其发病、演变和预后与情志因素关系尤为密切,而肝郁气滞证又是消化性溃疡(胃脘痛)最常见的证型。本研究在中医辨证分型的基础上,借用现代医学心理学的测验量表及放射免疫法,分析溃疡病肝郁气滞证与非肝郁气滞证患者个性与心理状态、神经内分泌关系。方法 本研究借用艾森克人格问卷(EPQ)对消化性溃疡肝郁气滞证患者与非肝郁气滞证患者进行调查,做两证型间比较,并设正常人的对照组,以分析溃疡病肝郁气滞证患者个性心理特征。为探讨上述相关性的机理,用放射免疫法测定血清促肾上腺皮质激素(ACTH)、皮质醇(COR) 、胃泌素(GAS)、生长抑素(SS)水平。结果 溃疡病两组的E分、P分与正常对照组有显著性差异,(P<0.01~0.05);其中肝郁气滞证比非肝郁气滞证患者的E分值明显低,而N分、P分值明显高,具有显著性差异 (P<0.05),提示两组消化性溃疡患者均具有较明显的个性倾向,内倾和个性不稳定是本病的易感人格;并且,不同的中医证型又具有其各自的个性特点,就本研究结果而言,更倾向于消化性溃疡肝郁气滞证患者有其更为明显的人格基础,诱发或促进溃疡的发生,与非肝郁气滞证患者相比,尤其具有内向、情绪不稳定且孤独、难于适应外界环境的个性特征。结论 两组消化性溃疡ACTH、COR、SS水平与对照组有显著差异(P<0.05~0.01 ),其中肝郁气滞证患者GAS、SS、COR水平与非肝郁气滞组患者对比有显著性差异(P<0.05),提示溃疡病患者存在神经内分泌和胃肠道激素的紊乱,而肝郁气滞证与非肝郁气滞证患者的GAS、SS、COR血浆水平可以作为消化性溃疡中医辨证分型辅助的客观指标。    【关键词】  胃脘痛;肝郁气滞证;个性特征;神经内分泌   随着现代医学模式向生物-心理-社会模式的转变,情志因素在疾病的发生、发展及预后中所起的作用,日益引起人们的重视。情志是人类的心理活动之一,它是中医对情绪的特有称谓。近年来,情志与疾病和健康的关系已成为中西医共同研究的热点川,然而由于情志的随意性、复杂性,使人们难以对其进行客观化研究。    情志本为中国古代文化问题指人们的情感、志趣。是后世医家对七情五志的合并简称,词义本身包含情志体验与情志表情。现代中医界所使用的情志概念已蕴含现代心理学意义上情绪的主要内涵。志是人体对内外环境变化产生的复杂反应它包括喜,怒、忧、思、悲、恐、惊七情,或概言为怒、喜、思、悲、恐五志;情志活动与五脏有密切关系,必须以五脏精气作为物质基础;不同的情志变化对各脏腑有不同的影响,而脏腑气血的变化也会影响情志的变化。可见情志致病是指情志活动失常而引发疾病。中医学向来重视人的“心身统一”、“形神统一”,这符合局部与整体、内因与外因、精神与物质的辨证统一观念。现代医学认为,不良的情绪反应均可引起儿茶酚胺等神经介质相对平衡的破坏,导致全身代谢的改变,并削弱机体的免疫力,严重时即可导致疾病的发生。而这一点可能正是中医气机紊乱的微观实质。因此,我们认为中医科研应高度重视生理与心理的密切结合.两者相互联系、互为依存。    文献显示讫今为止,中医心理学的研究,仍然以古代文献整理、临床症状表现为多,参以现代医学的理化指标,将中医生理与心理同步进行观察的研究较为少见。本研究以中医基础理论为指导,在中医辨证分型的基础上,利用现代心理学量表,测量反映胃脘痛,尤其是肝郁气滞证患者的人格特征,并从“神经-内分泌"角度初步探讨情志因素与消化性溃疡肝郁气滞证的相关性及其机理,这对于深入探讨消化性溃疡的中医辨治规律,并推动情志因素伤脏规律的研究,指导临床实践均具有重要的意义,并摸索中医情志致病理论可行的研究思路。为进行上述的机理研究探讨,我们选择兰州大学附属医院消化科住院及门诊就诊的95名消化性溃疡患者进行调查,现结果报告如下。