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动性疲劳对运动员内分泌功能的影响
发表时间:2009-12-16 浏览次数:660次
运动性疲劳对运动员内分泌功能的影响作者:刘艳,杨小英,蒋筱, 陈然,何焕平 作者单位:广西体育科学研究所,广西 南宁 530031;广西中医学院基础医学院,广西 南宁 530001;广西民族医药研究所,广西 南宁 530001 【摘要】 目的探讨专业运动员运动性疲劳者疲劳症候表现和冬训期间各时期血内分泌指标变化情况。方法选取125名运动员在冬训期间的前、初、中后期(不同的负荷量)训练后,运用中医的理论和方法,通过“四诊”对大负荷量运动后运动性疲劳作出分型与诊断,同时测试相关的内分泌生化指标血睾酮(T)、皮质醇(C)、T/C比值的跟踪监控。结果运动性疲劳者中以筋肉疲劳证为多,占54.4%(68/125);运动性疲劳各症之间伴有一定数量的兼症,脾胃功能失调症兼症百分比相对偏高,占81.8%;疲劳组T、T/C比值明显低于无疲劳组、实验前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无疲劳组T值低于实验前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疲劳组C值明显高于无疲劳组、实验前组,无疲劳组明显高于实验前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T、C、T/C比值既能反映运动负荷量的变化,也能反映运动员的机能状态及运动性疲劳程度,是评定运动员的机能状态及诊断运动性疲劳的较敏感的指标,能更科学、更准确、更合理、更可靠地诊断运动性疲劳,为中西医相结合诊断运动性疲劳提供量化的科学依据。 【关键词】 运动性疲劳 运动员 内分泌 Impact of Sports Fatigue on the Athletes' Endocrine Fuaction LIU Yan,YANG Xiaoying,JIANG Xiao,CHEN Ran,HE Huanping (Guangxi Sport Science Research Institute,Nanning,Guangxi,530031,China; Basid Medical Institution of Guangxi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al College,Nanning, Guangxi,530001,China; Guangxi Medical Research Instiute for Nationalities, Nanning, Guangxi 530001,China) Abstract:The majority sport fatigue was musle fatigue, which was 54.4%. The sport fatigue symptoms had certain amount of identi cal symptoms. The percentage of identical spleen gastric functional disorder was relatively high, which was 81.8%. T,T/C in fatigue group were significantly lower than those in non-fatigue group and pre-experiment group (P<0.01), which was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But T was not significantly lower in non-fatigue group than in preexperiment group. C was significantly higher in fatigue group than in non-fatigue and pre-experiment groups, and it was significantly higher in non-fatigue group than in pre-experiment group. Key words:Sports fatigue; Athlete; Endocrine 人体在运动时产生的疲劳称之为运动性疲劳,它是由运动本身引起的机体工作能力暂时性降低,经适当休息和调整可以恢复的生理现象。对运动性疲劳的研究一直是医学科研人员和体育工作者关注的焦点。随着现代竞技运动水平的提高,比赛的日益激烈,运动员在运动训练中承受的负荷越来越重,出现运动性疲劳的机率也会越来越大。过度疲劳不仅影响训练效果,还可能引起各种机能障碍,以致损害运动员的身体健康。