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型糖尿病合并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动态血压与动态心电同步监测
发表时间:2012-12-12 浏览次数:2374次
作者 作者单位
刘冬梅 河北省唐山市协和医院心内科
原发性高血压(EH)是2型糖尿病(T2DM)患者最常见的伴发危险因素之一,两者是心脑血管疾病的双重杀手。合并EH更加速了糖尿病微血管和大血管并发症的发生、发展。患者可以出现视网膜病变、糖尿病肾病、冠心病、脑卒中等病变[1]。本文对T2DM合并EH患者进行动态血压与动态心电同步监测,以分析其24 h动态血压昼夜节律的变化以及血压变化与心肌缺血、心律失常的关系。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07年2月至2010年5月在我院住院患者269例,其中EH 128例(A组),其中男61例,女67例;平均年龄58.6岁;T2DM合并EH患者141例(B组),其中男60例,女81例;平均年龄60.3岁。均符合1999年WHO/ISH诊断标准。排除继发性高血压、心肌病、CAD 和其他心血管疾病。2组性别比、年龄等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标本采集
对入选患者于入院24~48 h内均行动态血压和动态心电同步检查,动态血压采用德国MOBIL-O-Gragh型动态血压仪,袖带固定于非优势臂上臂,动态血压监测(ABPM)间隔白昼为15 min,夜间为60 min,7∶00~21∶00为白昼记录时间。动态心电采用美高仪公司MGY-H12动态心电记录器。全信息记录24 h心电资料,参照监测日志,观察ST段改变及心律失常情况与血压波动关系。
1.3 方法
1.3.1 动态血压:获取以下参数:24 h平均SBP与DBP,白天平均SBP(dSBP)与DBP(dDBP),夜间平均SBP(nSBP)与DBP(nDBP),记录dSBP≥140 mm Hg(1 mm Hg=0.133 kPa)、nSBP≥120 mm Hg。dDBP≥90 mm Hg、nDBP≥80 mm Hg的次数,计算夜间血压下降率,即(白昼平均血压-夜间平均血压)/白昼平均血压。以小于10%为血压昼夜节律异常。
1.3.2 动态心电图检查:心肌缺血的诊断标准。心电图出现ST段压低≥0.1 mV,持续时间≥1 min。与另一次缺血发作至少间隔1 min。
1.4 统计学分析
计量资料以x-±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动态血压比较
B组夜间血压下降明显低于A组,白天和夜间SBP负荷明显高于A组(P<0.01)。见表1。表1 2组ABPM结果比较
2.2 动态心电图比较
B组较A组ST-T改变及心律失常发生率明显增多。见表2。表2 2组患者心肌缺血、心律失常比较
3 讨论
T2DM与EH之间关系密切,常同时存在。EH合并糖尿病是大血管及微血管病变发生的重要危险因素。糖尿病患者中高血压患病率高达20%~40%[2]。高血压是促进糖尿病患者发生心脑血管疾病的重要原因之一,其发病机制可能与遗传因素,胰岛素抵抗,动脉硬化等有关[3]。
正常人ABPM的昼夜血压波动曲线是双峰一谷长柄杓形,白昼基本处于相对较高的水平,晚18∶00~19∶00血压是缓慢下降趋势,夜间2∶00~3∶00时处于低谷,之后是上升倾向。有研究表明,血压昼夜节律消失普遍存在与糖尿病与高血压患者中,且夜间血压下降减少现象与糖尿病患者和高血压患者的心脑肾等靶器官损害的程度及个数有明显相关。本资料中,不论是单纯EH患者还是T2DM合并 EH 患者,均存在夜间血压下降幅度减少,其中以T2DM合并EH患者的下降幅度减少量为明显,特别是夜间SBP下降幅度减少为主。其原因可能与自主神经病变、肾脏病变有关。正常人白天以交感神经占优势,夜间以副交感神经活动占优势,糖尿病患者副交感神经病变导致交感,副交感神经活动昼夜节律失常,引起夜间交感神经活动增加,导致夜间SBP,DBP增高及昼夜节律消失。有学者观察到,有微量白蛋白尿的T2DM患者昼夜收缩压增高,夜间收缩压甚至高于EH组,尿白蛋白排泄率与夜间血压有相关性。2型糖尿病患者存在胰岛素抵抗和高胰岛素血症,通过促进血管平滑肌细胞的增值,胆固醇合成并降低高密度脂蛋白,加速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发展。加之原发性高血压导致血管内皮受损、血管舒缩功能障碍,因而更容易造成大血管及微血管并发症的发生。因此心肌缺血与心律失常的心电图改变势必增加。表2中,B 组102例(72.3%)发生心电图异常,较A 组63例(49.2%)显著增多,表明早搏与收缩压和舒张压呈正相关,夜间血压的增高和血压节律的紊乱对心脏有一定的损害。
综上,对于T2DM 合并EH患者行动态血压与动态心电同步监测,既可以显示出病人白昼、夜间血压变化及血压负荷,指导临床根据时间分布调整降压药的种类与剂量,控制血压;又对判断心律失常、心肌缺血与高血压的关系及寻找心脏病诱因有临床意义。
【参考文献】
1 Onuigbo M,Weir MR.Evidence-based treatment of hypertension in patients with diabetes mellitus.Diabetes Obes Metab,2003,5:13-26.
2 丁世鹏,班博,孙琳,等.糖尿病高血压对大血管并发症的影响.中国实用内科杂志,2005,25:1033-1034.
3 张刚,曾雪滨,祝之明.高龄高血压合并糖尿病患者靶器官损害的临床研究.中华老年多器官疾病杂志,2009,8:405-4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