1  对象和方法  1.1  对象  选择2005年8月至2006年6月于兰州大学附属医院消化科住院部及门诊就治的患者共95例,消化性溃疡经胃镜确诊(病理检查除外恶变) 选择具有初中以上文化程度、年龄18~60岁之间、无严重的肝、肾、心、脑等系统原发性疾病、无神经精神疾病者作为研究对象。排除年龄18岁以下或者60岁以上者;妊娠或哺乳期妇女;并发心、脑、肺、肝、肾等重要器官的疾病及胃部其他疾病;资料不全影响判断者。正常对照组35例为患者家属及健康体检者。胃脘痛肝郁气滞证辨证标准按国家中医药管理局1994年发布中医病症诊断疗效标准。  1.1.1  消化性溃疡肝郁气滞证  同时符合上述消化性溃疡和胃脘痛肝郁气滞证的诊断标准(肝胃气滞:证候:胃脘胀痛,连及两胁,攻撑作痛,每因情志不遂而加重。喜太息,不思饮食,精神抑郁,夜寐不安。舌苔薄白,脉弦滑)。  1.1.2  消化性溃疡非肝郁气滞证  符合上述消化性溃疡诊断标准,但不符合胃脘痛肝郁气滞证的诊断标准。  1.2  方法  填写患者的基本情况及四诊资料后,将测查表发放给患者,对文化程度较低或视力较差造成困难者,由工作人员以避免暗示和偏向的方式逐项将问题的原意告之,以协助完成问卷。借用现代医学心理学的测验量表艾森克人格问卷(EPQ)对消化性溃疡肝郁气滞证患者进行了调查,并与消化性溃疡非肝郁气滞证、正常人进行比较,以分析溃疡病肝郁气滞证患者个性特征。为探讨上述机理,随机抽取溃疡病肝郁气滞证患者和非肝郁气滞证患者,并设健康对照组。放射免疫法测定血清胃泌素(GAS)、生长抑素(SS)水平。观察血浆GAS 、SS的变化规律。检查者采空腹静脉血10ml,加抗凝剂,离心,取上清液分装2份,-70℃保存待测。试剂盒由天津德普公司(DPC)提供。问卷全部完成后,将所有数据输入计算机,采用EPQ专用统计软件进行分析,得出各患者的E, N, P, L的粗分,运用SPSS 11.5软件进行组间比较,根据数据分别采用x2检验和方差分析。2  结果  2.1  基本情况  95例中男93例(占67.36%),女31例(占32.63%) ;平均年龄42.05;属体力劳动者(工人、农民)54例(占56.84%),脑力劳动者(干部、职员、学生等)41例(占43.15%);具有大专以上文化程度者40例(占42.10%),大专以下文化程度者55例(占57.89%)。三组在年龄、性别、职业与文化程度方面具有可比性,差异无显著性(P>0. 05)。  表1  调查人员基本情况统计表(略)  2.2  消化性溃疡肝郁气滞证与及非肝郁气滞证患者EPQ得分的比较  消化性溃疡肝郁气滞证与非肝郁气滞证患者EPQ各纬度得分的比较x±s。  表2  消化性溃疡肝郁气滞证与及非肝郁气滞证患者EPQ得分表(略)  注:与正常对照组比较*P<0.05 **P<0.01 ,与消化性溃疡组比较▲P<0.05 ▲▲P<0.01  上表显示:消化性溃疡两组患者N分、 P分均高于正常对照组(P<0. 05~0.01 );消化性溃疡肝郁气滞证组患者N分、 E分 、 P分均高于非肝郁气滞证组患者,具有显著性差异(P<0. 05 );而L分则未见显著性差异(P>0. 05 ) 。  2.3  不同状态患者血清胃泌素、生长抑素水平的比较  表3  不同状态患者血清胃泌素、生长抑素水平的比较(略)  注:与正常对照组比较*P<0.05 **P<0.01 ,与消化性溃疡组比较▲P<0.05 ▲▲P<0.01  消化性溃疡肝郁气滞组人群GAS、SS均高于正常对照组和溃疡病非肝郁气滞组,差异均有显著性(P<0.01或P<0.05)。非肝郁气滞征候的消化性溃疡患者SS低正常对照组(P<0.05)而GAS无统计学意义。  