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文献频道 > 临床内科学 > 文献详细

《肾脏病学》

小儿急性低氧性呼吸衰竭呼吸支持相关预后差异及影响因素分析

发表时间:2014-07-14  浏览次数:1230次

在临床上,急性低氧性呼吸衰竭是一种较为常见的病症,多是因缺氧而导致肺血管持续痉挛发生,进而导致通气与灌流失去均衡所致;一旦救治不及时,往往容易导致患者死亡,危害极大[1-2]。为了加强临床对该疾病的防控,回顾性分析68例急性低氧性呼吸衰竭患儿临床资料,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回顾性分析2011年4月~2013年4月68例急性低氧性呼吸衰竭患儿临床资料,男37例,女31例;月龄2~37个月,平均(8.9±2.4)个月;体重3.3~15 kg,平均(9.2±2.7) kg。所有患儿均在3~14 h内就诊,均与《实用新生儿学》中的相关诊断标准相符合,排除患有严重心脑肝肾疾病、全身系统疾病和神经系统疾病,以及不配合研究者。

1.2 方法:入院后,即刻采用氨茶碱、多索茶碱等茶碱类,以及β2-受体激动剂、利尿剂和抗感染药物等为患儿进行治疗,为帮助患儿通气,可选择机械通气进行辅助,同时经管道将一氧化氮送入到呼吸机的供气管道当中,首次吸入浓度控制在5 ppm左右,2~3 d内进行持续吸入维持,最高吸入一氧化氮浓度应控制在20 ppm以内,待SpO2超过90%时,再根据患儿的实际情况,将一氧化氮的浓度进行下调。并在治疗前、治疗1 h后对患儿的临床症状、相关指标(pH值、PaO2等)以及月龄和体重等进行严密观察和记录。

1.3 统计学分析:使用SPSS 16.0对各项资料进行统计、分析,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治疗前、治疗1 h后的血气分析指标:经治疗后,发现所有 68例患儿中共有13例死亡,发生率为19.1%。在pH值、PaO2和 PaO2/FiO2等血气分析指标方面,发现治疗1 h后要明显高于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1。

2.2 预后影响因素:根据患儿的存活和死亡情况,分为存活组 55例和死亡组13例进行比较,发现死亡组在低月龄、体重轻、就诊时间延误等方面所存在的情况要明显高于存活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2。3 讨论在临床上,导致急性低氧性呼吸衰竭发病的因素多种多样,例如急性肺损伤、重症肺炎等,若不及时给予对症治疗,很容易给患者带来窒息、脏器损害等危险,从而导致患者的健康安全和生活质量受到相当程度的影响。目前在治疗该类疾病时,临床普遍是通过纠正患者的酸中毒,帮助其恢复呼吸功能等来进行的,通过给予患儿一氧化氮吸入,对于扩张肺血管、对血管平滑肌张力进行调节等同样具有重要效果。但患儿月龄偏小、体重较轻,以及就诊不及时等往往会给临床的诊治工作带来较大难度,以致错过最佳诊治时机,最终导致患儿死亡[3]。结合本研究来看,68例患儿经呼吸支持治疗后,大多数1 h内的血气分析指标均有明显改善,通过比较存活患儿与死亡患儿的一般资料,发现死亡组普遍存在低月龄、体重轻和就诊不及时等情况(P<0.05),可见低月龄、体重轻以及就诊时间延误等是影响急性低氧性呼吸衰竭患儿的重要因素,临床需要给予足够重视,并通过及时扩张肺血管,对氧合能力、酸中毒等加强控制等一系列治疗,来改善预后。

4 参考文献

[1] 朱燕凤.小儿急性低氧性呼吸衰竭治疗策略前瞻性多中心临床流行病学研究[D].复旦大学,2010:4.

[2] 胡晓光.小儿急性低氧性呼吸衰竭多中心临床流行病学研究 [D].复旦大学,2008:4.

[3] 彭湘玲.小儿急性低氧性呼吸衰竭呼吸支持相关预后差异及影响因素探析[J].中外医学研究,2013,11(5):34.

[收稿日期:2014-04-13 编校:苏建东]

医思倍微信
医思倍移动端
医思倍小程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