中西医均对运动性疲劳进行了的大量的研究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中医理论核心是整体观,辨证论治,中医长于整体、宏观的研究,但无法物质地加以验证;西医是可验证的、直观的科学。对运动性疲劳中西医相结合的诊断分型尚未见报道。本文以中西医相结合方式探讨125名专业运动员冬训期间不同阶段的疲劳症候表现和血内分泌指标血睾酮(T)、皮质醇(C)、T/C比值的变化,为中西医相结合诊断运动性疲劳提供量化的科学依据。1 资料和方法 1.1 一般资料广西专业队运动员125(男61,女64)名,其中田径55名;重竞技41名;球类29名。年龄14~26.3岁,平均19.7岁;身高151~190 cm,平均171.5 cm;体重43~85 kg,平均62 kg。运动健将10人,Ⅰ级运动员81人,Ⅱ级运动员34人。实验前查心、肺、肝、肾等功能无异常。 1.2 方法 1.2.1 训练分期 冬训前期(实验前)以小负荷量训练为主;冬训初期(无疲劳组)以中等负荷的训练为主,但无疲劳症状;冬训中后期(疲劳组)必须是在大、中强度以上的训练后,运动员自我感觉出现疲劳为主。 1.2.2 问卷调查情况 填写设计的《自我感觉调查表》和《运动性疲劳症候调查表》。内容有:精神、睡眠状态、饮食、二便等情况,训练后肌肉反应情况、体力、心悸、胸闷和喘气、月经情况、对训练计划完成质量反应等等。 1.2.3 运动性疲劳中医诊断依据 选用张世明等[1]制定的运动性疲劳的中医分型与诊断标准,对运动员运动性疲劳作出分型与诊断。共分为3种类型:(形体疲劳、脏腑疲劳、神态疲劳);5种常见症候(筋肉疲劳症、运动性失眠症、脾胃功能失调症、肾气不足症、月经不调症)。运动性疲劳的中医分型与诊断,是以长时间、大中强度以上训练后自我感觉疲劳为前提,结合症、舌、脉合诊,以疲劳症状诊断为主,以舌象、脉象为辅的诊断方法。组织专职有经验的临床医务人员进行中医“四诊”,逐一询问并记录各运动员疲劳状况,及时填写笔者设计的《脉象、舌象登记表》。 1.2.4 抽血时间选择及测试指标 每个阶段选取在周一晨7至8时之间空腹抽取静脉血,检测与运动训练相关的内分泌指标(T、C、T/C比值)。同时,当天进行中医“四诊”。 1.2.5 统计学方法 SpSS13.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计量资料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2 结果 2.1 运动性疲劳中医分型与诊断情况本组运动性疲劳者中,诊断为形体疲劳(筋肉疲劳症)68例,占54.4%;脏腑疲劳41例,占32.8%,其中脾胃功能失调症11例,占8.8%,肾气不足症14例,占11.2%,月经失常症16例,占12.8%;神态疲劳(运动失眠症)16例,占12.8%。运动性疲劳者中以筋肉疲劳症为多,占半数以上,其次为月经失常症、运动失眠症,脾胃功能失调症占的比例最少。 2.2 运动性疲劳各症候兼症情况运动性疲劳各症之间伴有一定数量的兼症,脾胃功能失调症兼症百分比相对偏高(81.8%),其次是运动失眠症(75.0%),而筋肉疲劳症兼症百分比相对最低(29.4%)。见表1。 2.3 运动员冬训期间各时期内分泌指标变化情况 疲劳组(男、女)T、T/C比值明显低于无疲劳组、实验前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无疲劳组T低于实验前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疲劳组(男、女)C值明显高于无疲劳组、实验前组,无疲劳组明显高于实验前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见表2。 表1 运动性疲劳中医诊断各症候的兼症统计情况(略) 表2 运动员冬训期间各时期内分泌指标变化情况(略) 与实验前组比较,* p<0.05 ** P<0.01;与无疲劳组比较, # P<0.05 ## P<0.01;男n=61,女n=643 讨论 3.1 运动性疲劳对血睾酮的影响 T在人体内有合成同化和雄性作用,是机体内活性最高的类固醇类同化激素,在体内促进同化作用加强,可使蛋白质合成增强,肌肉重量增加,刺激红细胞生成,加速血红蛋白合成,促进体内抗体形成,增加机体免疫功能。因此,T能增强运动员的运动能力,有利于运动能力的提高,也有利于运动后机体疲劳的恢复。许多学者研究认为:运动员的机能状况与T水平有密切关系。身体机能良好时,血T水平变化不大。当体能增强时,伴有T增高的趋势。在疲劳、过度训练或机能状况不良情况时,T水平则会下降。另外,运动训练负荷量大小,能明显影响T水平变化。如果训练负荷量适宜,T变化不大。小强度训练对T影响不明显[2],当长时间或者大强度训练时,T出现下降。竞技体育运动是在运动负荷量和强度足够大,机体承受最大应激状态,才能有效地提高运动能力。