2.4  不同状态消化性溃疡者血清促肾上腺皮质激素(ACTH)、皮质醇(COR)水平的比较  表4  不同状态患者血清ACTH、COR水平的比较(略)  注:与正常对照组比较*P<0.05 **P<0.01 ,与消化性溃疡组比较▲P<0.05 ▲▲P<0.01  消化性溃疡两组人群COR、ACTH均降低,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P<0.01)。有肝郁气滞征候的消化性溃疡患者COR、低于无肝郁气滞者(P<0.05或0.01)。 而ACTH 无统计学意义。3  讨论  现代医学心理学认为,个性是指一定的社会历史条件下个人所具有的意识倾向性,以及经常出现的较稳定的心理特征的总和,常具体表现在一个人的性格、气质、能力、兴趣和爱好等方面[1]。该问卷中,E分量表测量内外向维度,分数高代表外向,可能是好交际,喜聚会,随和乐观,喜欢变化,易冲动;分数低代表内向。N分量表测量情绪稳定性,又称神经质维度。它反映的是正常行为,并非病态。高分表示可能是焦虑的、担忧的,对刺激反应过于强烈。P分量表测量精神质维度,精神质又称作倔强、讲求实际,并非暗指精神病。P分数高表示可能是孤独的,缺乏情感投入,好挑衅,喜欢干奇特的事且不顾危险,难以适应外部的环境。L分量表主要测定被试做答的掩饰性,也能反映社会性幼稚的水平。若被试掩饰性高,则整个量表得分可信度不高[2]。消化性溃疡患者很早即被认为是一组具有一定人格特征的群体,近年来国内学者使用EPQ进行人格测定的几项研究结果均显示,消化性溃疡患者具有的一个共同的人格特征是,内外向(E量表)分值低于正常人,而神经质(N量表)分值高于正常人。目前认为在EPQ人格测定中,E量表与高级神经活动的兴奋与抑制过程有关,量表分值低表明中枢神经抑制过程占优;N量表与自主神经系统活动有关,量表分值高表明自主神经系统稳定性较差[3]。这种个性特征使得个体在对事件的评价、反应与对应方式均与正常人有所不同,评价趋于消极、反应更加压抑、常常缺乏积极有效的对应方式[4]。因此在通常情况下较常人更易遭受应激。实验心理学研究己经证实,紧张、焦虑、过分压抑等心理应激反应,可通过下丘脑-垂体-肾上腺通路而影响消化系统功能,与消化性溃疡的发生高度相关[5]。从表2测定结果显示: 溃疡组与对照组不论在个性特征还是在心理反应上均有所不同,存在着明显的差异。 消化性溃疡患者具有较明显的个性倾向(两组患者的E分、P分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0.05),内倾和个性不稳定是本病的易感人格。并且,不同的中医证型又具有其各自的个性特点,肝郁气滞组患者的E量表分值明显低于非肝郁气滞组,而N量表分、P量表分值则明显高于非肝郁气滞组,差异具有显著性 (P<0.05),就本研究结果而言,似乎更倾向于消化性溃疡肝郁气滞证患者有其更为明显的人格基础,与非肝郁气滞证患者相比,尤其具有内向、情绪不稳定且孤独、难于适应外界环境的个性特征。这种人格使患者易遭受应激,产生不良的情绪反应,进而影响消化系统功能,诱发或促进溃疡的发生,此种理论推测是否成立,还需更多试验、更大样本的前瞻性研究来证实。提示肝郁气滞证患者在内向、不稳定的个性特征上表现更为明显。 表明同为溃疡患者,不同证型在某些共同的心理状态基础上又具有各自不同的心理特征,这也为临床溃疡病的辩证施治提供了更多的心理学方面的参考依据。  促胃泌素(Gastrin,GAS)与生长抑素(Somatotatin ,SS)调控着消化系统的分泌、运动、血流和细胞营养等多种功能[6]。它们在生理作用方面具有拮抗性,前者的消化道生理功能主要是促进,如促进胃酸、胃蛋白酶的分泌;后者消化道生理功能主要是抑制,如抑制胃酸、胃蛋白酶等的分泌。机体内外环境中的应激(包括急性和慢性应激)可引起人体神经内分泌的变化,抑郁、愤怒、焦虑、紧张和恐惧等心理因素均可通过下丘脑释放某些神经递质或通过下丘脑-垂体-靶腺轴使消化道激素分泌紊乱,从而诱发或加重消化性溃疡[7]。  