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文献频道 > 临床内科学 > 文献详细

《肾脏病学》

经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治疗早期急性胆囊炎的临床分析

发表时间:2014-06-27  浏览次数:1058次

选择早期急性胆囊炎患者(起病72 h内)作为观察对象,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比较分析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包括手术时间、肛门排气时间、手术过程中的出血量、可以下床活动的时间,讨论并且分析应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治疗急性胆囊炎患者的临床效果,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选择我院收治的70例早期急性胆囊炎患者作为观察对象,男37例,女33例,年龄32~68岁,平均42.8岁。其中非结石性胆囊炎4例,急性结石性胆囊炎66例。入院时均存在白细胞升高,无黄疸,血尿淀粉酶正常,B超提示胆囊不同程度肿大,部分呈双边征。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治疗方法:观察组的患者采用3孔或4孔腹腔镜胆囊切除术进行治疗,其中29例采用3孔法,6例因暴露困难采用4孔法。手术方式为先分离胆囊周围粘连,显露胆囊三角,游离并处理胆囊管、胆囊动脉,顺行及逆行结合切除胆囊。术中若胆囊三角显示困难,可逆行切除胆囊,至胆囊三角区时再仔细分离并处理胆囊管、胆囊动脉。于温氏孔处留置腹腔引流管。对照组患者应用传统的开腹手术治疗方案进行治疗,术中安置腹腔引流管。两组患者手术后均采用传统护理方法进行护理。

1.3 统计学分析:使用SPSS 17.0对各项资料进行统计、分析,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全部70例急性胆囊炎患者经过了不同方法的治疗之后,观察组患者的手术时间、肛门排气时间、手术过程中的出血量以及可以下床活动的时间均显著少于对照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术后均未出现胆道损伤。

3 讨论

急性胆囊炎是临床上外科非常常见的一种多发性疾病,其一旦发生则患者出现炎性水肿以及炎性粘连,并随着病程的延长而逐渐加重,手术治疗较困难[1-2]。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开展早期,一般认为急性胆囊炎是此手术方式的禁忌。随着手术经验的总结及提高,国内外逐渐开展急性胆囊炎的腹腔镜手术。手术时间选择在起病72 h内较为安全,因为此时胆囊及周围组织充血水肿,但胆囊周围粘连尚不严重,胆囊三角区结构大多可充分暴露,不易引起胆道损伤。由于炎性反应使组织血管扩张,无论腹腔镜手术还是开腹手术,术中出血相对较多。腹腔镜下手术时,对于出血点可行电凝止血,同时一边用生理盐水冲洗,一边吸引,保持手术野清洁,从而可减少术中副损伤。而随着时间的延长,大于72 h 后,炎性反应逐渐加重,胆囊质地变脆甚至坏疽,术中易破裂。胆囊周围组织粘连致密,胆道显示不清,术野弥漫性渗血,易造成胆道损伤,从而加大中转开腹的几率[3-4]。故对于急性胆囊炎患者应选择发病72 h内手术治疗。通过选取我院早期急性胆囊炎患者 70例,经过腹腔镜及传统开腹手术的治疗之后,腹腔镜手术组患者的手术时间、肛门排气时间、手术过程中的出血量以及可以下床活动的时间均显著少于开腹手术组患者。综上所述,对于早期急性胆囊炎患者应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相比于传统的开腹手术能够有效减少患者所受到的损伤的同时,还能够提升治疗效果,包括减少手术时间、肛门排气时间、手术过程中的出血量以及下床活动时间等,术后恢复快,值得在临床上进行推广与应用。

4 参考文献

[1] 周启旭.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治疗急性胆囊炎疗效分析[J].海南医学,2011,22(12):107.

[2] 王晓明.腹腔镜与开腹手术治疗急性胆囊炎临床效果比较[J].基层医学论坛,2012,16(26):3436.

[3] 吴耿刚,汤月良,卢海武.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在急性胆囊炎中的应用[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11,5(2):19.

[4] 段 勇,胡芫魁.急性胆囊炎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治疗体会[J].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2011,32(2):244.

[收稿日期:2014-03-20 编校:郑英善]

医思倍微信
医思倍移动端
医思倍小程序