本实验结果显示:疲劳组T值明显下降,显著低于无疲劳组、实验前组(P<0.01),而无疲劳组低于实验前组。说明运动性疲劳、运动负荷量的大小与T有密切关系。 3.2 运动性疲劳对皮质醇的影响 C是肾上腺皮质分泌的激素,主要在运动和应激的情况下产生,故被视为应激性激素。C是减少蛋白质合成、降低运动能力的激素,它能抑制蛋白质合成,促进糖、脂肪、蛋白质代谢。过高的皮质醇可抑制睾酮的生成,降低机体免疫能力,使运动员对运动负荷不能适应。C受运动强度大小和持续时间长短的影响。小强度训练对皮质醇影响不明显[2]。短时间极限运动和长时间剧烈运动都会引起C的升高。C能反映运动员体内蛋白质分解情况和机体对运动负荷量的反映程度,是目前认可的评定运动员机能状态和监测过度训练、疲劳恢复状况的灵敏指标。实验结果显示:疲劳组皮质醇含量显著高于无疲劳组、实验前组(P<0.01),而无疲劳组高于实验前组。证实运动性疲劳对C有明显的影响。C值的变化,能有效的反映运动的强度、运动量、机能状态的变化及运动疲劳的程度。 3.3 运动性疲劳对T/C的影响T、C反映下丘脑-垂体-性腺和肾上腺轴的功能[3],在正常生理状况下,T、C的代谢是平衡的[4]。T、C是具有代表性的两种类固醇类激素,分别在人体中起着重要的同化和异化作用。T、C及T/C比值常被作为了解运动员身体合成代谢与分解代谢平衡状态,是判断疲劳和竞技状态的重要指标。高强度训练中睾酮的变化较大。长时间大负荷的运动会造成T值下降和C值上升。T/C比值的下降与训练量及强度的增大是同步的。小强度训练对T/C影响不大[2],运动前后T/C比值变化较小或无变化者运动量是适宜的。T/C比值下降大于30%或小于0.35×10-3时,可诊断为过度疲劳[5]。因此,T/C比值指标是评定运动员的机能状态及运动疲劳较为理想的生化指标。本实验结果显示:疲劳组T/C比值显著低于实验前组、无疲劳组(P<0.01),而无疲劳组低于实验组,说明运动性疲劳与T/C比值有明显的关系。运动负荷量也与T/C比值有明显的关系,证实T/C比值的变化是随运动负荷量的增大而逐渐下降。所以,T/C比值能有效的反应运动负荷量的变化及运动疲劳的程度。 3.4 运动性疲劳对肾的影响 “肾藏精”,肾精充足,则雄激素分泌充足,运动员运动能力增强,则精力充沛,四肢轻健有力。《素问·上古天真论》曰:“肾受五脏六腑之精而藏之”。疲劳易伤肾,若肾精不足,雄性激素分泌减少,运动能力就会下降[6]。肾为先天之本,是体力产生的原动力和源泉。肾精属阴,对各脏腑起滋润作用。肾主骨生髓,通于脑宜藏不宜泄,指肾中精气具有促进骨骼生长、发育和资生骨髓、脊髓、脑髓的作用。肾精充足则骨髓生化有源,骨骼得髓的滋养则坚劲有力,不易折损;《景岳全书》说“肾为气之本也”,如肾气虚弱,纳气功能减退,就会出现呼吸表浅,严重影响运动员的成绩[7]。 综上所述,长时间大负荷量的训练、过度训练、机能状态差及运动性疲劳时,T、C、T/C比值发生明显的变化,T、C、T/C比值的变化可做为判定运动员是否过度训练和评价机能水平高低及诊断运动性疲劳较灵敏的生化指标,这些指标在运动训练中能反映运动负荷量是否适宜,也能反映运动员的机能状态及运动性疲劳程度。利用上述指标能较好的评定运动员的机能状态,结合运动训练的负荷量和运动员自我感觉症状,运用中医的“四诊”综合评定,能更科学、更准确、更合理、更可靠地诊断运动性疲劳。本文的研究,目前还处于初探阶段,为了更好地体现上述指标的优越性,还有待于进一步研究。【参考文献】 [1] 张世明,虞亚明,马 健,等.运动性疲劳的中医分型与诊断研究[J].体育科学,1998,18(6):60. [2] 董淮南,陈 刚,郭子渊.实战对摔跤运动员血睾酮、游离睾酮、皮质醇及其比值的影响[J].成都体育学院学报,2001,27(1):76. [3] 杨则宜.运动营养生物化学研究进展[J].中国运动医学杂志,2004,23(2):158. [4] Urhancen A.Blood hormones as markers of training stress and overtraining[J].Sports Med, 1995,20(4):250. [5] 冯连世,冯美云,冯炜权.优秀运动员身体机能评定方法,第一版[M].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2003,7:45. [6] 刘志元.从中医角度看运动性疲劳和恢复[J].南京体育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3,2(4):24. [7] 李 丽,常 波.浅谈中医药在运动性疲劳中的应用[J].南京体育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3,2(2):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