从表4来看,两组溃疡病患者的COR、ACTH明显低于正常对照组。血浆COR浓度受许多因素影响,其中最主要的是肾上腺皮质内分泌功能和垂体应激激素ACTH的调控,也与应激状态有关。有关应激状态与COR浓度的关系,当个体处于急性应激状态时,血浆COR浓度升高,但处于长期慢性应激状态时,变化并不明显[8]。根据病程分类显示新诊断和有合并症的消化性溃疡患者的COR、ACTH明显高于一定病程而无合并症的消化性溃疡患者,同时紧张、焦虑等应激情绪表现也明显,而易引起过分应激。机体内外环境中的应激(包括急性和慢性应激)可引起人体神经内分泌的变化,抑郁、愤怒、焦虑、紧张和恐惧等心理因素均可通过下丘脑释放某些神经递质或通过下丘脑-垂体-靶腺轴使消化道激素分泌紊乱,从而诱发或加重消化性溃疡[10]。而消化性溃疡伴肝郁气滞症候患者心理健康状况更差,表现为焦虑、紧张、抑郁等心理症状更为明显,应激状态时的过度疲劳感、敌意、愤怒与消化性溃疡的控制水平有关,其机制可能是紧张、抑郁的患者在日常生活事件中对应激性生活事件的反应更强烈而持久,更容易处于一种高应激状态下[9],这样可能使得体内应激激素经常处于较高的水平。不同中医证型之间血浆GAS、SS、ACTH、COR的不同变化趋势,反映了消化性溃疡中医证型间的差异;因此,它们的血浆水平可以作为消化性溃疡辨证分型辅助的客观指标。  综上所述,消化性溃疡作为最常见的内科心身疾病之一,其发病、演变和预后与情志因素关系尤为密切,而肝郁气滞证又是消化性溃疡(胃脘痛)最常见的证型。运用EPQ调查显示:消化性溃疡肝郁气滞证患者E分降低;P分、N分明显增高,提示消化性溃疡肝郁气滞证患者以内向、情绪不稳定为其个性特征。消化性溃疡病患者ACTH、COR、SS水平与对照组有显著差异(P<0.05~0.01 ),其中肝郁气滞证患者GAS、SS、COR水平与消化性溃疡非肝郁气滞组患者水平有显著性差异(P<0.05),提示溃疡病患者存在神经内分泌和胃肠道激素的紊乱,GAS、SS可能参与消化性溃疡的病理生理过程;它们的血浆水平可以作为消化性溃疡在中医辨证分型辅助的客观指标。【参考文献】  [1] 周福生,胡玲,崔琦珍,等.中医药抗消化性溃疡复发的机理研究进展[J].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2001,21(3):232   [2] 陈磐华.情志与消化性溃疡关系探讨[J].中医药研究,2000,16(3):2-3   [3] 严灿,邓中炎,吴伟康,等.从心理应激理论研究中医肝主疏泄藏象本质[J]中医杂志,2001,42(1) : 8-10   [4] 张亚林,邹韶红,杨世昌.消化性溃疡心理治疗[J].继续医学教育,2006,21(16):23  [5] 张惠娟,吕美霞,冉鹏.消化性溃疡发病相关因素研究[J].实用预防医学,2003,10(2):60  [6] 隋永杰,白骊群,侯玉亭 .精神因素及人格特征与十二指肠溃疡发病的关系[J]. 中国临床康复 ,2004,25(6):142  [7] .聂勇战,金兰,李新华.消化性溃疡患者生活质量及心理状态分析[J].第四军医大学学报,2000,21(2) :152   [8] 黄慧婷,周正,等.消化性溃疡58例社会心理因素的综合分析研究[J].中医药学刊,2003,21(10):170   [9] 吴丽丽 ,严 灿 ,徐志伟.对应用心理应激理论和方法开展中医药实验研究的若干思考[J]中药药理与临床,2004,20(1):45

医思倍微信
医思倍移动端
医思倍小程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